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机缝工艺:准备工作与平缝机针号对应表

机缝工艺:准备工作与平缝机针号对应表

更新时间:2025-01-09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机缝工艺,指使用缝纫机将各裁片连接在一起的工作过程,机缝也叫作缉缝或车缝。工业用平缝机针号与被缝纫面料的关系如表2-3所示。图2-30缝纫机的主要零部件名称(一)缝制前的准备工作1.机针的安装方法注意:安装机针时,要关闭电源开关,避免因误踏脚踏板、启动缝纫机而受伤。

机缝工艺,指使用缝纫机将各裁片连接在一起的工作过程,机缝也叫作缉缝或车缝。

一、机针与面料的匹配

缝纫设备的种类和型号有很多,机针的大小和用途也就不同,为了达到机针与缝料、缝线的理想配合,必须选择合适的机针。例如,工业用平缝机机针的代码是DB×1,工业用包缝机机针的代码是DC×1,针号越小针越细,针号越大则针越粗,缝制不同厚度、不同质地的面料时要选用适当的机针。工业用平缝机针号与被缝纫面料的关系如表2-3所示。

表2-3 工业用平缝机针号与被缝纫面料的关系

二、缝纫机操作方法与练习

缝纫机的主要零部件名称如图2-30所示:①针杆,②跳线防护罩,③油窗,④主动轮,⑤针距标盘,⑥倒缝扳手,⑦调压螺丝,⑧绕线器,⑨皮带罩,⑩压脚扳手,11压脚,12膝控压脚。

图2-30 缝纫机的主要零部件名称

(一)缝制前的准备工作

1.机针的安装方法(图2-31)

注意:安装机针时,要关闭电源开关,避免因误踏脚踏板、启动缝纫机而受伤。

(1)转动缝纫机主动轮,使针杆①停在最高位置。

(2)稍微松开固定螺丝②。

图2-31 机针的安装方法

图2-32 梭芯套的拆卸方法

(3)使机针③的长槽面向左侧,一直将机针插到卧针槽的最深处,旋紧固定螺丝④。

2.梭芯套(梭壳)的拆卸方法(图2-32)

注意:拆卸梭芯套时,要关闭电源开关,避免因误踏脚踏板、启动缝纫机而受伤。

(1)转动缝纫机主动轮,使针上升至针板上方。

(2)拉开梭芯套上的小把手①,卸下梭芯套。

(3)松开小把手①,卸下梭芯②。

3.底线的缠绕方法(图2-33)

注意:绕线过程中,不可以用手或异物触及运动部件,避免人受伤和缝纫机受损。

(1)接通电源开关。

(2)将梭芯①装入绕线器轴②,压下满线跳板③至最大位置。

(3)将线沿箭头方向在梭芯①上绕几圈。

(4)踩脚踏板,绕线开始。

(5)绕线结束后,满线跳板③自动返回。卸下梭芯,把线剪断。

图2-33 底线的缠绕方法

提示:①绕线不均匀时,松开螺钉④,将过线架⑤向绕线量较少的一侧调节。②调节螺丝⑥,可调整绕线量。增多绕线量时,将螺丝旋紧;减少绕线量时,将螺丝旋松;绕线量最多为80%,再多可能出现缝纫故障。

4.梭芯套的安装方法(图2-34)

注意:安装梭芯套时,要关闭电源开关,避免因误踏脚踏板、启动缝纫机而受伤。

(1)按图示绕线方向将梭芯装入梭芯套。

(2)线经过梭芯套上的缺口①,再从梭芯套的调整簧片②下经过,最后从调整簧片一端的线槽③中引出。

(3)拉动缝线,确认梭芯是否转动,拉线的感觉是否均匀。

(4)捏住梭芯套小把手④,将梭芯套放入旋梭中。

图2-34 梭芯套的安装方法

5.穿面线的方法(图2-35)

注意:穿面线时要关闭电源开关,避免因误踏脚踏板、启动缝纫机而受伤。

转动缝纫机主动轮,使挑线杆①停在最高位置,这样既便于穿线,又可防止缝制刚开始时线头从针孔中脱出。

图2-35 穿面线的方法

6.针距长度的调节方法(图2-36)

针距标盘①可左右回转,使正上方的销子②与针距标盘上的数字相对应。数字调大时,针距变长;使针距从长变短时,将倒缝扳手③压到中间位置,就可以轻松转动针距标盘。

(二)缝纫机操作练习

1.空机练习

图2-36 针距长度的调节方法

抬起缝纫机的手动压脚扳手,打开电源开关。右脚踩在脚踏板上,向前踩,体会机器转动起来的感觉;向后踩,体会机器停下来的感觉。反复练习,体会轻轻踩、用力踩时机器转动速度的不同,练到能够控制机器匀速转动;练习熟练后,将缝纫机的手动压脚扳手放回到原位置。

2.不穿线缝布练习

用右腿抵住膝控压脚的位置使压脚抬起,右手转动缝纫机主动轮、将机针摇起,将一块折成双层的白坯布放在压脚下面,放下压脚(右腿松开膝控压脚),转动主动轮,将机针扎入坯布里,右手打开电源开关,左手在前、右手在后把住布料,右脚踩动脚踏板,体会运布的感觉;脚向后踩,机器停止运行。反复练习,直到能够比较放松地匀速运布。

接下来进行直线、曲线、折线练习,再进行倒回针(也叫作打倒针)练习。缝制过程中,压下倒缝扳手,布料倒送,松开后布料正送。

3.穿线缝布练习

在老师的指导下穿好面线和底线,调好面线与底线的松紧关系(表2-4、图2-37),调好针距的大小。

表2-4 面线与底线的松紧关系

与不穿线缝布练习的方法相同,进行直线、曲线、折线练习,同时在缝纫开始和结束时打倒针,以使缝线牢固。

面线松紧的调整:将压脚放下后,调整压线螺母①。(www.xing528.com)

底线松紧的调整:将梭芯装入梭芯套,用手提住线端并轻轻抖动,以梭芯套能慢慢下落为准,适当调整螺钉②。

图2-37 调整面线、底线的松紧

三、机缝工艺的常用针法

1.平缝

平缝也叫作缉缝或车缝(图2-38),是将两片布缝合在一起的针法,也是机缝中最基本、使用最广泛的缝法,适用于服装的各个部位。

图2-38 平缝

2.分缉缝

分缉缝是将平缝之后的缝份劈开烫平,看着正面在两边的缝份上各缉一条明线(图2-39)。

3.坐缉缝

坐缉缝是将平缝之后的缝份倒向一侧,并在正面缉明线的缝法(图2-40)。

图2-39 分缉缝

图2-40 坐缉缝

4.来去缝

前提:预留缝份的宽度是1cm。

具体操作方法(图2-41):①衣片与衣片的反面相对、边缘对齐,按0.4cm缝份平缝。②翻转布料,将缝份包覆起来,缝口要捻平、捻实。③在衣片的反面沿着净缝线缉缝,缉线宽度是0.6cm。④完成之后的效果,在反面能看到缝线,在正面没有缝线。

图2-41 来去缝

5.漏落缝

漏落缝是将平缝之后的缝份劈开,在劈开的缝隙里缉缝的缝法,也叫作灌缝(图2-42)。若操作技术不熟练,则缉线容易“上炕”。

图2-42 漏落缝

6.卷边缝

卷边缝是衣服收边时使用的一种方法,是将毛边两次翻折扣净,然后缉明线的缝法(图2-43)。若操作技术不熟练,则缉线容易“下炕”。

图2-43 卷边缝

7.搭接缝

搭接缝是将衣片与衣片相搭,拼接在一起的缝法(图2-44)。

8.外包缝

外包缝有两种缝法。用方法一缝出的缝子比较薄,用方法二缝出的缝子比较厚,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适当的缝法。

方法一:①衣片与衣片的反面相对,下层错出1cm,按压脚的宽度平缝。②先将下层衣片展开、摆平(反面在下、正面在上),再将多出的缝份向下卷折,距折边0.1cm处缉明线。③外包缝方法一的效果,正面有两条明线,反面有一条明线(图2-45)。

图2-44 搭接缝

图2-45 外包缝方法一

方法二:①衣片与衣片的反面相对,下层衣片的边缘错出,并卷折包住上层衣片,沿边缘缉线。②将下层衣片展开,正面向上摆平,缝份倒向一侧,距折边0.1cm处缉明线(图2-46)。

图2-46 外包缝方法二

9.内包缝

内包缝是将衣片与衣片的正面相对,按外包缝方法一缉缝,正面有一条明线,反面有两条明线(图2-47)。外包缝、内包缝统称为握手缝。

10.绲边

绲边是用正斜丝布条包覆毛边的方法,根据位置及用途不同分为毛绲边和净绲边两种不同的做法。毛绲边常用于大衣底边的折边、男西服的过面与里子的衔接处等位置;净绲边常用于高档无衬里上装的缝份、男西裤的裆缝等位置。

图2-47 内包缝

图2-48 正斜丝布条的裁剪方法

(1)绲边布条的裁剪方法:绲边正斜丝布条的裁剪方法如图2-48所示。正斜丝布条的宽度最少是绲边宽度的4倍,由于正斜丝布条剪下来之后会变窄,所以要稍微裁宽一些。

(2)绲边布条的拼接方法:正斜丝布条的拼接方法如图2-49所示。①将两根正斜丝布条正面相对,经纱方向的边缘对齐,同时起缝点和终缝点也要对齐。②缉缝之后将缝份劈开,再将多出的三角剪掉。

图2-49 正斜丝布条的拼接方法

(3)毛绲边的制作方法(图2-50):将需要绲边的部位正面向上放置,绲边布条反面向上放置,两者正面相对,边缘对齐,按一个压脚的宽度缉缝。①缉缝直线部位时要拉紧斜丝布条,缉缝内弧线部位时要用大力拉紧斜丝布条。②缉缝外弧线部位时要放松斜丝布条。③将斜丝布条折到反面并紧紧裹住毛边(动作一),把斜丝布条拉平(动作二)的同时还要控制好绲边的宽度(动作三),在绲条的边缘缉0.1cm宽的明线(动作四),这四个动作是同时进行的。④完成毛绲边。

图2-50 毛绲边的制作方法

(4)净绲边的制作方法(图2-51):①将需要绲边的部位反面向上放置,绲边斜丝布条也反面向上放置,两者缉缝在一起的方法与毛绲边相同。②将斜丝布条折到正面,扣净斜丝布条并紧紧裹住布料毛边,同时要把斜丝布条拉平,控制好绲边的宽度,在绲条的边缘缉0.1cm宽的明线,这些动作同时进行。

图2-51 净绲边的制作方法

在服装工业生产中,净绲边可以用专用的绲边器进行操作(图2-52)。

四、机缝工艺的基本要求

(1)在大多数情况下,缝纫线要使用涤纶线,线与面料的颜色要相近且以线的颜色稍深一点为好。

(2)面线与底线的松紧要合适,缝纫线迹要清晰顺直,弧线要圆顺。

图2-52 用绲边器制作净绲边

(3)针距密度要一致,不能出现跳针。

(4)如果有明线,要求明线到止口的距离相等,双明线、三明线间距要相等。

(5)缉缝过的布料上不能有过大的针孔,不能有送布牙造成的痕迹,不能戳皱、戳断布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