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气相色谱的塔板理论与效能评价

气相色谱的塔板理论与效能评价

时间:2023-06-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载气进入色谱柱,不是连续的而是脉动式的,每次进气为一个板体积。因而理论塔板数n和理论塔板高度H并不能真实反映色谱柱分离的好坏。塔板理论在解释色谱流出曲线的形状、浓度极大点的位置以及计算评价色谱柱效能等方面都取得了成功。

气相色谱的塔板理论与效能评价

1.塔板理论

色谱分离技术发展的初期,人们将色谱分离过程比拟为化工生产过程中的蒸馏过程,因而直接引用处理蒸馏过程的概念、理论和方法来处理色谱过程,即将连续的色谱过程看作是许多小段平衡过程的重复。这个半经验的理论把色谱柱比作一个蒸馏塔,色谱柱可由许多假想的塔板组成(即色谱柱分成许多个小段),在每一小段(塔板)内,组分分子依据自身的分配系数在两相间进行分配。由于流动相在不停地移动,因此组分就在这些塔板间隔的气、液两相间不断地达到分配平衡。塔板理论假定:

1)在这样一小段间隔内,气相平均组成与液相平均组成可以很快地达到分配平衡。这样达到分配平衡的一小段柱长称为理论塔板高度H

2)载气进入色谱柱,不是连续的而是脉动式的,每次进气为一个板体积。

3)试样开始时都加在第0号塔板上,且试样沿色谱柱方向的扩散(纵向扩散)可略不计。

4)分配系数在各塔板上是常数。

根据塔板理论,塔板数n、塔板高度H和塔高(在此即色谱柱柱长)L之间的关系为

978-7-111-44552-4-Chapter05-52.jpg

由于色谱柱的塔板数相当多,因此性质极其相似的两组分也能获得好的分离效果。

根据塔板理论还可导出塔板数n的计算公式为

978-7-111-44552-4-Chapter05-53.jpg

式中 n——理论塔板数;

Y1/2——半峰宽(以时间为单位);

Y——峰宽(以时间为单位);

tR——组分保留时间。

由式(5-4-6)可见,色谱峰越窄,塔板数n越多,理论塔板高度H就越小,此时柱效能越高,因而nH可作为描述柱效能的一个指标。

由于死时间tM(或死体积VM)的存在,它包括在tR中,而tM(或VM)不参加柱内的分配,所以往往计算出来的n很大,H很小,但色谱柱表现出来的实际分离效能却并不好,特别是对流出色谱柱较早(tR较小)的组分更为突出。因而理论塔板数n和理论塔板高度H并不能真实反映色谱柱分离的好坏。为此,提出了将tM除外的有效塔板数n有效和有效塔板高度H有效的概念,并将其作为柱效能指标。

978-7-111-44552-4-Chapter05-54.jpg

式中 n有效——有效塔板数;

H有效——有效理论塔板高度;

Y1/2——半峰宽(以时间为单位);

Y——峰宽(以时间为单位);

tR′——组分调整保留时间。

应该指出,同一色谱柱对不同物质的柱效能是不一样的,当用这些指标表示色谱柱效能时,必须说明是对什么物质而言的。

塔板理论在解释色谱流出曲线的形状(呈正态分布)、浓度极大点的位置以及计算评价色谱柱效能等方面都取得了成功。但是它的某些基本假设是不当的,例如纵向扩散是不能忽略的,分配系数与浓度无关,只在有限的浓度范围内成立,而且色谱体系几乎没有真正的平衡状态。因此,塔板理论不能解释塔板高度受哪些因素影响这个本质问题,也不能解释为什么在不同流速(F)下可以测得不同的理论塔板数这一试验事实,如图5-4-6所示。尽管如此,由于以nH作为色谱柱效能指标很直观,因而迄今仍为色谱工作者所接受。

978-7-111-44552-4-Chapter05-55.jpg

图5-4-6 流速对塔板数的影响

2.速率理论(www.xing528.com)

1956年,荷兰学者范弟姆特(Van Deemter)等提出了色谱过程的动力学理论。他们吸收了塔板理论的概念,并把影响塔板高度H动力学因素结合进去,导出了塔板高度H与载气流速u的关系,即为范弟姆特方程式的简化式。

978-7-111-44552-4-Chapter05-56.jpg

式中 A——涡流扩散项;

B——分子扩散系数

C——传质阻力系数。

其中,ABC为三个常数。影响板高H的三项因素为:涡流扩散项、分子扩散项和传质阻力项。

(1)涡流扩散项A

A=2λdp

A与填充物的平均颗粒直径dp(单位为cm)和填充的不均匀性λ有关,而与载气性质、线速度和组分无关。因此,使用适当细粒度和颗粒均匀的担体,并尽量填充均匀,是减少涡流扩散,提高柱效能的有效途径。对于空心毛细管柱,A项为零。

(2)分子扩散项(又称为纵向扩散项)B/u

B=2γDg

式中 γ——因载体填充在柱内而引起气体扩散路径弯曲的因数(弯曲因子);

Dg——组分在气相中的扩散系数(cm2/s)。

纵向扩散与组分在色谱柱内的保留时间有关,保留时间越长(相应于载气流速越小),分子扩散项对色谱峰扩张的影响就越显著。分子扩散项还与组分在载气流中的分子扩散系数Dg成正比,而Dg与组分及载气的性质有关。相对分子质量大的组分,其Dg小。Dg反比于载气密度的平方根或载气相对分子质量的平方根,所以采用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载气(如氮气),可使B项降低。Dg随着柱温增高而增加,但反比于柱压。

弯曲因子γ为与填充物有关的因素。它的物理意义可理解为:由于固定相颗粒的存在,使分子不能自由扩散,从而使扩散程度降低。对于空心毛细管柱,γ=1;在填充柱中,由于填充物的阻碍,使扩散路径弯曲,扩散程度降低,γ<1。

(3)传质阻力项CuCu包括气相传质阻力项Cgu和液相传质阻力项Clu

所谓气相传质过程,是指试样组分从气相移动到固定相表面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试样组分将在两相间进行质量交换,即进行浓度分配。这种过程若进行得缓慢,则表示气相传质阻力大,将引起色谱峰扩张。对于填充柱,气相传质系数Cg

978-7-111-44552-4-Chapter05-57.jpg

式中 k——容量因子。

由此可见,气相传质阻力与填充物粒度的二次方成正比,与组分在载气中的扩散系数成反比。因此,采用粒度小的填充物和相对分子质量小的气体(如氢气)作载气可使Cg减小,从而可提高柱效能。

液相传质阻力系数Cl

978-7-111-44552-4-Chapter05-58.jpg

若固定相的液膜厚度df小,组分在液相中的扩散系数Dl大,则液相传质阻力就小。

对于填充柱,固定液含量较高(早期固定液的体积分数一般为20%~30%)。中等线速时,塔板高度的主要控制因素是液相传质阻力项,而气相传质阻力项数值很小,可以忽略。然而随着快速色谱的发展,在用低固定液含量柱和高载气流速进行快速分析时,CgH的影响不但不能忽略,而且会成为主要控制因素。

将常数项的关系式代入简化式中可得

978-7-111-44552-4-Chapter05-59.jpg

至此可见,范弟姆特方程式说明了固定相颗粒填充的均匀程度、担体的粒度、载气的种类、载气流速、柱温、液体固定相的液膜厚度等对柱效能和峰扩张的影响。因此,它对于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具有理论上的指导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