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服装工业推板系统原理详解

服装工业推板系统原理详解

更新时间:2025-01-09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服装工业推板的原理来自于数学中任意图形的相似变换,各衣片的绘制以各部位间的尺寸差值为依据,逐部位分配放缩量。缩小的原理类同。图3-1正方形的相似变化由此可见,服装工业推板的放缩推画基准点和基准线(坐标轴)的定位与选择要注意三个方面的因素:要适应人体体型变化规律。有利于保持服装造型、结构的相似和一致。下面以女上装原型的分割为例,进一步阐述推板的原理。

服装工业推板的原理来自于数学中任意图形的相似变换,各衣片的绘制以各部位间的尺寸差值为依据,逐部位分配放缩量。但推画时,首先应选定各规格纸样的固定坐标中心点为统一的放缩基准点,各衣片根据需要可有多种不同的基准点选位。下面以简单的正方形的变化进行分析。

如图3-1所示,假如(a)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比(b)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小1个单位,(c)图以B点和B′点两点重合作为坐标系的原点O,纵坐标在AB边上,横坐标在BC边上,那么,正方形A′B′C′D′各点的纵坐标在正方形ABCD对应各点放大:1,0,0,1,横坐标对应各点放大:0,0,1,1,顺序连接各点放大的正方形A′B′C′D′;(d)图的坐标系在正方形ABCD的中心,那么,正方形A′B′C′D′各点的纵坐标在正方形ABCD对应各点放大:0.5,0.5,0.5,0.5,横坐标对应各点放大:0.5,0.5,0.5,0.5,顺序连接各点放大的正方形A′B′C′D′;(e)图的坐标系原点O在正方形ABCD的BC边的中点,那么,正方形A′B′C′D′各点的纵坐标在正方形ABCD对应各点放大:1,0,0,1,横坐标对应各点放大:0.5,0.5,0.5,0.5,顺序连接各点放大的正方形A′B′C′D′;(f)图的坐标系原点O在正方形ABCD的BC边上,距B点为BC边长的1/4,那么,正方形A′B′C′D′各点的纵坐标在正方形ABCD对应各点放大:1,0,0,1,横坐标对应各点放大:0.25,0.25,0.75,0.75,顺序连接各点放大的正方形A′B′C′D′。当然,坐标系还可以建立在不同的边上,只是纵、横坐标放大的数值不一样。缩小的原理类同。通过(c)、(d)、(e)、(f)四图的比较,发现这些放大的图形结构、造型没有改变;而且(c)图的放大方法最简单,其他三图的方法则比较复杂。

图3-1 正方形的相似变化

由此可见,服装工业推板的放缩推画基准点和基准线(坐标轴)的定位与选择要注意三个方面的因素:

(1)要适应人体体型变化规律。

(2)有利于保持服装造型、结构的相似和一致。

(3)便于推画放缩和纸样的清晰。

但是,由于不同人体不同部位的变化并不像正方形的放缩那么简单,而是有着各自增长或缩小的规律,因此,在纸样推板时,既要用到上面图形相似放缩的原理来控制“形”,又要按人体的规律来满足“量”。下面以女上装原型的分割为例,进一步阐述推板的原理(图3-2)。该女装基本原型尺寸为:净胸围84cm,背长38cm。

首先,了解主要控制部位的公式:

前、后胸围尺寸:净胸围/4+2.5cm;

背宽尺寸:净胸围/6+4.5cm;

胸宽尺寸:净胸围/6+3cm;

后领中点到胸围线尺寸:净胸围/6+7cm;

前、后领宽尺寸:净胸围/20+2.9cm或净胸围/12。

由于原型只有净胸围和背长两个尺寸,在整个绘制原型的过程中,基本参数是净胸围,假设净胸围的变化量为x,并且以上公式中“+”号后面的定数不变,那么,在图3-2中,前、后胸围各变化3份的x/12,背宽、胸宽各变化2份的x/12,前、后腰中点到前后领深中点各变化2份的x/12和1份的x/12,前、后领宽各变化1份的x/12;再假设净腰围的变化量为a,依据制图的方法,前、后腰围也各变化3份的a/12,连接各分割点成纵向分割,共有6块纵条。后领深中点到胸围线变化2份的x/12,如果平分后领深中点到胸围线的尺寸,画胸围线的平行线直到前中线(图中的虚线),发现虚线与前中线的交点并不在前领深(窝)点上,但为了方便计算,把虚线平移到前领深点处(图中的实线),该线为横向分割,共有6块横条,前、后片共有16个分割片。

图3-2 女上装原型的近似分割原理

x在以上16个分割片中,每小片都要加入部分变化量。怎样操作这些变化量呢?首先,看纵条的多边形ABHG,通过上面分析,后领弧长AB和线段GH上各加入x/12,这个变化量的加入实际上是原型围度的变化,把这个变化量分成n等份,相邻两份之间加入1/n,这样,纵条多边形ABHG围度的加入量就是均匀的变化;其次,纵长条多边形BCIH中围度上的加入量也是x/12,同样,把线段BC(肩长)和线段HI分成n等份,把这些纵窄长条均匀拉开,其间距为1/n的变化量,多边形BCIH围度的变化也成为均匀的变化;最后,对于部分后袖窿弧线的多边形FJI,把弧线FJ和线段IJ都分成n等份,均匀拉开,这才是理想的围度分配。其他多边形GHLK、HIML和IJNM围度的变化与上述多边形分配的原理一样,只是腰部各线段的变化量是a/12。(www.xing528.com)

下面看长度方向的变化,首先,横向的多边形ABCFD由多边形ABED和多边形BCFE组成,把线段AD和线段BE平均分成n份,均匀拉开的变化量为x/12的1/n,同样,把CF也等分成n份,均匀拉开,两个多边形的增加量就是多边形ABCFD的变化量;其次,把多边形DFJG的线段DG和曲线FJ各等分n份,横窄条均匀拉开x/12的1/n,这样,多边形DFJG在长度方向的变化量被均匀加入;最后,把多边形GJNK的线段GK和曲线JN各等分n份,假设背长的变化量为y,那么,胸围线到腰围线的变化量为y-2x/12,在相邻的两横窄条之间分别加入y-2x/12的1/n,即可。

前片围度、长度方向变化量的加入与后片类似,按这种方法把变化量加入,既能满足尺寸“量”的要求,又能保证纸样“形”的一致。

上面的过程只是理论上的分析,但可以把纵条和横条的变化量在适当的位置加入也能实现“量”和“形”的统一,如图3-3所示。以后片为例,取纵条多边形ABHG的后领弧长AB的中点和线段GH的中点,沿两中点剪开,拉开并加入x/12;同样,对于多边形BCIH和多边形FJI分别取肩长BC、线段HI、部分袖窿弧线FJ和线段IJ的中点,加入x/12;而在多边形GHLK、HIML和IJNM中也是取相应线段的中点加入相应放松量,但在靠近胸围线处加的量是x/12,而在靠近腰围线处加的量是a/12。同理,前片与后片一样处理,加的量参见图3-2前片中的数值。有一点要注意的是,要利用基本原型纸样的曲线构造来连接变化后的弧线。

图3-3 女上装原型变化量分配图

注 1.虚线为图3-2中的原型,其间的实线为分割线。
2.放大后的原型尺寸:胸围88cm,背长39cm,比例1∶5。

可按照制图的方法计算上面放大的原型与基本原型在具体数据上的变化。原型后领宽(后横开领)的计算公式:净胸围/20+2.9cm,按照这个公式:

放大原型的净胸围为88cm时,后领宽=88/20+2.9=4.4+2.9=7.3(cm);

当基本原型的净胸围是84cm时,后领宽=84/20+2.9=4.2+2.9=7.1(cm);

那么,两后领宽之差=7.3-7.1=0.2(cm)。

推板是怎样计算后领宽的变化呢?采用的计算公式依旧不变:

放大的原型与基本原型的后领宽之差=(88/20+2.9)-(84/20+2.9)=(88-84)/20=4/20=0.2(cm)。

比较两个差值,不论是按制图的过程绘制,还是使用推板方法,数值相同。仔细观察推板计算的后领宽的变化为4/20,其中的“4”就是放大原型的胸围与基本原型的胸围之差,由此可知,推板采用的数据是把公式中涉及某部位的尺寸换成该部位的相邻规格的差值,而与公式中使用的定数(假设在整个推板过程中该定数不变)没有关系。当然,因款式和造型的需要,该定数可稍作适当调整。

从上可知,推板有两条关键的原则,简单来说就是:

(1)服装的造型结构保持一致,是“形”的统一。

(2)推板是制板的再现,是“量”的变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