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设备是在口腔临床和修复活动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系列配套设备。20 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以及新的口腔材料的研发,口腔设备得到了飞速发展。从其发展过程可以看出,每当口腔设备更新问世,口腔医学的理论与技术就会出现一次变革,充分显示了口腔设备对口腔医学,特别是口腔修复学的推动作用。口腔修复学就是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1990 年在由国内知名口腔医学专家和口腔设备管理人员参加的口腔设备管理研讨会上,与会代表认真分析了目前我国口腔设备的研发、应用、维修与管理现状,确立了口腔设备在口腔医疗和口腔医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一致认为有必要开设“口腔设备学”课程,使用统一教材。1994 年由张志君、沈春主编的我国第一本《口腔设备学》教材的出版,极大地促进了口腔设备学的发展,为口腔设备学成为独立的学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95 年,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原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率先开设了“口腔设备学”课程,并定为必修课。1996 年以后各口腔医学院校也相继开设该课程。2002 年成立了中华口腔医学会医院管理专业委员会口腔装备管理学组,并就口腔医疗设备的研发及推广使用开展了科技合作与学术交流,举办了国家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学习班。
《口腔设备学》已成为口腔医学生、口腔医师、口腔技师、口腔设备管理维修销售人员以及口腔医疗器械厂商的教科书和工具书。口腔设备属医学技术装备范畴,它是口腔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属口腔医学的分支学科,其发展与理工学、经济学、口腔修复学、口腔工艺技术学、口腔生物力学、口腔生物工程学、医院管理学、社会学等的发展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具有理、工、医学相互交叉的显著特征。口腔设备学是根据中国国情而设立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门新兴学科。(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