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镁的资源储量非常丰富,约占地壳质量的2%,占海水质量的0.14%。由于镁又可以回收利用,因此被称为是“用之不竭”的金属材料。
镁在工程金属中最显著的特点是密度小。镁的密度仅为1.738g/cm3,约为钢的2/9,铝的2/3,钛的2/5。镁及其合金还具有比刚度、比强度高,抗振性能好,高导热性、高负电性、抗辐射能力强等一些明显的性能优势,必将发展为应用十分广泛的金属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1]。
然而,目前在实际工业生产中,镁及其合金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在材料领域中还没有任何一种材料像镁那样,潜力与现实有如此大的颠倒”[2]。其主要原因是:一方面,由于镁及其合金为密排六方的晶体结构,常温下晶体中只有(0001)基面上的三个滑移系,因此塑性变形能力较差。至今主要通过铸造成形方法来加工产品,而变形加工产品很少。对于金属材料而言,变形产品的综合力学性能要优于铸造产品,其用途和产量也远远超过铸造产品,而镁及其合金至今都未能达到这一水平。另一方面,由于镁的活性很高,在大气环境中就极易在其表面形成一层氧化镁薄膜,但这层MgO薄膜不致密,不能起到对基体保护的作用,因此镁及其合金的耐腐蚀性能较差,镁合金零件的使用寿命很短,必须进行可靠的表面处理后才能使用。这两大问题是目前镁及其合金得以广泛应用的最大障碍。(www.xing528.com)
汽车工业、航天事业、3C产品的飞速发展对轻量化、高效率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金属基复合材料领域,镁基复合材料以其轻质、比强度和比刚度高、热膨胀系数小、尺寸稳定性好等特点,在汽车工业、航空、航天、3C产品等领域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3]。但是与镁基体材料相比,复合材料的塑性更差,常温下的延伸率一般都在10%以下,这使得镁基复合材料的应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为了改善镁基复合材料的塑性,通常采用深度塑变技术(Severe PlasticDeformation,SPD)工艺来细化镁基复合材料的基体晶粒组织[4]。近年来,通过深度塑变技术(SPD)制备块体超细晶结构材料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深度塑性变形技术有着一些无法比拟的优势,它能够避免材料中出现孔洞、杂质等缺陷,并且能够制备大体积的超细晶金属结构材料[4]。而等径角挤压(Equal ChannelAngular Pressing,ECAP)工艺由于在实现深度塑性变形时不改变试样的外形尺寸,从而更容易获得超细晶粒[5]。等径角挤压(ECAP)变形技术是一种利用大剪切变形来细化材料晶粒组织的有效方法,能够获得超细晶结构(亚微米级甚至纳米级),为提高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发展新材料和改善传统材料性能创造了条件[6]。由于其设备工艺简单,所以得到广泛的应用。它不仅可以应用于制备纳米结构合金,也被应用于改善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性能[7]。ECAP变形工艺可以有效地使增强体均匀化地分布在被加工金属的基体中,可以有效地细化复合材料基体的晶粒组织,改善其塑性变形性能[7-10]。但是,至今为止,其应用仅限于铝基复合材料,针对镁基复合材料的应用报道很少,特别是对碳纳米管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加工研究还未见报道。因此,利用等径角挤压(ECAP)变形技术来细化碳纳米管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基体晶粒组织,改善碳纳米管增强相在镁基体中的分散性,提高复合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丰富ECAP技术在镁基复合材料中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