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软硬组织的粘接,是在口腔这一特定生理环境中进行,由于这种环境的复杂性,口腔环境中的粘接显得十分困难,归纳起来,不利于粘接的环境条件有以下几点:
(一)大量水分的存在
1.口腔内有大量唾液存在,并且不断产生分泌。即使粘接时进行了暂时的除湿,其粘接区仍处于100%潮湿状态。
2.牙体组织本身含水分,特别是牙本质内更含有较多的水份,并且牙体内不断有体液循环。
由于上述原因,在粘接时除湿很困难。口腔环境中和牙体内存在的水分,很容易引起粘接剂的组成变化并导致弱界面层的产生,不利于粘接形成。
(二)大量的微生物、酶以及其它杂质
1.牙面有菌斑、牙垢存在,且又难以除净,形成了疏水表面。
2.在牙本质中制备窝洞时,因切削而形成的细微杂质(牙本质碎屑)很不易完全除去。
由于上述杂质的存在,未处理的天然牙表由呈非极性,其表面能大大降低,粘接剂难以在牙齿表面形成良好的润湿,同时在这种被污染的表面形成的粘接,其粘接接头必然会产生较大的内应力。
3.许多高分子粘接剂,易被细菌和酶所腐蚀、老化、降解,而变形脱落。(www.xing528.com)
(三)口腔内温度的大幅度变化
口内温度随饮食温度的波动,而易发生大幅度变化,其范围为4~60℃。通常的粘接材料和修复材料的热膨胀系数高于人体牙,当温度变化时,这种热膨胀系数的不一致,就会产生破坏粘接的内应力。
(四)口腔内受力大而复杂
牙齿在咀嚼过程中受到的机械应力很大,为0.98~17.65 MPa,而且是一种复杂的综合力(压力、张力、剪力、扭力等)。另外,通常粘结面积很有限,小面积内产生的粘接力难以长期承受如此大而复杂的应力。
(五)口腔内难以形成高强度粘接接头的反应
粘接接头的强度,由界面强度、粘接剂和粘接体的内聚强度决定。口腔环境中不利于发生获得高界面强度和内聚强度的反应,这表现在:
1.为了获得高的界面强度,粘接剂应尽可能在形成粘接的过程中与牙体和其它修复体形成化学性结合,或原子间的作用力,或分子间的作用力,从操作性能考虑,粘接剂还应在5~10分钟内固化完成粘接。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且环境温度只能在37℃左右,粘接剂要完成向粘接体的浸润和铺展,继而产生化学性结合是相当困难的。
2.口腔粘接剂必须在短时间内固化完成粘接,一般通过液态单体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或光引发体系作用下聚合固化形成粘接。在短时间内迅速聚合,且存在聚合阻聚剂氧气的情况下,粘接剂聚合物难以获得高的分子量,因而粘接剂的内聚能显着降低。
综上所述,口腔环境中存在的高湿度、剧烈的温度变化、复杂的应力和牙体的表面状态以及短时间内应完成粘接的要求,不仅妨碍了有效粘接的形成,而且不易建立长期稳固的粘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