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坛中的几段轶事

文坛中的几段轶事

时间:2023-06-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两人又互赠诗文及其他物品,秦嘉赶赴洛阳。徐淑惊闻噩耗,千里奔丧。徐铉焚香伴月徐铉是五代宋初时著名文字学家。蔡京令人焚香,侍者应声而去,此后却久久未见返回,客人感觉奇怪,还以为侍者忘了焚香之事。梅学士另有轶事。贾充闻香嫁女西晋权臣贾充,次女名贾午。贾充会客时,贾午常在一侧偷窥。贾充起了猜疑,又联想到种种可疑之处,便开始调查此事,于是发现了女儿的秘密。

文坛中的几段轶事

秦嘉寄香传情

东汉恒帝时,诗人秦嘉在陇西郡为官,妻子徐淑有疾,为不拖累丈夫,便回母亲家养病。秦嘉因公务需远赴京城洛阳久居,想临行前与妻子相见,便遣车去接徐淑。但徐淑未愈,未能随车而还,只得修书一封,言心中思念,并安慰丈夫且以京城繁华聊解别离之思:“身非形影,何得动而辄俱?体非比目,何得同而不离……今适乐土,优游京邑,观王都之壮丽,察天下之珍妙,得无目玩意移,往而不能出耶?”

秦嘉又寄赠妻子明镜、宝钗、好香、素琴,并信言:“间得此镜,既明且好……并宝钗一双,好香四种,素琴一张,常所自弹也。明镜可以鉴形,宝钗可以耀首,芳香可以馥身,素琴可以娱耳。”徐淑回信,言等待相见,情意动人:“昔诗人有飞蓬之感,班婕妤有谁荣之叹。素琴之作,当须君归。明镜之鉴,当待君还。未奉光仪,则宝钗不列也。未侍帷帐,则芳香不发也。”徐淑又寄物品:“分奉金错碗一枚,可以盛书。水琉璃碗一枚,可以服药酒。”

两人又互赠诗文及其他物品,秦嘉赶赴洛阳。后来,秦嘉不幸病逝,生离终成死别。徐淑惊闻噩耗,千里奔丧。此后不胜悲恸,不久也溘然长逝。唯余书信诗词,情动后人,余音千载。

徐铉焚香伴月

徐铉是五代宋初时著名文字学家。南唐时曾任翰林学士、吏部尚书等职,后到宋朝做官,以学识渊博、通达古今闻名朝野。徐铉喜香,亦是制香高手,常在月明之夜于庭院中焚上一种香,静心问学,还给这种心爱的香取了个雅致的名字——伴月香。

徐铉书法造诣深厚,笔笔中锋,端庄而不失风韵,透光观察则每一笔画正中都有一线隐现其中,如笔画之骨,绝无偏移。人们对书画家用笔所赞誉的“如锥划沙”“如屋漏痕”即始于人们对徐铉用笔的称道。有人问其奥妙,徐铉答曰:“心正则笔正。”所摹李斯《峄山刻石》,高古浑厚,颇具价值。

欧阳修香饼来迟

欧阳修在宋代文坛地位颇高,曾荐拔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人,在金石学方面也很有成就,曾历时十余年整理了周代以后的金石器物和铭文碑刻,编成了一部著名的金石学专集《集古录》。

成书后,欧阳修特意请大书法家蔡襄书写他的《集古录自序》,并对蔡襄的字大加称赞:“其字尤精劲,为世所珍。”又特意给蔡襄送去了鼠须笔、笔格、龙团茶、“惠山泉”(矿泉水)等做“润笔”之物,这些典雅得体的礼品令蔡襄开怀大笑,欣然受之。

月余后,有人给欧阳修送来一筐“清泉香饼”(熏香用的炭饼,用炭粉等料和制而成),品质甚好,一饼可燃一日。蔡襄知道后很是羡慕,叹道:可惜,香饼来迟了。若早点送给欧阳公,(其必转送于我)我也能多一个润笔之物啊!

蔡京香云滚滚

一日,有宾客来看望蔡京。蔡京令人焚香,侍者应声而去,此后却久久未见返回,客人感觉奇怪,还以为侍者忘了焚香之事。又过了许久,侍者终于回来了,却还是两手空空,未见香炉,却向蔡京回禀:“已满。”蔡京言:“放。”侍者又应声而去。随即,厅堂一侧的门帘卷起来,便有香烟从帘后涌出,如云如雾,满室皆香。客人大为惊喜,蔡京则得意地说:“如此烧香则没有烟火气。”(另有版本为:如此烧香才有气势)

蔡京书法造诣甚高,书风流畅劲健,自成一家,时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并称“苏黄米蔡”。亦是宋徽宗时宰相、宠臣,有误国之名。

梅询一身浓香

北宋梅询,真宗时已是名臣,仁宗时任翰林侍读学士,曾劝谏仁宗体恤百姓。后来破格“出外”,任许州知州。

梅询喜欢熏香,每天上班前都要先焚上两炉好香,把官服罩在炉上熏透(盖为一只香炉熏一只衣袖),为防香气散失,还要捏起袖口方才出门。至办公之处,坐定,撒开两袖,于是香气幽然而出,满室皆香。朝中还有几个颇有“特色”的官员:盛度丰肥;丁谓(曾撰《天香传》)瘦削;窦元宾不修边幅,不常洗澡而体味儿重,时人便有“盛肥丁瘦,梅香窦臭”之说。

梅学士另有轶事。一日,梅询苦于文书繁杂,到庭院里散心,见一老兵正很舒服地晒太阳,便羡慕道:“你真是很快活啊!”继而又问:“识字吗?”老兵答:“不识字。”梅询又叹:“那就更快活了!”

于谦两袖清风

于谦是明代前期名臣,曾率京城军民英勇抗击瓦剌,救明朝于危难。

正统年间,朝中昏愦,行贿成风。时任巡抚的于谦公务进京,觐见皇帝。别人曾携线香、丝帕等特产作为觐见的礼物。于谦拒绝效法,并感此而作《入京》一诗:“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此诗言辞平易却志节动人,民间传诵一时。(www.xing528.com)

成语“两袖清风”即出于此。“朝天”指觐见天子。“闾阎”,里巷内外的门,常指街巷,此处借指“民间”。于谦另有名作《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刁存口含鸡舌香

东汉恒帝时,有侍中(侍奉于皇帝左右的官员)名刁存,年长,有口臭。一日,恒帝赐刁存一个状如钉子的东西,令他含到嘴里。刁存不知何物,惶恐中只好遵命,又觉得此物味辛刺口,便以为是皇帝赐死的毒药,没敢立即咽下去,急忙回家与家人诀别,命家人速置灵堂,后卧以待毙。恰有一位好友朝归来访,感觉这事有些奇怪,便让刁存把“毒药”吐出来看看。刁存吐出后,却闻到一股浓郁的香气。那朋友上前观察,认出那不是什么毒药,而是一枚上等的鸡舌香,遂成笑谈。

“鸡舌香”,形如钉子,又名丁子香,丁香,是南洋岛屿“洋丁香”树的花蕾所制,非中国多见的“丁香”。气息清香,常含在口中用以香口(似口香糖),但含之有辛辣感。东汉时的鸡舌香是名贵的“进口香药”,故常人大多不知。

贾充闻香嫁女

西晋权臣贾充,次女名贾午。贾充会客时,贾午常在一侧偷窥。客人中有一个贾充的幕僚名叫韩寿,潇洒俊美。贾午心生爱慕,于是背着家人与韩寿互通音信,两人情投意合,贾充却毫无觉察。贾充家中有皇帝所赐的一种西域奇香,被贾午偷出来送给了韩寿。别人闻到韩寿身上奇异的香气,言谈间告诉了贾充。贾充起了猜疑,又联想到种种可疑之处,便开始调查此事,于是发现了女儿的秘密。故事的结局很圆满,贾充也很欣赏韩寿,让两人成婚。

这个故事流传甚广,欧阳修还有词记之:“江南蝶,斜日一双双。身似何郎全傅粉,心如韩寿爱偷香。”

含章殿下育梅魂(传说)

寿阳公主是南朝武帝刘裕之女,娇丽灵秀,对梅花情有独钟,人称“梅神”。

相传,一个正月的初七,公主在宫中赏梅,一时困倦,便在含章殿檐下小睡。一朵梅花飘落额上,花痕清晰,公主醒后拂之不去,容貌更加动人了。宫中女子争相效仿,“梅花妆”(寿阳妆)便从此流行开来。有专家研究,后来的唐妆即效仿“寿阳妆”(也常将正月初七当作梅花的“生日”)。公主还曾参梅花之妙,聚合花魂,用带花的梅枝及香药配制了“寿阳公主梅花香”等数种名香。她的香制作严谨,每一束梅枝都要亲自采剪,每一种香药都要亲自挑选,并要择良辰吉日才能和香。其香清雅高贵,烟云缥缈,暗香浮动,如入万花竞放的梅林,常送春信于人间。

燕齐焚供天地三神香(传说)

相传汉明帝时有修道之人燕齐(字仲微),曾在三公山的一个石洞里修行。(三公山与华山主峰隔壑相望,山势险峻,至今峰顶仍有两个石洞:一名“燕公石室”,传为燕齐隐居处;一名“焦公石室”,传为晋代道人焦先隐居处)山上毒虫邪祟甚多,燕齐入静时常受惊扰,无奈之下,只好下山移至华阳县的一处道庵。

曾有三位神人来到庵中,以修行人的行状,借宿乞食。燕齐敬为上尊,悉心照顾。三人行别前,为燕齐留下一些香。在谈话中三人还曾提到这种香,说它合自然之理,得天地玄妙,是难得的奇香。三人离去后,燕齐带着这些香返回了三公山的石洞,练功前先焚上香,果然没有毒虫邪祟来干扰他了,修炼也大有提高。

一日,那位送香的人又散发背琴,飘然而至,在石壁上刻了一则香方后,驭风而去,留下美妙的琴声。

据说,三位留香的人之一就是著名的清灵真人裴元仁(裴君),所赐香方即“三神香”,其制法严谨,功效神奇,能开天门地户,除猛兽毒蛇,等等。

梁武帝焚香请高僧(传说)

南朝梁武帝萧衍曾大力倡导佛教,当时的京城寺庙林立僧侣多达数万人。虽然讲经的法师不计其数,但人们都说唯有法云、云光、宝志三人为证果者,能讲到天花飘坠,天人共参,梁武帝对他们也格外尊敬。

一日,武帝又想请三位高僧来宫中说法,并想到他们是有神通的证果之人,不该再用世俗的礼节,使用敬香之法来邀请。于是,武帝沐浴更衣,子时来佛堂敬香。青烟直上,天香四溢,武帝静心默念:恭请三位法师明日午时到宫中应供。

次日一早,武帝即命人准备斋宴,但午时后,仅宝志禅师一人来到宫中。武帝也由此明白,法云、云光两位法师只是名声在外,并未达到传说中的境界,而对宝志禅师更加敬仰了。武帝还曾专门下了一道诏书,颂赞宝志禅师并助其弘法:“大士宝志,迹拘尘垢,神游冥寂,水火不能燋濡,蛇虎不能侵惧。语其佛理,则声闻以上。谈其隐沦,则遁仙高者。岂可以俗法常情空相疑忌。自今中外,任使宣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