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定制的生产模式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当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下,企业开始寻求优于大量生产的新模式。其实,在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的早期阶段,信息技术即已开始应用于大量生产制造中。利用信息技术和先进的智能技术,企业可以向客户提供定制的产品,从而可以更大程度地满足客户需求。因此,客户需求的变化是客户化概念提出的驱动力,而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则是客户化实施的使能器。与手工生产模式下的某一种单件生产不同,大规模定制强调以大量生产的低成本化,对同一产品族中的多个品种进行生产。
大规模定制是一种能够产生竞争优势的生产策略,它以大量生产的成本,实现了不同类型产品的客户化定制生产。产品品种的增多,可以刺激市场需求。
“多品种”和“大量生产的成本”,该生产模式使得以较低的价格获得不同的产品成为可能。在低成本、多品种的条件下,企业可以根据客户的特定需求与偏好向市场提供定制化产品。如果产品在设计时已考虑了可选项和产品变型,则可以降低大规模定制生产的成本,而产品的结构设计则是降低产品成本的最重要阶段。产品结构及其设计一旦完成,降低其成本将变得十分困难。
对于大规模定制和个性化生产,产品族的界定与结构设计阶段决定了可供客户选择的选配数目,也对可实际个性化的产品数起决定作用。这个阶段同时还决定了产品在模块性、品种和成本这三者之间的最优平衡方案。(www.xing528.com)
从生产制造和市场销售的角度来讲,大规模定制的两种业务模型之间存在明显的区别。对于第一种模型(“推动式模型”),产品按照所有可选项的不同配置进行制造,然后发送到商场或代理商处销售。当然,未售出的产品将导致一定的损失。
对于更为高级的第二种模型,所有的可选配置均要进行设计,但只有客户订单中要求的产品可选配置才需进行制造。从产品设计层面上讲,它仍是一个推动式商业模型。从生产制造的层面上讲,它是一个拉动式商业模型,即按订单进行制造。因此,从设计与制造的双重意义上来看,第二种模型属于“推拉式模型”。可配置产品推动市场销售向前迈出了非常重要的一步。但是,这个阶段的可选配置包也只是一个包而已,客户仅能享有三四种可选配置方案和不同的选择。然而,为了防止对市场营销、分销和生产等环节产生重大影响,不允许客户对不同可选配置包中的内容进行混装,该做法将加大制造商经营的复杂性并降低利润,它基本上无法得到大多数制造商的青睐。
随着时间的推移,及来自市场的竞争压力,要求制造商能够提供更小、专用性更强的可选配置包。由于产品设计与制造系统的进步,可供客户选择的上述单一配置项越来越多,且其安装方法变得更为简单。部分可选配置项的选择十分简单,现已成为“分销商选配”。分销商选配是指可以在最终装配的完成阶段采用的配置项,汽车分销商在销售地点为单个客户完成的简单定制活动。实际上,这种交货地点定制就是个性化产品的最简形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