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战略部署,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的高等教育重大计划。卓越计划对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调整人才培养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增强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卓越是相对概念,意思是很优秀。这里的工程师是指“文凭工程师”,泛指高等学校培养的具有工程师基本能力,并有获得工程师执业资质或者工程师职称的潜力的后备工程师。这里的“卓越工程师”并不是说培养出来的学生就是“卓越”工程师,只是追求卓越,培养具有成为“卓越工程师”的潜质,可以将其理解为培养目标,是未来的结果。
1.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战略部署。全面落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优化教育结构,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等战略举措。
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树立全面发展和多样化的人才观念,树立主动服务国家战略要求、主动服务行业企业需求的观念。改革和创新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2.主要目标
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优势,增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
以实施卓越计划为突破口,促进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全面提高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高等工程教育体系,促进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走向工程教育强国。
3.基本原则
遵循“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分类实施、形式多样”的原则。联合有关部门和单位制定相关的配套支持政策,提出行业领域人才培养需求,指导高校和企业在本行业领域实施卓越计划。支持不同类型的高校参与卓越计划,高校在工程型人才培养类型上各有侧重。参与卓越计划的高校和企业通过校企合作途径联合培养人才,要充分考虑行业的多样性和对工程型人才需求的多样性,采取多种方式培养工程师后备人才。
4.总体思路
在总结我国工程教育历史成就和借鉴先进国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工程教育模式。以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为契机,以工程实际为背景,以行业/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工程技术为主线,以校企合作为主要手段,通过高校和行业企业的密切合作,着力提升学生的工程素质,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
5.实施领域
卓越计划实施的专业包括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专业。要特别重视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人才需求,适度超前培养人才和储备人才。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包括新能源产业、信息网络产业、新材料产业、农业和医药产业、空间与海洋和地球探索与资源开发利用等。
6.主要内容
1)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
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机制的内涵是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学生培养分为学校培养和企业培养两部分。学校培养,以基础、理论、方法为重点,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和素质。企业培养,要求本科及以上层次的学生要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在企业学习,结合生产实际做毕业设计,主要是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和先进企业文化,深入开展工程实践活动,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工程开发,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2)建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标准体系(www.xing528.com)
由教育部和工程院联合制定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通用标准,规定了各类型工程型人才培养都应达到的基本要求。依据通用标准,由教育部和有关行业部门联合制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行业专业标准,规定行业领域内具体专业的工程型人才培养应达到的基本要求。依据通用标准和行业专业标准,学校组织各专业校内外相关专家制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学校专业标准,规定具体专业的工程型人才培养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3)大力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形式
依据卓越计划培养标准,遵循工程的集成与创新特征,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加强跨专业、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着力推动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等多种研究性学习方法,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和创新能力训练。
4)建设高水平工程教育师资队伍
卓越计划高校要建设一支具有一定工程经历的高水平专、兼职教师队伍。专职教师要具备工程实践经历,其中部分教师要具备一定年限的企业工作经历。卓越计划高校要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企业工程岗位工作1~2年,积累工程实践经验;要从企业聘请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程教学任务,或担任本科生、研究生的联合导师,承担培养学生、指导毕业设计等任务;改革教师职务聘任、考核和培训制度,对工程类学科专业教师的职务聘任与考核从侧重评价理论研究和发表论文为主,转向评价工程项目设计、专利、产学合作和技术服务等方面为主。
5)积极推进卓越计划学生的国际化培养
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工程教育资源和高水平的工程教师,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国际交流、到海外企业实习,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学生跨文化交流、合作能力和参与国际竞争能力。支持高水平的中外合作工程教育项目,鼓励有条件的参与高校使用多语种培养熟悉外国文化、法律和标准的国际化工程师。积极采取措施招收更多的外国留学生来华接受工程教育。
7.主要特点
“卓越计划”具有三大特点:
(1)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
(2)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
(3)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
8.培养模式
卓越计划实施的层次包括工科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三个层次,培养现场工程师(应用型工程师)、设计开发工程师(设计型工程师)、创新工程师(研究型工程师)等类型的工程师后备人才。
本科应用型工程师培养主要采取“2+2”模式。前两年,学生在本专业或相近专业进行学科基础学习,学校建立完善的淘汰机制,不符合条件的学生将不能进入第二阶段学习,而是继续在原专业学习或分流到相近专业学习。两年后,选拔进入卓越计划学习,学生选择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在双导师指导下进行专业理论与实践系列课程、工程应用和工程实践的学习,结合工程实践做毕业设计,累计工程实践经历不少于一年。所有符合条件的学生在本阶段结束时,由学校颁发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
硕士设计型工程师培养主要采取“2+2+2”模式。在四年本科应用型工程师培养的基础上,取得免研资格的学生进入硕士研究生阶段学习,选择相关学科的相应学科方向,继续实行双导师指导,进行专业理论与实践系列课程、工程应用和工程实践的学习,结合工程背景开展研究工作并完成硕士学位论文,累计工程实践经历不少于两年。
博士研究型工程师培养主要采取“2+2+4”模式。在四年本科应用型工程师培养的基础上,取得免研资格的学生直接进入博士研究生阶段学习,选择相关学科的相应学科方向,继续实行双导师指导,进行专业理论与实践系列课程、工程应用和工程实践的学习,结合工程背景开展系统深入的研究工作并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累计工程实践经历不少于三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