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椅子的源头:席子的历史与内涵

椅子的源头:席子的历史与内涵

时间:2023-06-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席”上加一个“艹”字头,指明了席子是由植物做成的。从这一点来看,“席”所包含的意义与我们的主题“椅子”有对应之处。这意味着,我们有必要把“席”及其内涵引入我们关于“椅子”的讨论中。[3]虽然使用席子的历史可以追溯得很远,但是,从奴隶社会起,高层阶级(奴隶主)才开始赋予“席子”以象征性的角色,它可以象征社会地位。据李宗山所述,到商朝和西周,领导阶层把“席子”当成展现社会地位和社会标签的重要手段。

椅子的源头:席子的历史与内涵

我们知道,从哲学的起源角度来看,在中国和西方有一个几乎同时出现的平行现象(我们已经在第一部分里谈到)。但在椅子的起源方面,中国和西方没有同时出现的现象。当西方哲学祖师们坐在高椅子上讲学的时候,中国哲学的祖师们在讲学时则“席地而坐”。

汉字“席”与别的字组合,可以构成多个词语,表达多种意思。我们有必要首先谈论这个字以及它的应用。

现代汉字“席”对应古代汉字“蓆”。在“席”上加一个“艹”字头,指明了席子是由植物做成的。在现代汉语的习惯中,“席”作名词时,一般不单独使用,而是用“席子”来表达用植物做成的矮坐具。在许多表示物品的汉语词语中,“子”字没有实际意义,仅是附带。如:“桌”——“桌子”,“椅”——“椅子”。

“席”可与其他字组合,比如,“席位”,意指“位置”。“筵席”意指“宴会”。“入席”意指坐在饭桌周围的坐具上,准备进餐。“出席”意指“参加”某项活动。“主席”意指领导者。“主席台”意指活动中最重要的位置(一般为领导所坐的位置)。从以上组词例子来看,“席”字均与坐具“席子”有关,在“席子”这一层意义的基础上,它进一步意指“位置”和“身份”。从这一点来看,“席”所包含的意义与我们的主题“椅子”有对应之处。这意味着,我们有必要把“席”及其内涵引入我们关于“椅子”的讨论中。

中国家具史学家王世襄先生[1]根据中国坐具发展史,把中国历史分成两个阶段:席子时代和椅子时代。席子时代,人们跪坐在矮坐具上。所有其他家具都与这些矮坐具相匹配,不能做得太高(例如茶几)。这个时期从公元前15世纪延续到公元3世纪(即汉代)。(www.xing528.com)

然而,李宗山却认为,“席子”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0年。[2]据李宗山所述,在新石器时代的中期和末期之间,编织席子的技术已经达到高峰,人们可以生产多种多样的席子。陕西曾经出土一些公元前4500年至公元前4200年的小桌子,有10~20cm高。低矮的桌子必须匹配低矮的坐具,我们可以推测,当时的人们已开始使用席子。[3]

虽然使用席子的历史可以追溯得很远,但是,从奴隶社会起,高层阶级(奴隶主)才开始赋予“席子”以象征性的角色,它可以象征社会地位。据李宗山所述,到商朝(前1600—前1100)和西周(前1100—前771),领导阶层把“席子”当成展现社会地位和社会标签的重要手段。[4]因此,我们必须明确一点:地位与阶级共存,没有阶级之分,便没有地位的高低贵贱之分。坐具则是阶级和地位之分的重要媒介。

但是,在战国(前475—前221)中期和末期之间,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用竹子、草和芦苇制造的家具不再能够满足领导阶层和贵族阶层的口味,他们想要一种更加舒适的坐具。小桌子随之不断提升高度。由于供人坐的床太宽、太重,在宴会或者会面期间不方便搬运和整理。在这种情况下,坐具“榻”出现了,它比床的体积更小。从此,坐具的高度提升了一截。[5]但是“席子”还没有完全被淘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