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et架构并非是要完全改变现有的业务提供模式,而是能够根据业务类型、基站互连情况等因素决定是否启动本地化业务传输策略。因此,对于I-Net网络架构,不仅需要支持穿越接入网和核心网的传统业务提供模式,也要支持基站间直传的本地化业务传输模式。
以源端用户与目的端用户进行文件传输为例。若源端用户位于城市A,目的端用户位于城市B,由于两个用户所归属的基站间的连接已经跨越了核心网,因此难以采用基站间直通的业务传输方式,而仍然采用穿越接入网与核心网的业务传输方式。如根据网络侧的地址解析,发现源端用户与目的端用户所归属的基站位于相邻区域,则可采用基站间直通的业务本地化传输模式,从而将业务数据在接入网内“消化”以减轻核心网及传输压力。
进一步分析上述例子,是否启用业务本地化传输模式,最重要的判断因素是源端基站和目的端基站间是否存在直通链路。由于这一决策需要源端基站在业务发起之初就做出,因此,源端基站需要根据源端用户所发送的业务请求中所包含的信息对目的端地址进行解析,并根据该信息对目的端基站进行寻址,从而确定源端基站与目的端基站间是否存在数据直接传输的物理通道。因此,业务本地化传输决策机制需要深入研究下述关键技术。
1.基站间直通区域规划
整个网络所有基站节点下的用户都有可能存在互相的通信,即网络中的基站两两之间都存在互连需求,而维护一个全网的两两互连架构所带来的开销是巨大的。另一方面,业务的发起/停止都是瞬时随机的,频繁的建立/拆除基站间互连接口势必给网络带来巨大的开销,也不利于网络的健壮性。
此外,基站间直通的互连接口是建立在基站间具有物理传输资源的基础之上,若基站间没有物理传输资源,其互连接口建立则无从谈起,因此,基站间直通的互连接口在一定程度上受限于基站间底层传输网络的拓扑结构。
当前,基站间的传输网络拓扑如图7-10所示,多个基站间通过传输介质,如光纤,进行连接,从而形成接入环,多个接入环通过汇聚环连接起来,从而将来自不同用户的业务数据汇聚到核心环,并最终导向核心网进行处理。(www.xing528.com)
因此,基站间的直通路由区需要根据底层的传输拓扑,按照接入环的基本划分,建立路由区列表,由基站进行该列表的维护和更新。当业务请求发起时,源端基站首先查询直通路由区列表,判断是否能够进行基站间的数据直接传输。
2.业务本地化决策机制
基站间直通的本质目标是将本地化业务的流量在接入网侧进行传输,从而缓解核心网面临的压力。基于此目标分析,基站间直通并非是将所有业务都进行本地化传输。未来实现基站间直通的网络架构不仅需要支持传统的穿越接入网和核心网的业务传输模式,也要支持基站间直通的本地化业务传输模式。而业务传输模式决策的目标,则是根据源端用户和目的端用户的地址解析,决定采用何种模式进行数据的传输。
图7-10 基站间传输网络拓扑结构示意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