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运过程存在安全隐患。在传统的食品经营当中,食品运输常常发生在生产者与销售者之间,普遍都是运用整车大宗运输的模式实现。但是,随着现今食品电商的诞生以及快速发展,运输模式也发生了变化,拥有了更多的电商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小额运输,其主要模式是通过快递公司完成运输工作。但是,大多数的快递企业在获得电商订单之后,并不会特意地对食品类货物使用另外隔离的方式进行贮存,而是简单地与其它商品一起进行混装运输,食品的贮存环境得不到有效保证,致使食品容易受到污染。
另外,对于生鲜类食品而言,冷链是永远无法回避的问题。据有关数据表明,果蔬等生鲜农产品流通损耗率高达20%~30%,而发达国家仅为1. 7%~5%(图9-5),因此农产品的腐损率相对较高。很多生鲜品都经历了反复的解冻和冷冻过程,从外观上看不出任何区别,但品质上已经遭受了严重的损害。中国的冷库数量在与日俱增,技术也在不断进步。社会和企业更加重视肉类冷库、城市经营性冷库、大中型冷库的建设,却忽视了生鲜果蔬冷库、产地加工型冷库、批发零售冷库的建设。冷库是全程冷链的重要基础设施,忽视了这三类冷库的建设就无法保证从原产地开始就对农产品进行有效的温度控制,上下游之间缺乏组织协调性,加速了产品品质的下降。
图9-5 2015年中国与欧美发达国家冷链流通率对比
(一)食用农产品本身质量安全风险伴随着流通过程
在食品链的各环节中,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都有可能受到影响。比如生产者为了达到除虫、灭菌、预防动物疾病等目的,不规范地使用农药(兽药),导致食用农产品中农兽残超标;在贮存和流通环节中为达到防腐、保鲜等目的,使用成分不明的 “保鲜水”延长货架期,甚至使用非食用物质,严重损害食用农产品的安全性。除此之外,在农产品贮藏、加工、运输以及销售过程中,也可能会因为温度、湿度等条件不适宜,产生大量微生物及毒素,如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等(金标旺等,2016)。
(二)电商食品安全管理水平的受限
电商的食品安全管理,涵盖了食品安全综合管理、食品加工过程安全管理以及事故预防等方面。目前,电商食品安全管理水平还不够高,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限制。首先,电商平台的管理人员缺乏食品相关的专业知识以及从业经验,进入电商的农产品大多没有经过专业的检测评估就进入流通销售环节。其次,我国电商销售模式下的法律条例还不完善,缺少专门机构对网购平台进行统筹性监督和管理,而且商家来自各个地区,并且经营信息不完善,监管部门无法有针对地采取措施进行监督,加大了异地维权的难度。(www.xing528.com)
(三)溯源管理风险
电商交易平台的开店流程粗糙,没有详细登记核查商家真实身份信息,很多店家没有营业执照,也没有在工商管理部门登记,就可以开始营业,有时甚至不审核农产品的来源信息。当消费者在网上购买的商品出现质量问题时,监管部门没有办法追根溯源到经营个人的注册身份、经营范围等信息,更没有办法查清该农产品的供货来源以及加工生产条件,从而使无良商家得以逍遥法外,而消费者权益得不到保障。
(四)虚假宣传
与线下平台不同,电商平台上的产品只能见到鲜活亮丽的照片,但摸不着,所以许多商家故意夸大产品的价值,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制造虚假好评,忽悠消费者,甚至是打着保健品的名号,明目张胆地销售 “三无”产品,牟取暴利。
因此,针对农产品本身的质量风险,应当提高农民的食品安全意识,合理使用农药、兽药;对于知法犯法的相关企业,监管部门应当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另外,为了提高电商食品的安全管理水平,需要培养一批既具备电商运营管理能力,也了解专业的食品质量安全知识高素质人才;国家应当建立完善的电商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明确合法、规范的电子商务过程;电商平台必须承担起主体责任,将产品以及商家的详细信息归档公开,坚决杜绝无证无照经营,并且严格审核产品的广告宣传内容,控制经营者虚假营销的违法违规行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