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的发展离不开机器人。发展智能机器人是打造智能制造装备平台、提升制造过程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的必经之路。
1959年,美国人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此后,机器人在工业领域逐渐普及。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广泛采用工业机器人的自动化生产线已成为制造业的核心装备。
在智能制造时代,为了应对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定制化产品的需求,智能工厂需要在有限空间内,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建设灵活、安全、可快速变化的智能生产线。为适应新产品的生产,更换生产线,缩短产品制造时间,需要灵活快速的生产单元来满足这些需求,并提高制造企业产能和效率,降低成本。因此,智能机器人会成为智能制造系统中最重要的硬件设备。某种意义上来说,智能机器人的全面升级,是新一轮工业革命的重要内容。但在某些产品领域与生产线上,人力操作仍是不可或缺的,比如装配高精度的零部件、对灵活性要求较高的密集劳动等。在这些场合人机协作机器人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所谓的人机协作/人机交互,即是由机器人从事精度与重复性高的作业流程,而工人在其辅助下进行创意性工作。人机协作机器人的使用,使企业的生产布线和配置获得了更大的弹性空间,也提高了产品良品率。人机协作的方式可以是人与机器分工,也可以是人与机器一起工作。(www.xing528.com)
不仅如此,智能制造的发展要求人和机器的关系发生更大的改变。人和机器必须能够相互理解、相互感知、相互帮助,才能够在一个空间里紧密地协调,自然地交互并保障彼此安全。
改善人机关系,一直是计算机发展的努力目标。在智能决策支持系统中,建立良好的人机界面更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一般的信息系统中,使用者是专门的操作员,这些操作员计算机专业知识有限,更不会对系统本身有深入的理解,所以要求系统有直观易懂的界面形式,坚固的防误操作设计。但毕竟操作员所要使用的方式是很程序化很固定的,可以通过培训使操作员熟悉特定的交互方式。而对于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使用者决策人员来说,这些就不可能了。一方面决策系统的使用方式是非程序化的,其需要多样且多变;另一方面,决策者对计算机的熟悉程度往往更低,特别是不熟悉一些特定软件工具或技术的使用,像Excel、MSQuery等。而且决策者又没有时间来熟悉过于专门的技术。如何合理地设计交互界面,使用户的需要能充分、灵活和方便地输入计算机,同时将计算机的处理结果直观、充分和合理地告诉使用者,就成了智能决策支持系统设计的关键。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交互界面设计成功了,智能决策支持系统也就成功了一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