首页 理论教育 表面粗糙度的测量方法-光切法显微镜原理

表面粗糙度的测量方法-光切法显微镜原理

时间:2023-06-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图5.14所示,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Rz 是在取样长度l 内,从平行于轮廓中线m 的任意一条线算起,到被测轮廓的5 个最高点(峰)和5 个最低点(谷)之间的平均距离,即光切法显微镜利用光切原理来测量表面粗糙度,如图5.16所示。图5.14十点不平高度的定义光切双管显微镜能测量Rz 为1 ~80 μm 的表面粗糙度。

表面粗糙度的测量方法-光切法显微镜原理

如图5.14所示,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Rz 是在取样长度l 内,从平行于轮廓中线m 的任意一条线算起,到被测轮廓的5 个最高点(峰)和5 个最低点(谷)之间的平均距离,即

光切法显微镜利用光切原理来测量表面粗糙度,如图5.16所示。被测表面为P1,P2 阶梯表面,当一平行光束从45°方向投射到测量表面上时,就被折成S1 和S2 两段。从垂直于光束的方向上就可在显微镜内看到S1 和S2 两段光带的放大的像。同样,S1 和S2 之间的距离h 也被放大为像之间的距离。通过测量和计算,可求得被测表面的不平度高度h。

图5.14 十点不平高度的定义

光切双管显微镜能测量Rz 为1 ~80 μm 的表面粗糙度。

光切法显微镜如图5.15所示。它由底座、工作台、观察光管、投影光管、支臂及立柱等组成。

图5.15 光切双管显微镜

1—底座;2—工作台;3—观察光管;4—目镜测微器;5—螺钉;6—调节手轮;7—支臂;8—立柱;9—锁紧螺钉;10—支臂调节螺母;11—投影光管

如图5.17所示为光切法显微镜的光学系统图。它由光源发出的光,经聚光镜、狭缝、物镜,以45°方向投射到被测工件表面上。调整仪器使反射光束进入与投射光管垂直的观察光管内,经物镜成像在目镜分划板上,通过目镜可观察到凹凸不平的光带(见图5.18(b))。光带边缘即工件表面上被照亮了的h1 的放大轮廓像,测量光带边缘的宽度,可求出被测表面的不平度高度h 为

光切法显微镜利用光切原理来测量表面粗糙度,如图5.16所示。被测表面为P1,P2 阶梯表面,当一平行光束从45°方向投射到测量表面上时,就被折成S1 和S2 两段。从垂直于光束的方向上就可在显微镜内看到S1 和S2 两段光带的放大的像。同样,S1 和S2 之间的距离h 也被放大为像之间的距离。通过测量和计算,可求得被测表面的不平度高度h。

如图5.17所示为光切法显微镜的光学系统图。它由光源发出的光,经聚光镜、狭缝、物镜,以45°方向投射到被测工件表面上。调整仪器使反射光束进入与投射光管垂直的观察光管内,经物镜成像在目镜分划板上,通过目镜可观察到凹凸不平的光带(见图5.18(b))。光带边缘即工件表面上被照亮了的h1 的放大轮廓像,测量光带边缘的宽度,可求出被测表面的不平度高度h 为

式中 N——物镜放大倍率。

式中 N——物镜放大倍率。

图5.16 光切原理

图5.16 光切原理(www.xing528.com)

图5.17 光切双管显微镜光学系统图

1—光源;2—聚光镜;3—狭缝;4,5—物镜;6—目镜分划板;7—目镜

图5.17 光切双管显微镜光学系统图

1—光源;2—聚光镜;3—狭缝;4,5—物镜;6—目镜分划板;7—目镜

图5.18 测微目镜中十字线的移动

图5.18 测微目镜中十字线的移动

为了测量和计算方便,测微目镜中十字线的移动方向(见图5.18(a))和被测量光带边缘宽度成45°斜角(见图5.18(b)),故目镜测微器刻度套筒上的读数值与不平高度的关系为

为了测量和计算方便,测微目镜中十字线的移动方向(见图5.18(a))和被测量光带边缘宽度成45°斜角(见图5.18(b)),故目镜测微器刻度套筒上的读数值与不平高度的关系为

所以

所以

式中 C——测微器刻度套筒的分度值或称换算关系,C=1/(2N)。

式中 C——测微器刻度套筒的分度值或称换算关系,C=1/(2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