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政府一系列鼓励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激励下,很多地方纷纷制定光伏发电规划,加快发展当地的新能源产业基地,但是没有充分考虑当地的社会经济状况、太阳能资源以及电网消纳等诸多因素,缺乏光伏发电与经济社会需求、电网等诸多方面的统筹协调,局部存在“一窝蜂”现象。
2)光伏发电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多晶硅产业出现了低水平重复建设、产能过剩倾向。
3)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成本虽然已经大幅下降,但仍然明显高于常规火电和风力发电。2009年,我国火电、水电、风电和核电的平均上网电价分别约为0.38元/kW·h、0.25元/kW·h、0.55元/kW·h、0.43元/kW·h,而太阳能发电在1元/kW·h左右,单纯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来看,光伏发电还不具备竞争力。如果没有国家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我国光伏发电的市场很难迅速扩大。
4)国内对光伏发电产业的激励政策还不到位。2009年公布的《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和《金太阳示范工程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都只是暂时性投资财政补贴措施,存在无法保障长期可靠运行的隐患,且补贴力度不够,投资者无法获得合理利润,导致很多项目搁浅。
5)技术标准和规范不全面、不完整,且发布滞后。在我国已颁布实行的光伏技术标准中,大部分是光伏产品的技术标准,缺少规范光伏发电性能质量、并网技术标准和电网调度方面的管理规程,缺乏符合建筑要求的光伏产品质量标准。(www.xing528.com)
目前,国际上光伏标准公布速度加快,近一年来公布了大量新的关于光伏发电系统方面的标准。而我国许多已经制定校核完成的光伏标准发布迟缓。
缺少强制性标准。国家相关部门已经制定的一系列光伏组件、并网逆变器、接入系统方面的相关标准基本上均为推荐标准,与强制标准相比,实际执行效果难以得到保证。
6)全球光伏产能增长特别是产能过剩将导致光伏产品价格下降,进而推动发电成本降低。事实上,在技术进步及规模效应影响下,光伏发电成本近年来呈快速下降趋势。2010年,北欧、南欧和中东地区大型地面光伏电站发电成本已分别降至0.29欧元/kW·h、0.15欧元/kW·h和0.12欧元/kW·h。我国光伏发电成本也已从2000年的42~47元/kW·h下降至2010年的1.5元/kW·h左右。
7)近年来,光伏电池价格不断下降,同时厂商数量不断增加,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光伏产业的巨大亏损。据统计,2011年光伏电池每瓦出厂均价下降了40%左右,较2008年下降了近70%。2011年第三季度,我国光伏产业八大企业均出现亏损。我国光伏电池产量年增长率连续7年保持100%以上,而厂商数量更是达数百家之多,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近一半,其中九成以上用于出口。受欧债危机影响,市场需求萎缩至产能的一半以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