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NG典型的工作模式为垂直接触分离式,其由两层背面镀有电极的高聚物摩擦层组成[129-130],在垂直外力作用下,聚合物发生周期性分离,从而在外电路产生交替电流。其制备流程如下。
(1)分别在碱刻蚀PVDF/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复合纤维膜和酸刻蚀十八烷基异氰酸酯(18C)—PAN/聚酰胺6(PA6)复合纤维膜背面附着铜电极。
(2)选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作为硬支撑平板,硅胶板作为软支撑平板,首先将两层复合纤维膜固定在硅胶板上,其中具有弹性的硅胶板在挤压过程中起缓冲作用,促使两层纤维膜紧密接触,再将硅胶板固定在PMMA板上。
(3)在上下摩擦层中间固定弹性海绵形成一定工作距离,从而得到基于复合纳米纤维膜的TENG(NM-TENG),其结构如图11-48(a)所示。
图11-48(b)是NM-TENG的工作原理图。第一步,由于接触摩擦,PVDF/PDMS纳米纤维和PAN/PA6纳米纤维分别带有电量相等的负电荷和正电荷[131],而在相应摩擦材料背面的金属电极上感应出相应的异种电荷。第二步,在外力挤压作用下,两层纳米纤维逐渐靠近,表面电荷逐渐被屏蔽,使电极中的感应电荷减少,两个电极间的电势差逐渐降低,电子通过外电路从下表面电极流入上表面电极。第三步,当PVDF/PDMS纳米纤维和PAN/PA6纳米纤维接触时,摩擦电荷几乎完全屏蔽,此时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第四步,当形变释放,两层高聚物分离,电荷屏蔽作用减弱,而使电极中的感应电荷增加,两个电极间的电势差逐渐提高,电子通过外电路从上表面电极流入下表面电极,在周期性外力作用下,会输出交流电。NM-TENG通过这样的工作机制可有效收集自然界广泛存在的机械能,为电子器件提供源源不断的绿色能源。
图11-48 (a)NM-TENG的结构示意图;(b)NM-TENG的发电原理示意图(www.xing528.com)
纳米纤维膜微/纳多级粗糙表面具有较大的有效摩擦起电面积,从而可以促进摩擦起电效应以提升设备的输出性能。图11-49(a)是PVDF/PDMS复合纤维膜的制备流程和相应SEM图。PVDF纳米纤维热稳定性好、孔结构可控且具有较强的疏水性和优良的摩擦电负性,但其机械性能较差,通过使用PDMS对其进行涂层改性可有效增强纤维膜的机械性能[132],同时利用NaOH对复合纤维膜进行刻蚀处理可引入更多二级纳米结构,进一步提升有效接触面积。碱刻蚀PVDF/PDMS复合纤维膜构成的TENG与未处理纤维膜构成的TENG相比具有更高的电输出性能。可能原因在于:一方面,经过PDMS表面涂覆的PVDF纤维膜表面依旧保留明显的纳米纤维粗糙结构,但是纤维间堆积变得致密,有效增加了摩擦层之间的接触面积;另一方面,经过NaOH处理后,PDMS分子链中非极性键Si—CH3部分转化成极性键Si—O,增加了纤维膜的负电荷密度,从而提高了TENG的电输出性能[133]。此外,酸刻蚀18C-PAN/PA6复合纤维膜是一种优良的摩擦电正性材料,其制备流程如图11-49(b)所示,在PAN纳米纤维膜表面涂覆PA6溶液以提高膜的机械性能,然后用HCl溶液刻蚀以引入更多二级纳米结构,最后再用18C对其进行化学改性以提高表面疏水性来适应环境湿度变化。此外,PA6分子链中含有酰胺键,在摩擦过程中更易获得正电荷[134-135],因此,经过PA6涂覆后的纤维膜具有更高的电输出性能。
图11-49 (a)电负性复合纤维膜的制备流程示意图及SEM图,插图为纤维膜水接触角的光学照片;(b)电正性复合纤维膜的制备流程示意图及SEM图,插图为纤维膜的水接触角的光学照片
功率密度和稳定性是衡量TENG性能的两个重要指标。如图11-50(a)和(b)所示,随着电路中负载电阻的提高,电流逐渐降低,电压逐渐增加,当负载电阻达到0.5MΩ时,NM-TENG的瞬时输出功率密度达到最大为14.8W/m2。为探究NM-TENG的稳定性,通过施加5Hz外力进行持续测试,结果如图11-50(c)所示,NM-TENG在连续工作6000次后,其短路电流基本保持不变,证明NM-TENG具有优良的电输出稳定性。
此外,还研究了NM-TENG在人类正常运动(例如,手掌击打,人行走或脚踏)时收集人体机械能的能力。如图11-50(d)和(e)所示,NM-TENG可有效收集人体的机械能,其中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可分别达到540V和110μA,相应输出电量可达到280nC。此外,为了量化NM-TENG的生物机械能量捕获能力,采用一个47μF的商业电容器来进行测试,在手掌击打条件下电容器在4.7s内充了2.86μC的电量[图11-50(f)],充电曲线显示NM-TENG可持续充电且充电速率较快[13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