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入海径流在南北支分流口作第一次分流,在南北港分流口作第二次分流,在南北槽分流口作第三次分流。目前,北支的分流量较小,一般不足5%;南支是长江入海的主流通道,约95%以上的长江径流量经南支下泄。
一般用大通水文站资料反映长江下游及河口段的径流泥沙特征。大通—江阴区间流域集水面积仅占大通水文站控制流域面积的3%左右,因此大通水文站的流量、泥沙特征基本可代表长江口来水、来沙的基本特征。大通水文站多年的流量、泥沙特征值见表2-10,流量、泥沙的年内分配见表2-11。
根据1950—2006年的资料统计,大通站多年平均径流量为9004亿m3,多年平均流量28300m3/s,历年最大流量92600m3/s(1954年8月1日),历年最小流量4620m3/s(1979年1月31日)。径流量年内分配不均,多年月平均径流量以7月最大,1月最小。其中7月多年平均径流量占全年水量的14.6%;1月径流量占全年的3.27%。全年水量主要集中在5—10月洪季,占全年的70.9%;枯季11月至次年4月的水量占全年的29.1%。长江径流年际变幅相对较小,且无明显的趋势变化。除1954年和1998年特大洪水年外,一般年际径流量变幅在20%以内。
大通站平均每年向下游输送3.93亿t泥沙,年平均含沙量为0.442kg/m3,输沙量年内分配不均, 5—10月输沙量占全年的87.24%,12月至次年3月仅占4.74%。7月平均输沙率达34.5t/s,1月仅1.10t/s。
近年来,受上游水土保持及三峡水库工程运行影响,大通站输沙量明显减少,三峡蓄水前多年平均输沙量为4.27亿t/a,三峡蓄水后多年平均输沙量仅为1.48亿t/a,其中2006年只有0.85亿t/a(注:2011年输沙量为0.718亿t)。上游来水来沙条件的变化将对长江口的河势演变产生持续和潜在的影响。(www.xing528.com)
表2-10 大通水文站流量、泥沙特征统计
表2-11 大通水文站来水来沙年内分配统计
注:流量根据1950—2009年资料统计;输沙率、含沙量根据1951年、1953—2009年资料统计。2011年输沙量0.718亿t。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