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花印刷是属于特种印刷范畴,它不像普通印刷那样将图纹一次性承印在物体表面而固定下来,而是采取一种图像转印移花的方式来达到目的。其印刷方法是把图纹用普通的油墨或特殊油墨(例如瓷墨)先印在刷有胶层的纸面上(或塑料膜面上),并使所印刷的图纹部分的油墨既不会渗透到纸基中去,又能简便地将印有图纹的胶纸(或塑料面膜纸)与底纸分离并能转移到其他物体表面进行装饰。诸如木器、金属、陶瓷、玻璃、搪瓷、塑料制品等均可采用贴花的方式进行装饰。
目前贴花印刷按其用途又可分为普通油墨贴花印刷和特种油墨贴花印刷两大类。前者多为使用普通油墨进行印刷,且大多都装饰在木器、塑料及无需进行高温煅烧的物体表面,而后者则是使用一种用矿物质金属颜料制成的专用油墨来进行贴花印刷,且多数装饰在耐高温煅烧的陶瓷、玻璃、搪瓷及某些金属的表面。
陶瓷贴花印刷是在平版印刷的基础上产生而发展的。自从我国的印刷术传入欧洲后,约于18世纪有德国人阿·逊纳菲尔德在研究我国木版印刷的基础上又进一步研究了石版印刷,在利用石版印刷过程中首先发明了平板石版印刷术,此后又有德国人宏格尔在继续研究石版印刷的基础上,首次将石版印刷术应用于贴花印刷。随着西方工业革命的成功,陶瓷生产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于是西方各主要陶瓷生产厂家开始利用陶瓷贴花纸印刷方式来对陶瓷进行装饰,促使陶瓷贴花纸印刷得到相应的发展。其后,这种装饰陶瓷贴花纸印刷方式又传至日本,进一步得到应用与推广。我国生产陶瓷有五六千年的历史,陶瓷在几千年漫长生产过程中,也进行彩绘装饰,但一直采用手工绘画,创造了辉煌的陶瓷历史文化,从出土文物和馆藏陶瓷中可见一斑,它为陶瓷装饰技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文化基础,陶瓷贴花纸就是在它的基础上逐渐壮大起来的。手工彩绘的产品,精美绝伦,变化无穷,至今仍有强大的生命力。随着人们对陶瓷,特别是日用陶瓷产品需求大增,陶瓷已步入现代化大生产的阶段,如果装饰仍停留在手工绘画水平,则已无法满足需要,陶瓷贴花纸便应运而生。因为它操作方便,生产效率高,成本低,品种变化快,产品规格统一,尤其适合餐具、茶具等多种配套陶瓷产品的生产。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精细的高档陶瓷贴花纸、印金印银的陶瓷贴花纸、釉中彩花纸等都得到了迅速发展,不仅能适应陶瓷现代化生产发展的需要,也能满足高质量、高档次精品生产的需要,但陶瓷贴花纸是个新兴行业,比较偏僻不为人们所了解,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所以我国的陶瓷贴花纸印刷历史较短,据有关资料介绍约在20世纪初由日本传入我国,至1929年在上海出现一些小型贴花印刷工厂。这时的贴花印刷尚只应用于搪瓷制品的装饰贴花,直到1933年才正式有了用于陶瓷装饰方面的花纸生产。当时的陶瓷贴花纸生产规模较小,工艺较为简单落后,其制版印刷方式是手工制版和石版印刷,而且全国也仅只有上海少数地方有生产(例如国华、鸿丰等少数厂家)。1949年新中国建立,我国的陶瓷贴花纸印刷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陶瓷贴花纸印刷也由上海逐渐向国内其他地区传播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自1956年以后已相继在江西景德镇,山东济南,河北唐山、邯郸,湖南长沙,辽宁辽阳,广东汕头,福建厦门等地均建立了颇具规模的陶瓷贴花印刷的生产厂。改革开放以后,民营企业发展迅速,全国大小贴花纸生产企业不少于数百家,成为内销及出口陶瓷生产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身已成为一个较大的产业群体,为经济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而且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20世纪20年代末,曾留学日本学习美术和印刷术的原商务印书馆绘图部主任顾德润与他人合资创办了上海锦华贴花印刷公司,专印贴花纸,用之于搪瓷、陶瓷、玻璃、五金、木器上的贴花。20世纪30年代上海的搪瓷工业蓬勃兴起,对贴花纸的需求量极大,这样的形势有力地带动国产贴花纸印刷工业的发展。锦华贴花印刷公司恰逢其时,生意如日中天。可是好景不长,1932年日本帝国主义在上海发动“一·二八”淞沪战争,锦华贴花印刷厂被毁于日本的战火之中。1933年顾德润在康元制罐厂设瓷花部,除继续印制搪瓷贴花纸外,还印刷陶瓷贴花纸,行销江西景德镇等地。在这之前,由于中国不能自产陶瓷贴花纸,国产瓷器所需的贴花纸要花高价向日、德等国订购。当时康元厂印制的贴花纸以价廉物美的绝对优势,有力地抵制了日、德洋货的倾销。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战火再次烧毁了康元制罐厂。日本的侵略不仅摧残了中国的陶瓷工业,也殃及了陶瓷贴花纸印刷业。
20世纪50年代初,随着陶瓷工业的复兴,陶瓷贴花纸印刷业才开始发展。上海的贴花纸印刷厂迁往瓷都景德镇。在一些较著名的陶瓷产地相继建设陶瓷贴花纸印刷厂。不过,20世纪50年代也只有3家陶瓷贴花纸厂,年产量不过亿张,除供应国内主要陶瓷生产基地外,还有少量出口。20世纪60年代以后陶瓷贴花印刷进一步得到发展,较重要的陶瓷贴花纸厂有:江西景德镇,山东济南,湖南长沙,江苏无锡,福建厦门,广东汕头,河北邯郸、唐山和辽宁辽阳等。20世纪80年代以来,网版印刷广泛用于陶瓷贴花。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陶瓷贴花纸印刷技术取得了明显的进步,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由手工点绘发展到照相制版
20世纪50年代以前贴花纸印刷以石印为主,直接在石板上手工点绘制版,50年代以后,随着平印取代石印,制版方式也逐渐由手工点绘进步到照相制版。
②由手工裱纸发展到机械涂膜(www.xing528.com)
早期贴花纸印刷是在厚纸基上手工裱一层薄纸作承印物,自20世纪70年代以后,改进在厚纸基上用机械涂布聚乙烯醇缩丁醛薄膜作承印物。机械涂布薄膜,不仅节约纸张,提高了生产效率,还改善了工人的劳动条件。
③由手工揩粉发展到机器轧墨
早期石印贴花纸时期,采取先印凡立水,后手工揩颜料粉粒的办法。这样做,不仅生产效率低,有碍工人健康,还难以产生良好的叠色效果。自平印取代石印以后,特别是采用平印树脂连结料同陶瓷颜料机器轧墨的方法,使用平印树脂陶瓷油墨直接印刷,完全淘汰了手工揩粉的落后工艺。
④由色块到网点
由于陶瓷颜料显色的特殊性,长期以来,陶瓷上的画面虽然五颜六色,异彩纷呈,但细观察,都是色块的拼接,缺乏颜色深浅明暗的变化。随着照相过网技术的普及,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网版印刷贴花纸的工艺中,也采用了过网方式,更好地表达出画面的立体感和质感,贴花纸印刷品质有明显提高,使中国陶瓷艺术品又上升一个档次。
陶瓷贴花纸生产发展经过了几个主要阶段:先是手工分色制版,石版印刷揩粉花纸,用拷贝纸裱合在木造纸上的胶水纸为衬纸;后陆续发展为以照相、电分机分色制版,胶印调墨印刷,PVB大膜花纸为衬纸的花纸为主;至今已广泛采用电脑分色制版,丝网版印刷,水转移胶水纸为衬纸的小膜与PVB大膜并用。这三个阶段是承前启后,相互衔接不断发展与前进的。国外只生产小膜花纸,而且釉中彩花纸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各国都执行食品卫生法,对铅(Pb)、镉(Cd)等重金属溶出量限制很严,对Cd溶出量限制更严,所以日用陶瓷装饰都在向无Pb、Cd等重金属溶出的方向发展。
陶瓷贴花纸随着画稿设计、制版、印刷的基础材料、机械设备、工艺技术水平的提高与发展,越做越精细,100~133线/英寸半色调挂网花纸己屡见不鲜。国外平版胶印的揩粉花纸,精细度已达175线/英寸,因为它没有龟纹的干扰,更精细,色彩及层次更丰富。调频加网的丝网版印刷的花纸也已面市,它消除了加网的莫尔条纹,效果有如连续调照片一样,非常细腻,是很有发展前途的。
国内外分色制版已广泛使用电脑分色,激光照排出片,随着分色制版软件的不断升级,分色制版速度越来越快,质量越来越好。对适应品种多、批量小,更新快,市场竞争激烈的发展趋势非常有利,而且消耗材料少,成本低。如今印刷基础材料和设备,生产专业化水平越来越高,如:聚酯网、不锈钢网、感光乳剂、毛细膜片、转移衬纸、绷网机、激光照排机、晒版机、影显机、高速全自动丝网印刷机等,都能得到充足的供货。今后的竞争,主要是拼设计创新能力及工艺技术水平,说到底人才的竞争必将是今后发展的趋势。近年来,印刷科技发展异常迅猛,数字化制版与印刷技术异军突起,“计算机直接制版技术”即CTP技术,给印刷行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它也将会给陶瓷贴花纸印刷带来希望和更为美好的前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