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前所述,西龙池下水库主沥青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最大坝高97m,坝顶高程840m,坝顶长537m,坝顶宽10m,上游坝坡1:2,下游平均坝坡1:1.7,最大坝高97m。大坝于2003年9月1日开始开挖,2004年7月1日开始填筑,2006年8月底坝体填筑高程达到838.8m(即坝顶防浪墙底板高程),比合同工期提前两个月填筑到顶,实际施工工期26 个月,比合同工期提前了6 个月,填筑高峰强度达到54×104m3/月。
主要完成工程量如表4-3所示。
表4-3 堆石坝工程主要完成工程量统计表
4.2.6.1 坝体填筑施工控制标准
在堆石坝填筑施工前,进行碾压试验并确定碾压施工参数。为验证坝体设计填筑标准,通过现场碾压试验,来确定满足设计要求的施工碾压机具、碾压参数和填筑施工工艺。根据坝体填筑工程实际进展情况,进行了主堆石、次堆石、垫层料、排水棱体、排水过渡料以及过渡料等不同填筑料的碾压试验。碾压试验在拟定碾压机械的前提下,针对不同碾压遍数、不同铺筑厚度、不同洒水量等参数进行试验,最后提出能够满足设计压实的经济合理的碾压参数。碾压试验完成后,在实际填筑施工开始时,还在施工填筑现场对提出的参数进行生产性试验,对碾压试验情况进行进一步校核。针对冬季不能洒水的实际情况,根据常温条件下的施工参数进行简易碾压试验,提出了冬季施工碾压参数。
主要坝体填筑施工控制标准见表4-4。
表4-4 主要坝体填筑施工控制标准
4.2.6.2 坝体填筑施工筑坝材料
主堆石料、过渡料和排水过渡料,由水泉湾石料场开采。石料开采采用深孔梯段爆破,通过爆破参数进行调整,取得符合要求的上坝材料。
碎石垫层料由水泉湾料场开采的新鲜灰岩料经人工破碎加工混掺而成。
坝料强度共检测28 组,饱和抗压强度最大值为123.4MPa,最小值为49.3MPa,满足设计强度要求。
4.2.6.3 填筑分区
受坝基覆盖层探测、检测和基础处置影响,坝体开始填筑较原施工计划安排滞后3 个月,要在保证坝体竣工工期不变的前提下安排施工,高峰填筑强度由原计划的平均34×104m3/月上升到38×104m3/月,实际施工中月高峰强度达到了54×104m3/月。
为提高填筑强度,合理安排填筑工作面,坝体及库盆填筑分区示意图如图4-21所示。
Ⅰ区:大面填筑至高程743.0m~744.0m,此时坝面开始接近主堆石的填筑区。
Ⅱ区:考虑主堆石基础清基、坝基试验的影响,采取坝体局部上升至760.0m高程的方式进行填筑,可为坝体主堆石填筑的准备工作预留充足的时间。
Ⅲ区:开始补平主堆石区的所预留的填筑区,在填筑至760.0m高程后,大面上升至771.0m~772.0m高程。
Ⅳ区:考虑坝体上游坡脚排水廊道、外排廊道坝轴线上游部分对坝体的影响,同时也考虑库盆土石方开挖料能直接从坝体上游面直接上坝,再次考虑从771.0m~772.0m高程将坝体局部上升至800.0m高程。
Ⅴ区:此时上游面坡脚排水廊道、外排廊道坝轴线上游部分的混凝土浇筑应已完成,库盆土石方开挖料已基本转运至坝内,开始将上游面800.0m高程以上的预留区域进行补填。
Ⅵ区:坝体从800.0m高程大面上升至坝顶(837.35m高程)。
(1)Ⅰ区填筑。
Ⅰ区的填筑工程量约71.6×104m3,考虑实现情况,分2004年7月~10月共4 个月完成,各月平均强度为40345m3、129422m3、266200m3、280032m3。填筑至743.0m高程时的形象面貌如图4-22所示。
(2)Ⅱ区填筑。
Ⅱ区的填筑工程量约68.4×104m3,分2004年11月~2005年1月共3 个月完成,各月平均强度为250480m3、216735m3、216793m3,与Ⅰ区填筑强度相比,2004年12月、2005年1月强度有意识地减小,这主要是考虑了冬季所带了减效影响。Ⅱ区局部填筑至760.0m高程时的形象面貌如图4-23所示。
图4-22 坝体填筑至743.0m高程时的形象面貌图
图4-23 坝体Ⅱ局部填筑至760.0m高程时的形象面貌图
(3)Ⅲ区填筑。
Ⅲ区的填筑工程量约126.4×104m3,分2005年2月~2005年5月共4 个月完成,各月平均强度为203393m3、324980m3、351363m3、383839m3,除2005年2月考虑受春节的影响施工强度安排较小外,其他各月随着填筑工作面的增大其填筑强度陆续提升至高峰强度。Ⅲ区上游面填筑至750.0m高程及坝体全面填筑至771.0m时的形象面貌如图4-24、图4-25所示。
(4)Ⅳ区填筑。
坝体填筑至771.0 高程后,考虑如继续全面上升,将受右侧坝上游坡脚廊道及外排廊道上游侧混凝土施工的制约,因此Ⅳ区再次采取局部上升方式,同时也是局部加载预压坝基覆盖层的需要。Ⅳ区的填筑工程量约151.1×104m3,从2005年6月~9月共4 个月完成,各月平均填筑强度为389224.0m3、387551m3、385885m3、348729m3,Ⅳ区的填筑料源主要来源于库盆开挖的直接上坝料,为了尽快将库盆开挖料转上坝为库盆其他施工项目提交工作面,因此将坝体填筑的高峰填筑强度安排在2005年6~8月,9月份由于填筑面逐渐缩小,填筑强度略小于其他各月强度。Ⅳ区上游填筑至771.0m高程、下游填筑至800.0m时的形象面貌如图4-26所示。
图4-24 坝体Ⅲ填筑至750.0m高程时的形象面貌图
图4-25 坝体Ⅲ填筑至771.0m高程时的形象面貌图
图4-26 坝体Ⅳ局部填筑至800.0m高程时的形象面貌图
(5)Ⅴ区填筑。
Ⅴ区的填筑工程量约102.7×104m3,考虑该区料源主要来源于水泉湾料场,坝料运距较远,且Ⅴ区填筑作业面初期较小,同时也考虑冬季和春节的季节、人文影响因素,拟分2005年10月~2006年2月共5 个月完成,各月平均填筑强度为206559m3、218775m3、227749m3、192254.0m3、181890m3。Ⅴ区上游面填筑至780.0m高程及坝体全面填筑至800.0m时的形象面貌如图4-27、图4-28所示。
图4-27 坝体Ⅴ填筑至780.0m高程时的形象面貌图
图4-28 坝体Ⅴ填筑至800.0m高程时的形象面貌图
(6)Ⅵ区填筑。
Ⅵ区的填筑工程量约176.8×104m3,考虑坝体作业随坝体上升作业面减小,强度受到制约,分2006年3月~2006年10月15日共7.5 个月完成。在填筑强度安排上随作业面的减小逐渐递减,各月平均强度为294952m3、294880m3、284680m3、250068m3、233695m3、184882m3、169098m3、111097m3。Ⅵ区上游面填筑至820.0m高程及坝体全面填筑至837.35m时的形象面貌如图4-29、图4-30所示。
图4-29 坝体Ⅵ填筑至820.0m高程时的形象面貌图
图4-30 坝体Ⅵ填筑至837.35m高程时的形象面貌图
(7)Ⅶ区填筑。
Ⅶ区填筑为库盆填筑,填筑总量约为186200.0m3,为不明显叠加坝体各月的填筑强度,库盆填筑主要安排在2006年5~9月期间进行施工。
4.2.6.4 常规推平洒水碾压
(1)作业分区。
对于堆石料铺筑,根据坝面作业面积划分作业区域,在坝面作业面积较小时,整个坝面按一个作业面进行铺筑;当坝面作业面较大时,分2~3 个作业区域进行流水铺筑作业。对于上游过渡料及垫层料,均按一个作业面进行铺筑。
(2)进料、铺料方式。
由于主、次堆石料料径粒较大,为保证碾压作业平整,自卸车卸料时采用进占法进行,即自卸车在未碾压的层面上行驶,卸料后采用D85 推土机及时平整,使大块径石渣滚入填筑层的底部。对于坝上游的过渡料及垫层料,采用15t 自卸车后退法沿轴线线方向间隔卸料,即自卸车在已碾压的坝面上行驶,并使每一料堆相隔一定的距离,然后采用D85 推土机沿坝轴线方向进行平整,并采用装载机(人工配合)对其边线进行修整,如图4-31所示。(www.xing528.com)
对于垫层料的铺筑,为确保其上游边线碾压密实,在铺筑时垫层料水平宽超出其设计边线80cm左右,同时垫层料的外边沿比内边沿略高5cm~10cm。以确保振动碾的作业安全。
对于次堆石料,由于其下游边坡需铺一层碎石垫层后再进行干砌石施工,因此,对于次堆石下游边缘的填筑料宜选用粒径较小的石料。如此一方面是为了便于削坡,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垫层碎石与次堆石料有良好的过渡。
图4-31 堆石料铺料方式示意图
(3)层厚控制。
为准确控制填筑层厚,在已填筑的坝面上不同部位设置层厚控制标杆,推土机操作手根据标杆上标识的厚度进行平料,并在平料的过程中,质检员随时检查其铺筑厚度,及时进行纠偏,铺筑厚度误差不超过±5cm。
(4)填筑料洒水。
填筑料洒水施工主要是针对在春、夏、秋季施工中采取的施工措施,在冬季低温下填筑坝料不进行洒水施工。洒水作业包括加水点加水和填筑作业面洒水,填筑料在运至填筑工作面前可先在相应运输道路附近的加水点加水,在到达填筑工作面后根据加水点加水情况进行补充洒水。坝面洒水的水源为坝下游坡面供水管,即分别从相应部位的坝下游坡面工水管接水点接引供水管到施工工作面,在水管末段连接软管喷枪,在推土机将坝料平整后,采用软管喷枪将坝料洒水湿润。洒水量根据碾压试验成果结合气候因素进行确定,一般为相应坝体填筑料体积的15%。
因坝料的坝面洒水作业占施工直线工期较长,且洒水量控制不均匀,容易造成局部碾压不到位。为减少坝面上的实际洒水作业时间,并使坝料能充分湿润,结合各个不同填筑阶段填筑料的供应路线的不同,分别在9#公路800m高程以及库底施工支洞洞口附近的部位2#~3#施工道路的785m高程设置加水点(1#、2#加水点),来自水泉湾料场的排水过渡料、主堆石料过渡料等填筑料在经过1#加水点时采用沐浴的方式进行加水。运输库盆堆存料上坝以及回采水泉湾料场用以进行库盆填筑的回采的可利用料在经过2#加水点时采用沐浴加水的方式进行加水后运输到填筑工作面进行填筑施工。采取“沐浴”的方式对运输车辆上的坝料进行预洒水,如图4-32所示,洒水时间根据车辆所装坝料的方量、水管流量及碾压试验成果所规定的洒水比例(一般为填筑料体积的15%)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确定。对已在加水点进行预洒水的填筑料在坝体填筑工作面摊铺后,按坝面洒水的方式对坝料作局部洒水不充足的部位进行补充洒水,以确保所有坝料充分湿润。垫层料在掺配场对准备挖装上坝的垫层料料堆预先洒水湿润。
图4-32 填筑料坝外预加水示意图
(5)水平碾压。
在进行堆石坝施工中主要采用分区、分块、分层进行填筑碾压施工,填筑层厚根据碾压试验数据确定。在进行坝体填筑施工中可根据施工作业面的大小,设2~3 个施工工作面,在填筑施工的初期与填筑的后期(即将填至坝顶)由于施工作业面较小,可根据实际情况只设一个工作面的填筑施工。整个坝体在填筑过程中基本遵循均衡上升的原则进行,在实际施工中有时为了施工的需要,如为了坝后施工道路的衔接,须进行局部超前填筑;或在上游垫层进行斜坡碾压过程中一方面需为斜坡碾压让出工作面,另一方面为了不影响整个坝体填筑而先进行坝上游或下游部分堆石料填筑。在填筑施工中左右坝肩部位的施工道路部位为便于填筑料的运输可能进行局部的超填。为确保填筑质量,超前填筑层数控制在Ⅱ~Ⅲ层以内,将超填的部位按照1:3 的坡度进行放坡以便于与同层相邻两段交接带良好衔接,或在超前填筑过程中,采取预留台阶收坡的方式进行,台阶的预留宽度不小于2.0m。在进行相邻区域填筑的时候,先人工剔除接坡处大块径石料,以免出现架空现象,铺筑层厚同预留台阶高,并在对后填坝料碾压时,重点对接缝进行骑缝碾压。施工布置如图4-33所示。
图4-33 超填部位骑缝碾压示意图
对于堆石坝与库底填筑的接缝,由于堆石坝先于库底填筑,为此,堆石坝初始以不陡于1:3 的边坡进行起坡,至785m高程以后按大坝设计边坡即1:2 的边坡进行填筑。
堆石坝填筑施工水平碾压主要采用沿平行坝轴线方向按进退错距法进行碾压,填筑料摊铺结束后首先采用推土机进行推平,推平后采用DS-175、DS-150 自行式振动碾进行碾压,振动碾行进速度控制在2km/h~3km/h,碾压施工中碾压条带的搭接宽度不小于20cm,碾压遍数根据不同坝料的碾压试验成果确定。第一遍振动碾静碾一次(不计作碾压遍数),然后提高振幅进行碾压。在碾压时,在靠近边坝体上下游边坡碾压时顺边坡进行碾压,振动碾距坡面边缘的距离不得大于40cm。在坝体与岸坡部位振动碾无法施工的部位采用手扶式振动碾进行碾压。在振动碾无法碾压到位的部位采用手扶式振动碾进行碾压或利用振动夯板或人工进行夯实。碾压过程中现场管理人员及时记录碾压遍数,控制碾压遍数和层间缝部位骑缝碾压的骑缝宽度,并协助试验人员在碾压完成区域取样。
4.2.6.5 特殊部位的碾压处理
堆石坝特殊部位的碾压主要包括各种廊道顶部及两侧面的碾压、堆石坝上游碎石垫层料与过渡料衔接部位的碾压、坝体与岸坡接坡部位的碾压、埋设有测量仪器部位的周边以及顶部的碾压、堆石坝岸坡的碾压和坝内层间缝部位的碾压。
(1)各种排水廊道顶部及周边的碎石回填。
所有廊道的周边回填的填筑料均为排水过渡料或碎石垫层料,在廊道的周边都埋设有结构复杂的库内排水管,给填筑施工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为减小因振动碾振动时对外排廊道混凝土产生振动破环以及避免对排水廊道周边的排水系统造成破坏,在进行该部位施工中首先在其顶部回填碎石时采用薄层铺筑,层厚不大于20cm,人工夯实,在外排廊道顶部回填料厚度超过60cm后,改用手扶振动碾或振动夯板夯实,在其顶部回填料厚度超过100cm后,采用DS-150 自行式振动碾进行碾压,廊道周边两米以外的区域采用DS-175 自行式振动碾进行碾压。在进行排水系统部位填筑施工时,为避免对排水系统的结构造成破坏,在排水管部位同样采用人工进行夯实,且在排水管周边50cm范围内采用人工填料,避免在填筑汽车卸料中对排水管造成破坏。周边排水廊道坝坡内侧的1:4 的填筑坡度在采用人工夯实后,采用人工削坡处理,以满足该部位的填筑坡度要求。
(2)上游垫层料、过渡料与主堆石料衔接部位的填筑。
该部位的填筑主要指上游垫层料、过渡料与主堆石料5m范围内的填筑,在填筑施工中,各种坝料保持均衡上升,其填筑顺序为:主堆石料填筑、碾压→主堆石料上游边线修整→过渡料铺筑(为主堆石区铺筑厚度的一半)、碾压→过渡料上游边线修整→垫层料铺筑(为主堆石区铺筑厚度的一半)、碾压→过渡料铺筑(为主堆石区铺筑厚度的一半)、碾压→过渡料上游边线修整→垫层料铺筑(为主堆石区铺筑厚度的一半)、碾压→主堆石料填筑、碾压(如此循环)如图4-34所示。
在主堆石料碾压密实后,用白灰在主堆石区填筑面上划出主堆石与过渡料区的分界线,采用反铲对其上游边线超填部分进行清理、修整,剔除上游边线粒径大于30cm的块石,减少后期坡面修整施工的工程量。然后采用后退法进行过渡料铺筑,过渡料的铺筑厚度为主堆石料铺筑厚度的一半,洒水碾压,同样用白灰在过渡料区填筑面上划出过渡料与垫层料的分界线,采用反铲对过渡料上游边线超填部分进行清理、修整。碎石垫层的填筑采用后退法进行垫层料铺筑,铺筑厚度也为主堆石料铺筑厚度的一半,填筑料碾压时采用DS-175 自行式振动碾沿坝轴线方向进行碾压,在对垫层料碾压的同时,也对垫层料与过渡料的接缝部位一并进行骑缝碾压。在完成第Ⅰ层过渡料、垫层料的填筑后,按上述方法继续铺筑第Ⅱ层过渡料及垫层料,碾压时所不同是碾压过渡料时一并对主堆石料与过渡料的接缝进行骑缝碾压。对碎石垫层内埋设仪器的部位主要采用人工进行夯实,同时在施工中加强对埋设排水管的部位进行保护。
图4-34 主堆石、过渡料、垫层料填筑关系示意图
(3)坝体与岸坡接坡部位的填筑。
靠近岸边地带采用最大粒径不大于300mm的过渡料铺填,以防出现架空现象。过渡料宽度为2m,铺层厚度为堆石料的一半,采用18t 自行式振动碾顺坡进行碾压,局部采用手扶振动碾进行碾压。在铺筑两层过渡料后开始铺筑堆石料,并使过渡料与堆石料一并碾压。
(4)埋设坝体内部观测仪器周边回填处理。
在需埋设坝体内部观测仪器的位置采用反铲或人工挖设仪器坑或沟槽,在仪器及其附件埋设结束后,按规定要求回填细料(如细砂),层厚不大于20cm,并逐层人工夯实。在仪器顶部回填坝料时,采取减薄层厚进行静碾的方式进行,直至仪器顶部的填筑厚超过仪器所规定的厚度后,改用振碾方式进行碾压。
(5)库岸岸坡部位的填筑施工。
堆石坝面板部位因其填筑厚度只有60cm,这给施工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在该部位施工中主要采用人工进行铺料,并采用小型振动夯进行人工夯实。
4.2.6.6 坝体上游坡面处理
(1)坡面修整。
在正式修坡前,先选择一坡面条带进行试修坡,并实施斜坡碾压试验,得出在削坡后应预留超出设计坡面的厚度值及碾压遍数。
在坝顶至库底整体坡面上布设方格网控制点,其中直线坝段按网格间距10m×10m,圆弧坝段网格间距3m×3m,并在网格点打设钢筋,通过测量在钢筋上标识控制高程,并用细尼龙线控制削坡面,细尼龙线较设计坡面线的距离高出30cm,削坡时根据细尼龙线往下量30cm即为设计坡面。
在预留超出设计坡面的法向碾压沉降厚度后,自上而下对坡面进行修整,首先采用推土机或反铲进行粗修,然后人工实施精修,如图4-35所示。修整时,高出坡面部位采用铲锹进行铲除,对于坑洼的部分,以粒径15mm以下级配良好碎石填平,由人工小心运送至填平部位。人工平整,使削坡修整后的坡面达到设计高程(预留碾压沉降量)。人工削坡要及时进行检测,人工修整2~3 遍直至达到设计要求。削坡时,由测量人员现场监控检查,避免超削。15mm以下级配良好碎石因人工砂石料系统无法生产,采用人工砂、小石按1:1 的重量比在坝面用PC220 反铲、WA470 装载机配合进行掺配。
图4-35 修坡施工示意图
(2)斜坡碾压。
碾压设备:牵引设备选用D355 推土机,振动碾采用YZT10D 牵引式振动碾。
在人工修整坡面完成后,分区分片从坝的一侧向另一侧对垫层坡面用带莲蓬头洒水喷枪进行洒水湿润。喷洒工作面距碾压工作面距离不超过30m~50m,喷水湿润坡面厚度以15cm为宜。
当喷水后1h~2h,一台D355 推土机作为地锚固定在坝面上,另一台D355 推土机牵引斜坡碾就位,将碾子与推土机用Ф35 钢丝绳连接、用15t 卡扣扣牢,检查无误后,从大坝一侧向另一侧逐条碾压。开始时上下无振静压3 遍,然后振碾6~8 遍(具体参数由碾压试验确定),斜坡碾在进行振碾的过程中,按“上振下静”的方式进行,上下来回作为一遍。
斜坡碾的错位通过推土机沿坝轴线方向的移动来进行,即推土机沿坝轴线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后,牵引斜坡碾上下数个来回达到错位的目的。斜坡碾错位后,其振碾碾迹搭接宽度不小于20cm。施工方法如图4-36所示。
图4-36 斜坡面碾压施工平面示意图
边角斜坡碾无法碾压的部位,采用人工或振动夯进行夯实。东西端排水兼检查廊道的边角部位采用TRS65 型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
在实际碾压中,斜坡碾不可能完全牵引至坝顶,坝顶沿坡面约为2m宽的条带,机械无法碾压,需通过D85 推土机用钢丝绳牵引TRS65 型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局部振动压路机无法碾压部位采用人工或振动夯进行夯实。
坡面碾压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2~3 次修整,直至全部修整碾压到位。
在碾压结束后的坡面,及时采用全站仪检查坡面坡度,并采用3m靠尺检查坡面平整度,如存在明显的洼坑,则采用小于15mm的级配良好碎石进行回填,人工夯实。
(3)坝坡喷洒乳化沥青防护。
坝坡碎石垫层料铺筑碾压完毕并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喷洒乳化沥青保护面层。坝坡碎石垫层上喷乳化沥青量为2.0kg/m2~2.5kg/m2。
由于碎石垫层使用的灰岩属碱性石料,而碱性石料与带负电荷的沥青微料有极好的粘附性,本工程使用的乳化沥青采用洒布型阳离子乳化沥青,乳化沥青进场后存放期内不离析,不冻结、不破乳为度。经较长时间存放的乳化沥青在使用前应抽样检查,若质量不符合要求则不得使用。
在喷洒乳化沥青前,碎石垫层表面的杂物等应清除干净,并保持碎石垫层表面干燥。所用的洒布机和储油罐、输送管路等洒布设备,使用前都必须清洗干净,尤其是曾盛过热沥青的机具,先将其中的残留沥青清除净后还必须用柴油再次清洗。洒布机在每次完成乳液洒布后,也应将残留乳液清除,并用水冲洗,保持管道及喷头畅通。乳化沥青喷洒采用齿轮泵洒布机洒布,手工喷洒必须由经过培训,且有熟练喷洒技术的工人操作。洒布机由设在坝顶且可沿坝顶移动的卷扬设备牵引,以保证行走安全。
为保证乳液喷洒均匀和达到规定的喷洒量,当采用洒布车进行排洒时,应严格控制沥青泵的流量或气压,并调整好洒布车的行驶速度,沥青洒布车喷嘴的几何形状和喷射压力决定了喷嘴喷出的乳液所形成扇形面的角度大小,而喷洒离地面的高度决定了相邻喷嘴的扇形面的重叠量。一般应将洒布管调整到离地面25cm左右。对于长缝喷嘴,相邻喷嘴扇形面重叠程度还同喷嘴与洒布管轴线的交角有关,一般应事先调整好交角(15°~25°)。洒油管的高度应使同一地点接受2~3 个喷油嘴喷洒的沥青,不得出现花白条。
洒布沥青的表面应干净无污染和杂物。乳化沥青洒布不能造成碎石垫层的石块滚落和坍滑,为此采用先洒布再进车的前进式洒布方式。
采用齿轮泵沥青洒布车喷洒乳化沥青,作业人员经过培训,能熟练喷洒,洒布车有独立操作油泵软管及手喷的附属装置,边坡洒布,采用卷扬机牵引吊篮上下滑移,洒布车上装有1.5t 卷扬机一台,牵引长3.5m,宽0.5m吊篮,进行喷洒、喷洒由下往上,库底由后往前,每平方米喷洒2.0kg~2.5kg 乳化沥青,应一次洒布均匀,洒布机或洒布车应保持稳定的行车速度及喷洒量,喷洒时不得有遗漏,当发现洒布沥青后出现空白后应立即用人工补洒,但洒布也不得使沥青集中。洒布沥青不得出现流淌现象,并要求渗透到碎石垫层内一定深度,以起到固结作用。遇大风或即将降雨时不得洒布乳化沥青。
乳化沥青在常温下洒布一般气温不宜低于10℃,当气温偏低时,破乳和成形过慢时,可将乳液加温后洒布,但乳液温度不得超过60℃。使用沥青洒布车时,一个条幅的宽度不宜大于3m,并保证每条洒布带不重叠,不集中出现流淌,不露白,过大的洒布宽度会造成洒布量不均匀。洒布条幅接缝不得有空白和缺边。洒布后的乳化沥青应能渗透到垫层内一定深度,以起到固结作用。每次喷洒完毕后,立即将残留乳液沥青清除,并用水冲洗,以保持管道及喷头畅通,当喷嘴不能洒布均匀时及时更换新喷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