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机器人的历史传承与演变

机器人的历史传承与演变

时间:2023-06-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机器人并不是现代科技的产物,人类对机器人的幻想与追求已有3 000多年的历史。而古代机器人界最有名的当属三国时期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了。1920年,恰佩克发表新剧作《罗素姆的万能机器人》,他在剧本中塑造了一个具有人的外表、特征和功能,用来为人类服务的机器奴仆“Robota”,如图1-3所示。这个词后来演化成了Robot,成为人造人、机器人的代名词。

机器人的历史传承与演变

提到“机器人”,大家并不陌生。在今天,科幻电影中、动画片、军事农业、生产服务中都可以见到机器人的身影。机器人并不是现代科技的产物,人类对机器人的幻想与追求已有3 000多年的历史

列子·汤问》中记载,西周时期,能工巧匠偃师成功研制出了可以唱歌跳舞的“机器人”,这是我国最早记载的机器人,如图1-2(a)所示。《墨子·鲁问篇》中记 载,春秋后期,鲁班用竹子造出一只木鸟,名为“木鹊”,能在空中飞行“三日不下”,如图1-2(b)所示。而古代机器人界最有名的当属三国时期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了。据说每只木牛或者流马可以载重200 kg,每天能行走数十里,堪称一件神器,如图1-2(c)所示。

图1-2 中国古代机器人

(a)偃师献技;(b)鲁班飞鸟;(c)木牛流马

机器人的概念虽然已有几千年,但是“机器人”这一名词却是在20世纪初才产生的。它的创始人是捷克作家卡雷尔·恰佩克(Karel Capek)。1920年,恰佩克发表新剧作《罗素姆的万能机器人》,他在剧本中塑造了一个具有人的外表、特征和功能,用来为人类服务的机器奴仆“Robota”,如图1-3所示。“Robota”捷克语的意思是“苦力”“奴隶”。这个词后来演化成了Robot,成为人造人、机器人的代名词。

1950年,美国著名科幻科普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图1-4)出版科幻小说短篇集《我,机器人》(I,Robot),在其中他系统地阐释了“机器人三定律”。

第一,不伤害定律: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也不得见人受到伤害而袖手旁观;

第二,服从定律: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的命令,但不得违反第一定律;

第三,自保定律: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但不得违反第一、二定律。

图1-2 中国古代机器人

(a)偃师献技;(b)鲁班飞鸟;(c)木牛流马(www.xing528.com)

机器人的概念虽然已有几千年,但是“机器人”这一名词却是在20世纪初才产生的。它的创始人是捷克作家卡雷尔·恰佩克(Karel Capek)。1920年,恰佩克发表新剧作《罗素姆的万能机器人》,他在剧本中塑造了一个具有人的外表、特征和功能,用来为人类服务的机器奴仆“Robota”,如图1-3所示。“Robota”捷克语的意思是“苦力”“奴隶”。这个词后来演化成了Robot,成为人造人、机器人的代名词。

1950年,美国著名科幻科普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图1-4)出版科幻小说短篇集《我,机器人》(I,Robot),在其中他系统地阐释了“机器人三定律”。

第一,不伤害定律: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也不得见人受到伤害而袖手旁观;

第二,服从定律: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的命令,但不得违反第一定律;

第三,自保定律: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但不得违反第一、二定律。

图1-3 卡雷尔·恰佩克和他的Robota

图1-3 卡雷尔·恰佩克和他的Robota

图1-4 艾萨克·阿西莫夫

图1-4 艾萨克·阿西莫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