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势主流为主、特色呼应为辅的流行服装文化影响力发展动向,是从流行服装文化影响力体量大与小的角度来阐释的。它是指强盛国家、强势民族的流行服装处于主导支配地位,服装文化影响力强大。而相对弱势的国家和民族的流行服装处于特色辅助地位,服装文化影响力相对弱小。
比如强势的日耳曼人征服西罗马帝国后,封闭、窄小、紧身、四肢分别包装的体形型[55]服装样式逐步取代开放、裸露、宽松、不强调分片剪裁的悬垂型服装款式,西洋服装开始从古代宽衣向近代窄衣过渡。
又如“16世纪是西班牙的世纪”,“国力强大的西班牙这时成为欧洲的流行中心”[56]。西洋服装史中因此出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西班牙风格时代。这时欧洲诸国中的男士填充物服装、女士二部式裁制构成连衣裙、法勤盖尔(Farthingale)裙撑、苛尔·佩凯(Corps Pique)及巴斯克依奴(Basquine)紧身胸衣、拉夫领等流行装束,都是西班牙流行服装的文化影响力作用下的产物,是雕塑语汇在西方古典时装造型中的运用的产物。
苛尔·佩凯(Corps Pique)及巴斯克依奴(Basquine)紧身胸衣萌芽于古代、流行于16~19世纪并沿用至今。紧身胸衣对女性躯干部进行二次塑造,以达到丰胸、纤腰、收腹、突臀和撑平背部的效果。它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材质甚至选用金属、硬木等,以铁栓、铁钩等拼接,并以镂空花纹图案作为装饰,本身就是高完成度的艺术作品,身着紧身胸衣的女性外部造型极富美感。(www.xing528.com)
直到19世纪,男装才基本抛弃了时装造型中雕塑性语汇的运用,确立了贴合身体轮廓为基础的服装造型。而脱离人体本身的自然形态、强调全新的三维立体塑形、注重以服装为艺术语言对人体进行二次创作的雕塑性思维是强势且主流的,并存在于整个西方时装史中。
特色呼应是主流支配的辅助形式。如领带始祖克拉巴特(Cravate)源自克罗地亚而非同时期的流行中心巴黎。“克罗地亚骑兵作为‘太阳王’路易十四的近卫兵在巴黎服役,他们被称为‘克拉巴特近卫兵’,其脖子上系的那条布带被好奇的巴黎人模仿,并逐渐在一般男子中流行。”[57]
又如古罗马向北扩张时男子服装中出现的实用御寒斗篷拉塞鲁那(Lacerna),是古代西欧的高卢(Gaul)地区居民防寒用的服装,到了罗马帝国末期成为所有阶层的防寒服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