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服装流行的时间演进:纵向文化影响力

服装流行的时间演进:纵向文化影响力

更新时间:2025-01-09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1940年代上海女性的主要服装是改良旗袍、流行时装、西式服装。综上,从时间角度看,流行服装的文化影响力表现为文化的纵向演进力。文化影响力在时间中对于流行服装的推动作用,丰富了时间领域内的服装款式和服装文化,提升了时间领域中流行服装的演进力、竞争力。

1.法定计量单位

A-1 用于构成十进倍数和分数单位的词头(摘自GB 3100—1993)

宋朝在封建社会衰落的情况下加强思想文化控制,推崇程朱理学,“恢尧舜之典、总夏商之礼”“仿虞周汉唐之旧”[16]。在淡雅恬静、细腻保守的文化特色影响下,男装以曲领衫、短褐、直掇、道衣、鹤氅、褙子、半臂、旋袄等为主流服饰;女装以褙子、半臂、背心、裆、围腰、抹胸、裹肚、褶裙、旋裙、裤、裈等为主流服饰。

注:1.104称为万、108称为亿、1012称为万亿,这类数词的使用不受词头名称的影响,但不应与词头混淆。

2.[]内的字,是在不致混淆的情况下,可以省略的字。

A-2 常用物理量的法定计量单位(摘自GB 3102.1~3102.5—1993)

元朝为少数民族专制,在粗犷豪放、多元通俗的文化特色下,男装有貂鼠皮裘、辫线袄、质孙服、比肩、油衣、遭褶、开衩、出袖、衲夹、合钵、帽笠等;女装以大袖衣、团衫、云肩、半臂、子、膊儿、项牌、香串、带系、直抹、故故冠、高丽衣帽等为主流服饰。

明朝服饰承古推新,在端庄雅致、清丽隽永的文化影响下,面料、染织、工艺皆堪称近古服饰典范。男服有背中缝直通到下的斜领大袖袍、对襟合领衣、对襟直领衣、束腰袍裙、交领衣、盘领衣、赐服、贴里、顺折、大折、曳撒、直身、忠靖冠、乌纱帽、四方平定巾等;女服有合欢裙、水田衣、帔子、褙子、比甲、膝裤等流行服饰。明朝常服的款式、文彩后为中国戏曲服装大量采纳。

清朝少数民族专政,在浓郁厚重、肃穆严饰的文化影响下,男装有缺襟袍、罩端、补服、行褂、领衣、马甲、瓜皮帽等服饰;女装有霞帔、金约、领约、彩帨、坎肩、褂、氅衣、马面裙、一口钟、遮眉勒、围巾、旗髻等流行服饰。

再以民国时期的上海女装流变为例。1910年代民国时期上海女性的服装主要是袄、衫、裤等和具有创新、解放意识的文明新装。此外也出现了女性为强调对立和男女平等而着男性服装的现象。这一时期上海的时尚女装是以中式装扮为主,可以在大量的历史文献记载中发现,同时期大多数女性的日常生活着装通身为中式装束。(www.xing528.com)

此外这个时期,中、西、古、今各种思想的并存,同样使得深受意识形态影响的服装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多样性和新奇化,畸形的、夸张的服装屡见不鲜。比如妓女在衣服上放置灯泡以吸引人们的观看,或者如姜水居士所讲“至于衣服,则来自舶来,一箱甫启,经人道知,遂争相购制,未及三日,俨然衣之出矣”。

1920年代民国时期上海女性的服装主要是文明新装、旗袍、西式大衣、西式裙装等,并逐渐在中式着装中加入西式服装元素。比如经常在史料中发现身穿中式旗袍的女性佩戴黑色皮质表链的手表并脚踩西式的双色皮鞋,或者身着中式旗袍的女性在旗袍外面搭配西式羊毛大衣并手拿西式的皮包。上述穿着方式在1920年代是非常普遍的。这些穿着方式和搭配方式促使民国时期的上海女装向中西合璧的趋势发展,并引发了1930年代上海女性服装的新特点。

1930年代上海的时装观念已深入人心,譬如报纸杂志中,对时装的讨论层出不穷。“Fashion”(时装)被译为“翻新”、“Modern”(时髦)被译为“摩登”。人们为服装定义,并展开探讨,如1931年刊物《新家庭》中,沙恩溥在《服装谈》中将时装定义为:“乃指随时代随地点而变的服装;且必为其时其地所最崇尚的装束而言。”

1930年代民国时期的上海女性的主要服装是改良旗袍、西式大衣、西式衣裙等。人们对旗袍及其改良款式的穿着热情空前高涨,以强调和美化女性的身体美感为流行重点。随着民国服装流行性和设计感的增强,大量上海女性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加入到推进民国女装的美化和创新中来,比如大量上海女性在空闲时向当时的针织大师学习针织技术并设计针织服装。

这个时期的女性时装有明晰、完善的流行特色和鲜明、丰富的流行款式,当时世界时装中心巴黎的最新时装也会在短期内融入上海的服装流行浪潮中。时装流行趋势瞬息万变,每季、每月甚至隔天的时装样式都会不同。当时上海的时装生产者不断推陈出新、赶制新装,而当时的上海女性则投巨资于时装购买,以着装不考究、不入时为耻,大大促进了1930年代上海女性时装,特别是针织服装的不断创新。

1940年代上海女性的主要服装是改良旗袍、流行时装、西式服装。抗战爆发后上海人口激增,曾经一度推高人们对时尚女装的需求,促进了上海时尚女装的短暂兴盛,如当时的淮海路、福州路等处有大量女装店营业。

随后上海的女装制作、辅料、造型等都进一步西化。因战争的持续和政局不安,民国时期上海女装的持续发展及提升受到一定限制,此时的服装在款式上多表现为对1930年代服装造型微调后的延续和对西式服装的大量穿着。

综上,从时间角度看,流行服装的文化影响力表现为文化的纵向演进力。文化影响力在时间中对于流行服装的推动作用,丰富了时间领域内的服装款式和服装文化,提升了时间领域中流行服装的演进力、竞争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