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ISO9000认证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

ISO9000认证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

时间:2023-06-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个企业取得ISO 9001认证,意味着该企业已在管理、实际工作、供应商和分销商关系及产品、市场、售后服务等所有方面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其中非关税壁垒主要是技术壁垒,技术壁垒中,又主要是产品品质认证和ISO 9000品质体系认证的壁垒。但是,按照各国产品责任法,如果厂方能够提供ISO 9000品质体系认证证书,便可免于赔偿。ISO 9000品质体系认证正好提供了这样的信任,有利于双方迅速达成协议。

ISO9000认证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

(一)ISO 9000认证的意义

ISO 9000起源于欧洲共同市场,也就是质量管理质量保证标准。其目的是建立一套共通的品质标准来取代各国不同的品质标准,以减少国家间因不同的品质标准而产生的贸易障碍。经过多年的实践验证,依据ISO 9000建立的质量体系也确实为企业产品品质的提高起到了相当大的保证作用。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虽然经历了20多年的改革开放,但由于起步晚,发展慢,企业本身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我国要加入WTO,企业就必须面对强大的欧、美企业的竞争,为了赢得一定的市场,为了在步履维艰的商道上继续走下去,进行ISO 9000认证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也非常及时。

ISO 9001是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标准,企业通过认证可以证实其有能力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有效的运作体系可以使企业不断改进,获得更好的效益。一个企业取得ISO 9001认证,意味着该企业已在管理、实际工作、供应商和分销商关系及产品、市场、售后服务等所有方面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20世纪是生产效率的世纪,21世纪将是质量的世纪,良好的质量管理,有利于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增强顾客满意。质量是企业拓展市场的首要战略,因为有了质量信誉就会赢得市场,有了市场就会获得效益。实行质量认证制度后,市场上便会出现认证产品与非认证产品、认证注册企业与非认证注册企业的一道无形界线,凡属认证产品或注册企业,都会在质量信誉上取得优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社会产品的结构越来越复杂,仅靠使用者的有限知识和条件,很难判断产品是否符合要求。取得ISO 9001认证,可以帮助需方在纷繁的市场中,从获准注册的企业中寻找供应单位,从认证产品中择优选购商品。质量认证制度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接受,已成为国际惯例。一个企业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如要得到普遍认可,取得ISO 9001的认证证书将是突破壁垒的重要途径,并将成为通向世界的有效护照

1.强化品质管理,扩大市场份额,提高企业效益 ISO 9000品质体系认证的认证机构都是经过国家机构认可的权威机构,对企业品质体系的审核是非常严格的。这样,对于企业内部来说,可按照经过严格审核的国际标准化的品质体系进行品质管理,真正达到法治化、科学化的要求,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合格率,迅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于企业外部来说,当顾客得知供方按照国际标准实行管理,拿到了ISO 9000品质体系认证证书,并且有认证机构的严格审核和定期监督,就可以确信该企业是能够稳定地生产合格产品乃至优秀产品的信得过企业,从而放心地与企业订立供销合同,扩大了企业的市场占有率。

2.消除了国际贸易壁垒 许多国家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设置了种种贸易壁垒,包括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其中非关税壁垒主要是技术壁垒,技术壁垒中,又主要是产品品质认证和ISO 9000品质体系认证的壁垒。特别是在“世界贸易组织”内,各成员国之间相互排除了关税壁垒,只能设置技术壁垒,所以,获得认证是消除贸易壁垒的主要途径。(在我国“入世”以后,失去了区分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的严格界限,所有贸易都有可能遭遇上述技术壁垒,应该引起企业界的高度重视,及早防范。)

3.节省了第二方审核的费用 在现代贸易实践中,第二方审核早就成为惯例,又逐渐发现其存在很大的弊端:一方面,供方通常要为许多需方供货,第二方审核无疑会给供方带来沉重的负担;另一方面,需方也需支付相当的费用,同时还要考虑派出或雇佣人员的经验和水平问题,否则,花了费用也达不到预期的目的,ISO 9000认证可以排除这样的弊端。因为作为第一方的生产企业申请了第三方的ISO 9000认证并获得了认证证书以后,第二方就不必要再对第一方进行审核,这样,不管是对第一方还是对第二方都可以节省很多费用。

4.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国际贸易竞争的手段主要是价格竞争和品质竞争。由于低价销售的方法不仅使利润锐减,如果构成倾销,还会受到贸易制裁,所以,价格竞争的手段越来越不可取。20世纪70年代以来,品质竞争已成为国际贸易竞争的主要手段,不少国家把提高进口商品的品质要求作为限制入境的贸易保护主义的重要措施。实行ISO 9000国际标准化的品质管理,可以稳定地提高产品品质,使企业在产品品质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5.有效地避免产品责任的纠纷 各国在执行产品品质法的实践中,由于对产品品质的投诉越来越频繁,事故原因越来越复杂,追究责任也就越来越严格。尤其是近几年,发达国家都在把原有的“过失责任”转变为“严格责任”,对制造商的安全要求提高很多。但是,按照各国产品责任法,如果厂方能够提供ISO 9000品质体系认证证书,便可免于赔偿。随着我国法治的完善,企业界应该对“产品责任法”高度重视,尽早防范。

6.有利于国际间的经济和技术的合作交流 按照国际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的惯例,合作双方必须在产品(包括服务)品质方面有共同的语言、统一的认识和共同遵守的规范,方能进行合作与交流。ISO 9000品质体系认证正好提供了这样的信任,有利于双方迅速达成协议。

(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绝大多数企业的产品质量符合规定要求,质量稳定。一些企业的产品质量还有所提高,使企业的内外部质量损失成本得到降低,质量成本趋于合理,员工的质量意识和内部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2)认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得到加强。获证企业通过对影响质量的资源、过程等方面的严格管理,使产品质量得到稳定和提高,减少质量损失,降低生产成本企业形象得到改善,市场竞争力得到加强。

(3)广大企业在取得认证以后,更加容易取得国际上的认可,从而为我国产品打入国际市场,突破贸易技术壁垒,扩大国际贸易发挥了重要作用。(www.xing528.com)

(4)促进了技术法规、检验检疫、标准和计量要求的贯彻实施,技术法规、检验检疫、标准和计量等方面的要求是认证审核的重要内容,认证已经成为验证上述要求的贯彻实施情况的重要手段。

(二)我国实施ISO 9000认证存在的问题

1.对认证的认识不到位 很多企业只把ISO 9000认证当成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使得ISO 9000认证流于形式,往往是认证前很忙乎,而认证后就放弃了对已建立的质量体系的维护。

2.不按照国家的法规规范行为 ISO 9000标准建立的质量体系,应建立在具有良好法规环境的基础上。国家标准化法规定了强制性标准必须贯彻实施,企业应严格按照法规去做,但我国有相当多的企业的法律意识淡薄,无视质量法与标准化法的存在。有些企业虽然按ISO 9000标准建立了质量体系,但如果不按体系的要求去规范企业相关行为,与国家法规相悖,这是不利于企业发展的。

3.企业管理意识还有待于强化 我国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不过短短几年的时间,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与发达国家相比,有一定差距。依据ISO 9000标准建立起的质量体系,对各要素都作了详细而明确的规定,这就要求在体系运行过程中,企业员工要积极认真地参与,以保证体系运行中各个环节的畅通无阻。这对有着宽松的企业环境的发达国家来说,不会成为问题,而我国企业大都是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变而来,由于员工主动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较弱,即使发现了质量问题,也认为这是质量管理部门或其他职能部门的事,往往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使已经暴露的质量问题得不到彻底地解决,因而使质量问题的隐患依旧存在。

(三)解决问题的措施

1.加强对ISO 9000系列标准的宣贯 加强对ISO 9000系列标准的宣贯,使企业员工认识到ISO 9000标准的先进性与可靠性,不仅仅把它当成一个筹码和工具,而应在日常的工作中对依据ISO 9000标准建立的质量体系自觉地进行维护。

2.加强质量法与标准化法的学习 通过对质量法规的学习,在企业内部从上到下形成一个良好的执行法规环境。学会运用已建立的质量体系及企业规章制度去处理问题,结合内部质量审核和外部审核与监督,发现问题,查清原因,采取措施进行纠正,并制定预防措施,使已经发生的问题不再复现、即将发生的问题消失在萌芽状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质量体系,促使企业的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取得长足进步。

3.建立一套责权明确、奖罚分明的管理制度 通过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企业员工参与质量管理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使员工的自我意识和企业利益挂钩,真正体现“企业兴、我兴,企业亡、我衰”的精神。这种精神与ISO 9000所体现的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特点真正相吻合,同时也使ISO 9000的核心内容“全过程受控”得到保证。

综上所述,虽然企业通过了ISO 9000认证,但并不能说明企业的产品质量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仅仅是获得进入国际市场的一张通行证,能不能在竞争日臻激烈的市场上有所作为,还得依赖于企业建立能够推动ISO 9000的方法。其实,企业管理与ISO 9000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有了健全的企业管理制度和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ISO 9000认证的结果才能得到体现与延续;有了质量体系的持续有效运行,企业的产品质量与管理水平才能得到有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才能得到保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