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2.1 主要环境现状
(1)水环境。根据2004—2005年在哈拉沁进行的水质监测,哈拉沁沟现状水体不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要求,主要超标项目为总磷和石油类。地下水环境也不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1993)Ⅲ类水质标准要求,主要超标项目为氟化物。
(2)环境空气。根据2004—2005年在哈拉沁沟和料木山进行的大气质量监测,该地区的大气环境质量基本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二级标准,空气质量状况良好。
(3)声环境。根据2004—2005年在哈拉沁沟和料木山进行的声环境质量监测,该地区的声环境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中的2类标准,声环境质量状况良好。
(4)生态环境。据调查,工程所在的哈拉沁流域生态评价区的植被类型分为6个植被型组、11个植被群系。包括油松林、白桦林、杂木林、虎榛子灌丛、柄扁桃疏灌丛、土庄绣线菊灌丛、白莲蒿灌木草原、长芒草+克氏针茅+百里香草原、硬质早熟禾+苔草+无芒雀麦+杂类草草甸、拂子茅+委陵菜+杂类草草甸、莜麦+谷+亚麻旱作农田。
生态评价区的景观生态体系中,居于优势地位的是灌丛和草地,优势度值分别达到49.96%和48.05%,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较好。
生态评价区内共有维管植物65科202属352种。但评价区内没有国家级保护植物分布,也无名木古树分布;内蒙古自治区保护植物有Ⅱ级保护植物穿龙薯蓣、芍药,Ⅲ级保护植物有阴山棘豆、油松、柄扁桃和山丹。电站工程征地区内在下水库淹没区中有五丛柄扁桃疏灌丛零星分布,上水库区有一株阴山棘豆和五株山丹。
生态评价区记录到的脊椎动物有49科96属136种,其中鱼纲3种、两栖纲3种、爬行纲7种、鸟纲103种、哺乳纲20种。
哈拉沁沟的3种鱼类均为土著小型种类,没有洄游性鱼类和特有鱼类分布。评价区内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鸟类15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鸟类为黑鹳、金雕两种,国家Ⅱ级保护鸟类有(黑)鸢、秃鹫等13种。在工程区常见的有三种Ⅱ级保护鸟类:雀鹰、红隼和红脚隼。哺乳类有国家Ⅱ级保护动物斑羚,但现已很难见到。
3.11.2.2 环境影响报告书主要评价内容
根据工程特点、区域环境特征以及建设方式,《内蒙古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稿)》就工程建设对环境影响进行了评价,包括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水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空气和声环境影响评价、固废环境影响评价、社会环境影响评价、移民安置环境影响评价以及环境地质影响评价等。
3.11.2.3 环境保护目标(www.xing528.com)
根据电站工程的重点环境问题,结合国家和内蒙古自治区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确定工程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如下。
(1)水环境。施工期以不降低工程影响水域-库区及下游沟道的水质为目标。由于哈拉沁沟的流量很小,下水库拦河坝坝址处多年平均流量0.68m3/s,水环境容量有限,故电站施工期间产生的废污水应尽量处理到回用标准后循环利用或回用,剩余排放的废污水控制其污染物排放浓度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一级标准的要求,并须采取有组织的排放方式。运行期保证上下水库区水质不因电站运行而受影响,地表水质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GB 3838—2002)Ⅲ类标准。
(2)生态保护与恢复目标。保护电站工程区及其影响区域的生态完整性和敏感生态目标,保护工程区的生物多样性;尽量降低工程施工对陆生动植物的影响;施工结束后,及时恢复植被以降低对陆生植物的影响。避免大青山自然保护区受电站施工活动的直接影响。
采取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治理工程新增水土流失,使工程区治理后的水土保持水平达到或超过项目建设前的水平。拦渣率达95%以上,施工区水土流失总治理度达90%以上,植被恢复系数达95%以上,林草植被覆盖率达43%以上。
(3)保证706台的正常运行。采取工程措施避免上水库库盆爆破产生的飞石影响,降低或消除爆破振动的影响。采取必要的措施降低施工期声环境或大气环境的影响。
(4)大气环境。保护工程施工区、施工公路附近的空气质量,降低道路扬尘污染,使706台、工程施工生活区的空气质量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二级标准要求。
(5)声环境。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降低上水库区各项施工活动对706电视发射台的影响,使其声环境质量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2类标准;控制车流量、合理安排运输时间等以降低1号公路噪声对哈拉沁村的影响。降低施工场界噪声,使其满足《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 12523—2011)标准。
电站工程的环境敏感保护对象及目标见表3.11.6。
表3.11.6 电站工程环境敏感保护对象及目标
续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