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明式扶手椅:构件精美的四出头官帽椅

明式扶手椅:构件精美的四出头官帽椅

时间:2023-06-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首先来观察一张四出头官帽椅。靠背横木超出支撑木即为“二出头”,扶手超出支撑木也称为“二出头”,如果兼具以上两个特征,则称为“四出头”。在这张四出头官帽椅中,坐板以上的部分的大部位构件均为弯曲形,如:扶手及其支撑木、靠背和上横条。

明式扶手椅:构件精美的四出头官帽椅

我们首先来观察一张四出头官帽椅(见图4-13)。“官帽椅”这个名称来源于靠背的特征:靠背借用了官帽的造型。靠背横木超出支撑木即为“二出头”,扶手超出支撑木也称为“二出头”,如果兼具以上两个特征,则称为“四出头”。在这张四出头官帽椅中,坐板以上的部分的大部位构件均为弯曲形,如:扶手及其支撑木、靠背和上横条。坐板以下部分则为直线形,如:四条腿、下方的横条。坐板由细绳编织而成。扶手的中间支撑木条成花瓶形状。从审美角度来看,这张椅子的结构是完整的,因为制造师采用了点、线、面三个基本构成元素:“点”体现在扶手和上方横条的端点、“线”体现在所有构件中(除了坐板以外)、“面”体现在方形的坐板上以及靠背竖板。靠背竖长板被做成“S”形,以符合人的脊椎的结构特点。从舒适体贴的靠背可以看出,制造师已经考虑到“人体工程学”,虽然当时还没有这个专业术语。

图4-13 四出头官帽椅,约16世纪

体现在椅子中的线条让我们想起中国写意画中的不同的笔画:直笔画、弯笔画、细笔画、粗笔画、轻笔画、重笔画、浅笔画、深笔画。在各种笔画之间,可见留白。比如,靠背中轴长板两侧有两个留白位,这便于椅子内与椅子外进行“沟通”。似乎,中国画中讲究的“虚”和“实”两个基本概念都应用到这张椅子中。“内外沟通”概念被广泛应用于西方20世纪的家具设计中。然而,家具理论家却很少将中国画理论融入家具的分析,也很少谈到中国画理论对世界家具和建筑设计发展的影响。

图4-14所示的官帽椅具有上面谈到的四出头官帽椅的主要特征,其中一个不同点是:坐板下方的横檐采用对称云纹造型。另一个不同点在于靠背上方的横条中部的凹处。我们可以把这条横木称为“搭脑”。增加凹处的目的是给人的后脑部分增加舒适感和稳定感。(www.xing528.com)

图4-14 官帽椅,约16世纪

图4-15所示的扶椅子称为圈椅,也可称为太师椅。靠背和扶手连接成一体,围成半圆形,围护着坐在椅子上的人,圈椅因此而得名。因为人在休息时,双手自然往下垂放则显得比较舒适,因此这个半圈成向下倾斜造型,而且比宋代和元代的扶手的倾斜度更加大,完全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原理。假如这个半圈呈水平状态或者倾斜度不够,人的双手被抬起(如举起),可能显得不自然,因此得不到放松。与上方介绍的官帽椅和四出头官帽椅不同的是,靠背中轴木板上刻有装饰花纹:上方采用云纹图案,云纹中包含了一朵花的造型。云纹下方刻了一幅中国画,其下方的方形图案由一组对称的云纹构成。这个方形也让我们想起中国画中的红色印章。除了采用云图案,这张椅子中还有植物图案,体现在坐板下的几条横板上。扶手前端的卷曲形沿袭宋代的风格。此外,它与上面谈到的官帽椅具有几个共同特点:(1)前檐上的对称云纹与上面介绍的官帽椅属于同一种风格;(2)坐板以上部分体现曲线美,而下方部分体现直线美,体现出力量感,使椅子的基础部分给人以结实感。

图4-15 圈椅,或称太师椅,约16世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