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是在MRPⅡ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但是ERP与MRPⅡ存在着很大的区别,下面我们列举了ERP系统几个特点。
1.ERP系统在信息处理技术上具有先进性
ERP采用了较为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架构,如图形用户界面,分布式数据处理,国际互联网络(Internet)/企业内部网络(Intranet)/企业间网络(Extranet)等。
从IT环境看,管理软件是基于网络和数据库平台,将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与信息技术相融合,为企业管理的主体提供直接服务的平台。网络、数据库、管理软件等的有机集成形成了满足企业管理需求的应用体系结构,即ERP的技术构架。
计算机网络已经从最初的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经历了文件/服务器(F/S),客户/服务器(C/S),以及浏览器/服务器(B/S),等阶段的发展和变迁。数据库技术也在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完善,推出了越来越适用的数据库系统。同样的,ERP也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前进。
从IT技术的角度来讲,ERP自身的发展基本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主机/工作站技术阶段,第二阶段是客户机/服务器技术阶段,第三阶段是互联网技术阶段。如果说从第一阶段转向第二阶段只是一个技术平台转变的话,那么第三阶段的变化就不仅仅限于此,而更是一种业务平台、商业平台和经济平台的改变。实现更为开放的不同平台的互操作,采用适用于网络技术的编程软件,加强了用户自定义的灵活性和可配置性功能,以适应不同行业用户的需要。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使ERP系统得以实现供应链管理的信息高度集成和共享。
2.ERP系统在设计上体现了标准化
标准化是对系统本身功能的深度和广度的挖掘。由于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业务类型,不同的规模,不同的企业特质的排列组合会使客户的需求千变万化,所以必须以一个标准化的系统来满足层出不穷的管理需求。
要做到标准化必须依靠两个原则:首先,这必须是一个可以配置的系统,可以通过灵活的配置实现各种业务需求;其次,这个系统必须立足于最佳业务实践,即把各个行业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最佳的业务处理模式兼收并蓄到系统中来。通过高度可配置和最佳业务实践两种手段,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的二次开发量,规避了风险,更将先进的管理思想传达给企业,从而提高了管理平台的稳定性和可拓展性。
只有标准化的系统才可能是一个真正集成的系统。如果现场临时开发,通过简单的测试,虽然当时满足了表面化的需求,但是最终难以将系统中数以万计的功能进行统一协调完善,集成只能流于空谈。
3.ERP系统在企业内部业务处理上具有集成性,在企业间业务处理上具有协同性
网络是提供信息传递和信息共享的基石,数据库是提供存储和集成化管理数据的仓库。当组织使用IT构建了良好的IT环境时,信息可以像强有力的勃合剂将企业内部、企业与供应商、企业与客户、企业与其他公众之间的各种职能、各个部门、各项目和一系列过程连接起来,这不仅增加了组织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了解,而且提高了组织运作的效率。
正是有了以上两点的保证,才使得ERP系统具有了以往各类管理软件所不具备的这一特点,这也是ERP系统被提到的最多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特点。(www.xing528.com)
集成是对企业内部业务和企业间业务在ERP系统模块间流动的深度和广度的挖掘。NIRP解决了企业物料供需信息集成,MRPⅡ运用管理会计的概念实现了物料信息同资金信息的集成,而ERP的集成面更加全面,能够涵盖企业全部业务的需求,为物流管理、财务管理、客户管理、供应商管理、绩效管理及决策管理等提供强有力的解决方案。所以,从管理信息集成的角度来看,从MPR到MPRⅡ再到ERP是制造业管理信息集成的不断扩展和深化,每一次进展都是一次重大的质的飞跃,又都是一脉相承的。
互联网的广泛性、共享性和交互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同样改变了商业环境,企业面对庞大的、快速变化的外部信息,必须从传统的只注重内部资源的管理利用转向同时注重内外部资源的管理利用,从企业内的业务集成转向企业间的业务协同。
虽然有些企业注重管理信息化建设,但建立的只是一个个单项业务管理系统,如会计信息系统、仓库管理系统、销售管理系统等,并没有从管理思想、管理方法上进行创新,只是部分业务的自动化。这些系统相互独立,彼此之间是缺少关联的信息孤岛。
所以对于一般会计软件而言,财务处理和业务处理是分开的,它们之间是通过单据在企业财务部门和内部其他部门间的传递和核对完成的,同时财务人员需要专业知识分析和编制分录。ERP关注整个供应链上的资源,把客户需求和企业内部制造活动以及供应商的制造资源整合在一起,强调对供应链上产、供、销各个环节统一进行管理,并使财务系统与其集成。把传统的账务处理同发生账务的事物结合起来。企业财务流程与业务流程的融合,必然使得经济活动信息数出一门,确保企业内部、企业间信息的共享和沟通,达到企业内部业务处理上的集成性和企业间业务处理的协同性。
4.ERP系统在信息分析处理上具有实时性、动态性
ERP强调事前控制,联机分析处理,实时性较好。ERP系统的集成性保证了财务账和实物账的同步和一致,改变了资金信息滞后于物料信息的状况,便于实时、动态地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同时,先进的技术架构使得信息通过Internet/Intranet/Extranet在供应链上传递,从而使整条供应链可以面对同一需求做出快速反应,使企业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成本将产品提供给用户。信息的实时、动态获取、存储、加工和传递,使得管理者可以对生产经营活动和管理活动进行实时、动态和高效的控制,保证了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
5.ERP系统在企业的经营运作上实现了国际化
ERP支持跨国经营的多国家、多地区、多工厂、多语种、多币制的应用需求,可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多工厂、多地点跨国经营运作。对于跨国的大企业、集团公司来说,无论组织成员在何处,当经济业务发生时,业务及财会人员在客户端利用管理软件直接将业务信息送入同一数据库中,使得网络中成员共享数据更加全面,做到“数出一门,信息集中”,有力地支持了事中实时控制对数据共享的需求。各级管理者无论在何处都可以从同一数据库中实时获取数据,自动生成出“信息产品”支持决策,控制组织成员的经济活动,做到“集中于咫尺之内,监控与天涯之外”。
6.ERP系统在企业的分析、计划、决策、控制上实现了科学性
由于以上诸多特点,使得ERP系统可以利用一些以往只是纸上谈兵的管理方法对企业进行新的塑造。
由于应用上的复杂性或者是应用条件的过多限制,使得以往的一些管理思想、管理手段只能停留于纸上,ERP系统的出现一方面以其强大的数据库和网络支持为企业提供了更完善、更全面、更及时的信息,让用户充分了解企业运营的方方面面,并能从中挑选决策所必需的关键信息;另一方面,ERP系统具有的模拟分析和决策支持功能,具有动态的监控能力,为企业做计划和决策提供多种模拟功能和财务决策支持系统,提供诸如生产组织、项目决策、风险、企业合并/收购、融资、投资决策分析功能,在企业级的范围内提供了对质量、客户满意、绩效等关键问题的实时分析功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