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东侧堤坝位于青草沙水库尾部,起点与新建北侧堤坝连接,自东北小泓北侧水下沙体顺势下延约1.5km后,横向穿越东北小泓涨潮沟深槽,终点与长兴岛现有海塘连接,全长约3.0km。其中约有1.5km滩地高程为-5.0~-10.5m,属于深水筑坝,其建设条件主要特点如下:
1)风浪、水流条件
根据资料统计分析,东侧堤坝处以海向风涌混合浪的偏东向(E~ESE)的波浪所控制,100年一遇高潮位与100年一遇波浪(设计风速)组合时的1%大波波高可达3.98m。东侧堤坝中段为东北小泓涨潮沟深槽,天然条件下大潮涨落急流速达2.0m/s左右。
从风浪水流条件分析,水深大、水流急、风浪大将给水上船舶施工带来一定的困难,影响可作业时间。东侧堤坝深槽段涨落潮流速较高,必须赶潮施工,其水深也超出了目前常规充填袋装砂斜坡式坝体结构的适用范围,必须改变传统的筑坝方式。
2)工程地质条件(www.xing528.com)
根据详勘勘察报告揭示,东堤范围内堤基浅表层为①3-1粉性土混黏性土、①3-2砂质粉土、②3-2灰色粉砂和②3-3灰色砂质粉土,厚度3.20~17.00m,表部呈松散状,向下呈稍密状,中等透水性。中部为厚度较大的④淤泥质黏土、⑤1-1灰色黏土层,其中第④淤泥质黏土,厚度5.70~16.00m,呈流塑状,具高压缩性,土体强度低,属软弱土,承载力低,是坝基的主要压缩层,对大坝沉降控制不利;⑤1-1灰色黏土,厚度3.10~10.00m,具高压缩性,也是主要压缩层之一。
从工程地质条件分析,浅层粉土及粉砂层分布厚度变化明显,从东堤起点经深槽到终点,厚度自11m至5.0m再至17m,随堤身结构高度的增加,上部浅层粉土层及粉砂层的厚度逐渐减小,而淤泥层的厚度却有所增大,地基土的压缩性也逐渐增大,④层淤泥质黏土、⑤1-1黏土作为主要压缩层的作用也逐渐突出,而且由于固结速度慢,使用期沉降量大,围堤选型时要注意围堤使用期对地基变形的适应性,并适当考虑采取地基处理措施减少后期沉降。土层的强度指标相当低,给堤身的整体稳定保证造成极大的困难,特别是深槽段,由于覆盖层薄,若采用土石混合斜坡堤,需要较长的压载平台才能满足围堤整体稳定的要求。
综合上述东堤建设条件和特点的分析,深槽段堤坝设计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为:水深、流急、浪高,施工条件差,结构的抗风浪作用要求高;地基沉降大,特别是运行期沉降大,需要进行适当的地基处理;地基的抗剪强度低,对堤身的整体稳定不利;工程量大,施工强度高,工期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