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验目的
(2)掌握复合材料的弯曲性能测试方法。
2.实验原理
复合材料的弯曲实验中试样的受力状态比较复杂,有拉力、压力、剪切力、挤压力等,因而对成型工艺配方、实验条件等因素的敏感性较大。在实验中采用无约束支撑,通过三点弯曲,以恒定的加载速率使试样破坏或达到预定的挠度值。在整个过程中,测量施加在试样上的载荷和试样的挠度,确定弯曲强度、弯曲弹性模量以及弯曲应力-应变的关系。
弯曲应力指标距中点试样外表面的应力。弯曲强度指试样的弯曲破坏达到破坏载荷或最大载荷时的弯曲应力。挠度指标距中点试样外表面在弯曲过程中距初始位置的距离。弯曲应变指标距中点试样外表面的长度变化率。弯曲弹性模量指材料在弹性范围内,弯曲应力与相应的弯曲应变之比。载荷-挠度曲线是弯曲实验中记录的力对变形的关系曲线。根据复合材料的载荷-挠度曲线可以计算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σb和弯曲弹性模量E b:
式中,σb为弯曲强度(MPa);P为破坏载荷(或最大载荷)(N);L 0为标距(mm);b为试样宽度(mm);h为试样厚度(mm);E b为弯曲弹性模量(MPa);ΔP为载荷-挠度曲线上初始直线段的载荷增量(N);ΔS为与载荷增量ΔP对应的标距中点处的挠度(mm)。
若考虑挠度S作用下支座水平分力对弯曲的影响,可按下式计算弯曲强度。
式中,S为试样标距中点处的挠度(mm)。
采用自动记录装置时,对于给定的应变ε″=0.002 5、ε′=0.000 5,弯曲弹性模量按式(5-10)计算:
式中,E b为弯曲弹性模量(MPa);σ″为应变为0.000 5时测得的弯曲应力(MPa);σ′为应变ε″为0.002 5时测得的弯曲应力(MPa)。如材料说明或技术说明中另有规定,ε′和ε″可取其他值。
试样外表面的应变ε按式(5-11)计算:
3.实验设备及原材料
微控电子万能试验机、游标卡尺、复合材料试样。
复合材料试样加载形式如图5-5所示。加载上压头应为圆柱面,其半径R 为(5±0.1)mm。支座圆角半径r:试样厚度h>3 mm时,r=(2±0.2)mm;试样厚度h≤3 mm时,r=(0.5±0.2)mm,若试样出现明显支座压痕,r应改为2 mm。
试样尺寸如表5-3所示。仲裁试样尺寸如表5-4所示。
图5-5 试样加载示意图
1—试样支座;2—加载上压头;3—试样;L 0—标距;P—载荷;L—试样长度;d—试样厚度;R—加载上压头圆角半径;r—支座圆角半径。
表5-3 试样的尺寸 单位:mm
表5-4 仲裁试样尺寸 单位:mm
4.操作步骤
(1)给试样编号,在试样上划线,测量试样中间1/3标距处任意三点的宽度b和厚度h,取算术平均值,精确到0.01 mm。(www.xing528.com)
(2)调节标距L 0及上压头的位置,使加载上压头位于支座中间,且上压头和支座的圆柱面轴线相平行。标距L 0可按试样厚度h换算而得,L 0=(16±1)h。
注:对于很厚的试样,为避免层间剪切破坏,L 0/h可大于16,可取值为32或40;对于很薄的试样,为使其载荷落在试验机许可的载荷容量范围内,L 0/h可小于16,可取值为10。
(3)标记试样受拉面,将试样对称地放在两支座上。
(4)将测量变形的仪表置于标距中点处,与试样下表面接触。施加初载(约为破坏载荷的5%),检查和调整仪表,使整个系统处于正常状态。
(5)选择合适的加载速度连续加载。测定弯曲强度时,常规实验速度为10 mm/min;仲裁速度为试样厚度值的一半。测定弯曲弹性模量及载荷-挠度曲线时,实验速度一般为2 mm/min。
(6)测定弯曲强度时,连续加载,若挠度达到1.5倍试样厚度且材料被破坏,记录最大载荷或破坏载荷。若挠度达到1.5倍试样厚度但材料未被破坏,则记录该挠度下的载荷。
(7)若试样呈层间剪切破坏、有明显内部缺陷或在距试样中点三分之一以外处破坏,则其数据予以作废,同批有效试样不足5个时,应重做实验。
5.实验结果
(1)将测得的原材料的宽度、厚度等记录在表5-5中并进行数据处理。
(2)利用计算机画出各个复合材料试样的弯曲力学性能曲线。
(3)按照相应公式计算试样力学性能,并记录在表5-5中。
(4)比较不同复合材料的弯曲力学性能差别,建立影响弯曲性能的各因素之间的关联性。
表5-5 弯曲性能实验数据记录及计算
6.思考题
讨论试样弯曲过程中的应力状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