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DTMS改性纳米纤维膜的优化研究

DTMS改性纳米纤维膜的优化研究

时间:2023-06-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6-11为涂层改性的8wt%CA纤维膜的FE-SEM图,可以看出材料中的微球/纤维共存结构并没有因为涂层改性而破坏。DTMS和TEOS在CA纤维膜表面发生水解缩聚反应从而构筑了疏水层。图6-1410wt%CA平滑膜的AFM图:未经处理原膜,DTMS涂层改性;10wt%CA纤维膜的AFM图;未经处理原膜,DTMS涂层改性

DTMS改性纳米纤维膜的优化研究

本研究中,采用醋酸纤维素(CA)(分子量40000)为纺丝原料,丙酮、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DTMS、正硅酸四乙酯(TEOS)为改性剂,制备CA平滑膜作为对比组,以摩尔比TEOS/DTMS/C2H5OH/H2O/HCl=0.5/0.1/20/11/0.008的比例制备溶胶—凝胶(Ⅰ),溶胶—凝胶(Ⅱ)为不添加DTMS的对照组

图6-11中(a)和(d)为CA平滑膜,(b)~(f)为CA纤维膜,可以直观地看出纤维膜具有纤维堆积而成的无规网状结构。从图6-11(b)可以看出无涂层改性的8wt%CA纤维直径分布较大且平均直径为183nm,同时,由于纺丝浓度低形成了微球/纤维共存的结构,这种结构是材料具有超疏水特性的重要因素之一[18]。图6-11(e)为涂层改性的8wt%CA纤维膜的FE-SEM图,可以看出材料中的微球/纤维共存结构并没有因为涂层改性而破坏。图6-11(c)和(f)分别展示了未处理与溶胶—凝胶(Ⅰ)处理后10wt%CA纤维膜的SEM图。可以看出随着聚合物浓度的增加,纤维膜中珠粒消失且纤维平均直径也增加到344nm,经过溶胶—凝胶(Ⅰ)处理后,纤维膜的形貌与结构未发生改变,但直径增加到了504nm,与此同时,纤维间的粘连程度也有显著的提升[28-29]

图6-11 (a)无涂层改性的CA平滑膜的FE-SEM图;(b)无涂层改性的8wt%CA纤维膜的FE-SEM图;(c)无涂层改性的10wt%CA纤维膜的FE-SEM图;(d)溶胶—凝胶(Ⅰ)涂层改性的CA平滑膜的FE-SEM图;(e)溶胶—凝胶(Ⅰ)涂层改性的8wt%CA纤维膜的FE-SEM图;(f)溶胶—凝胶(Ⅰ)层改性的10wt%CA纤维膜的FE-SEM图

图6-12 (a)10wt%CA纤维膜的XPS图;(b)溶胶—凝胶(I)涂层改性的10wt%CA纤维膜的XPS图

XPS分析可以用于检测纤维膜表面溶胶—凝胶(Ⅰ)层的存在。图6-12(a)和(b)分别对应图6-11(c)和(f),如图6-12(a)所示,未经表面改性的10wt%CA纤维膜表面的O/C摩尔比为2.54/1,经过溶胶—凝胶(Ⅰ)处理后,纤维膜表面的O/C/Si摩尔比为2.16/1/0.71。根据溶胶—凝胶(Ⅰ)处理液中各组分的比重(TEOS/DTMS=5/1),计算得到的C和Si的摩尔比为1/0.75,与XPS测得的纤维膜表面的C/Si摩尔比(1/0.71)相近,表明溶胶—凝胶(Ⅰ)成功固定在了纤维膜表面。

材料的疏水性可以用WCA与WSA进行衡量。图6-13(a)为CA平滑膜的WCA(62°),说明CA平滑膜具有亲水的特性[21]。经过溶胶—凝胶(Ⅰ)处理后,CA平滑膜WCA变成了103°[图6-13(b)],说明溶胶—凝胶(Ⅰ)表面改性使得材料由亲水向疏水转变,这主要是由于DTMS中含有CH基团,具有低表面能特性,但经过改性后的CA平滑膜还是没有达到超疏水的特性。图6-13(c)为CA(10wt%)纤维膜的WCA,可以看到WCA为0,这是由于CA表面的大量羟基使得水被纤维膜吸收[30]。DTMS和TEOS在CA纤维膜表面发生水解缩聚反应从而构筑了疏水层。如图6-13(d)和(e)所示,纤维膜的WCA分别达到了156°与153°,这是由于纤维膜表面较平滑膜表面更为粗糙,使得疏水角有了显著提升。图6-13(f)为溶胶—凝胶(Ⅱ)涂层改性的CA(10wt%)纤维膜的WCA,由于CA表面仅存在TEOS水解形成的亲水SiO2层,同时静电纺纤维膜具有一定粗糙度使得材料的WCA为0,这进一步证明了DTMS中的CH基团是提升材料疏水性的关键

图6-13 (a)CA平滑膜的水接触角;(b)溶胶—凝胶(Ⅰ)改性的CA平滑膜的WCA;(c)CA(10wt%)纤维膜的WCA;(d)溶胶—凝胶(Ⅰ)涂层改性的CA(8wt%)纤维膜的WCA;(e)溶胶—凝胶(Ⅰ)涂层改性的CA(10wt%)纤维膜的WCA;(f)溶胶—凝胶(Ⅱ)涂层改性的CA(10wt%)纤维膜的WCA(www.xing528.com)

除了材料的表面能之外,材料本身的粗糙度也影响材料的疏水性,为此进一步利用AFM表征材料表面的粗糙程度。图6-14为CA平滑膜与纤维膜的AFM图,由图可知,平滑膜表面光滑平整,粗糙度分别为94nm与61nm,纤维膜表面粗糙度分别为249nm与357nm,远远高于平滑膜的粗糙程度,这也证明了图6-13中改性后CA平滑膜的WCA小于纤维膜的WCA。

图6-14 10wt%CA平滑膜的AFM图:(a)未经处理原膜,(b)DTMS涂层改性;10wt%CA纤维膜的AFM图;(c)未经处理原膜,(d)DTMS涂层改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