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二次电池(蓄电池)的应用和优势

二次电池(蓄电池)的应用和优势

时间:2023-06-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首先应在蓄电池中输入电能而储存化学能(充电),然后再使用蓄电池的电能(放电)。能够反复充电与放电的原电池称为二次电池或蓄电池。为了避免在违反操作条件的情况下电池开裂,对电池安装了一个安全阀。图3-46 气封式镍-镉圆电池对Ni/Cd蓄电池很不利的是影响记忆效应。由于这种蓄电池使用镉,所以其环保性要比Ni/Cd蓄电池好。表3-5 蓄电池的比较(AA级)锂离子蓄电池与其他蓄电池比有最高的能量密度。

二次电池(蓄电池)的应用和优势

首先应在电池中输入电能而储存化学能(充电),然后再使用蓄电池的电能(放电)。

能够反复充电与放电的原电池称为二次电池或蓄电池。

(1)充电过程 为了充电,则按图3-44a所示对电极施加直流电压,充电电流流过电解液(电解)。正离子迁移到负极,负离子迁移到正极,在电极上离子又以中性的原子或原子团而放电。它们与电极材料发生反应,形成两个不同的电极,从而成为一个电池。

(2)放电过程 如图3-44b所示,在放电时,反向进行化学过程。即放电电流的方向与充电电流的方向相反。电子又重新逐渐返回到原来的材料上,酸浓度降低,电池电压下降。蓄电池只能在达到放电终端电压(表3-3和表3-4)才允许放电,否则电池不能再充满电,其寿命将降低。

当过充电时,电解液被分解。自达到充电结束时的起泡电压起,在铅电池的正极形成氧气,而在负极上形成氢气。2H2+O2的混合气(爆呜气)需要一个蓄电池通气空间。密封的蓄电池壳体可能会开裂。因此要制作特殊的、无需维修的蓄电池,以限制或阻止“气体”。氢-氧的混合又还原成水(图3-45)。因此,在电解质中应保持一定量的水。

978-7-111-42315-7-Chapter03-85.jpg

图3-44 铅蓄电池的充电与放电

978-7-111-42315-7-Chapter03-86.jpg

图3-45 氢-氧还原成双铅蓄电池

3-3 蓄电池的重要电气参数

978-7-111-42315-7-Chapter03-87.jpg

3-4 蓄电池的重要电压值

978-7-111-42315-7-Chapter03-88.jpg

镍-镉(Ni/Ca)蓄电池是以氢氧化钾作为电解液,即水稀释的氢氧化钾(KOH+H2O)。在充电状态,正极是NiOOH组成,负极由镉(Cd)组成。在放电时转化为氢氧化镍Ni(OH)2和氢氧化镉Cd(OH)2。电解液来参入反应。电解液的密度保持在1.19g/K。在过充电时,阳极形成的氧由阴极所吸收。这样在氧循环中产生一个安全的气封结构。为了避免在违反操作条件的情况下电池开裂,对电池安装了一个安全阀

镍-镉电池由于每个电池的额定电压小(1.2V),所以在相同容量时其体积要比铅蓄电池大。与硫酸不同,氢氧化钾通常不腐蚀金属。电池容器可用钢板或塑料制做。电池的气封(图3-46)部分与一次电池的尺寸相同并且可以代用。气封蓄电池也可以是钮扣式。(www.xing528.com)

978-7-111-42315-7-Chapter03-89.jpg

图3-46 气封式镍-镉圆电池

对Ni/Cd蓄电池很不利的是影响记忆效应。若在再充电之前来完全放电,则此蓄电池是不能使用的。

ⓘ记性效应

在蓄电池中通过化学过程的形成。对此没有记起如放电很多的不完全放电的蓄电池。不过对此将仍可使用与不完全放电相应的差额部分来测定容量。

镍-氢化金属蓄电池(Ni/MH),比Ni/Cd蓄电池这种蓄电池的测定容量要大40%,并几乎不出现记忆效应。在Ni/MH蓄电池中,含氢合金为负电极。由于这种蓄电池使用镉,所以其环保性要比Ni/Cd蓄电池好。但其可能的充电周期数常常比Ni/Cd小。

3-5 蓄电池的比较(AA级)

978-7-111-42315-7-Chapter03-90.jpg

锂离子蓄电池与其他蓄电池比有最高的能量密度(表3-5)。这种蓄电池的每单位体积或单位重量能储存和提取非常多的能量。所以,这种蓄电池特别适合装在轻、小和可运输的设备上,如视频摄像机、数字摄像机、照相机和笔记本电脑

在充、放电时,在栅极电子间只有在电极之间振动的锂离子被交换,因此也称该系统为振动系统。在电极中储藏有用于作为充电电流和放电电流电子的锂离子(图3-47)。

这种系统不是作为单个电池制作,而是制成蓄电池组。如Ni/Cd蓄电池和Ni/MH蓄电池,对于锂离子蓄电池还装有安全排气孔。另外,还有其他的机械和电气保护元件,如过电压断路器,过载、温度及充/放电控制,以及安全地充电等,为有效地使用最现代的蓄电池创造了先决条件。

978-7-111-42315-7-Chapter03-91.jpg

图3-47 锂离子蓄电池系统原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