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5.1.1 Os(DPPZ)(PC)(H2O)与DNA的紫外吸收光谱图
图5.1.1为1.0×10-5mol/L Os(DPPZ)(PC)(H2O)与不同量DNA相互作用的紫外吸收光谱图。由图1可见,配合物在267nm有1个较强的吸收峰,可归属于吡啶配体上的π→π*电子跃迁[20]。当在配合物溶液中分别加入2.4×10-5和3.2×10-5mol/L DNA后,配合物的特征吸收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减色效应,且在298nm处出现1个等吸收点,表明二者发生相互作用,生成了新复合物[21]。另外,在加入2.4×10-5和3.2×10-5mol/L DNA后,配合物的特征吸收峰分别红移到了268和270 nm,进一步表明二者是通过嵌插模式发生作用的[22]。图5.1.2为Os(DPPZ)(PC)(H2O)与DNA相互作用的循环伏安图。由图5.1.2可见,配合物在0.1 mol/L的PBS缓冲液(pH=6.86)中有1对对应于中心锇离子Os(Ⅲ)/Os(Ⅱ)的氧化还原峰(图5.1.2谱线a),而DNA空白溶液则没有电化学氧化还原峰(图5.1.2谱线c)。该对氧化还原峰电流比值Ipa/Ipc=0.7,峰电位差ΔEp=369 mV,表明该配合物的电化学反应为准可逆过程。当配合物1.3×10-4mol/L DNA反应后,配合物的氧化还原峰值均显著降低,且电位差ΔEp降至353mV(图5.1.2谱线b),表明配合物与DNA作用后电化学反应可逆性得到提高。同时,配合物的式电位E0'=(Epa+Epc)/2从游离态的-520mV正移到了-513 mV。当配合物与DNA产生静电作用时会使配合物的还原变得困难,即电化学电位会向更负的电位偏移;相反地,若二者通过嵌插作用结合则会使配合物的氧化还原峰电位产生正移。因此,循环伏安实验结果进一步表明配合物与DNA之间发生了嵌插作用[23]。(www.xing528.com)
图5.1.2 Os(DPPZ)(PC)(H2O)与DNA的循环伏安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