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膳食不平衡导致的疾病与措施

膳食不平衡导致的疾病与措施

时间:2023-06-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肥胖常伴有高血压等疾病,因此应限制食盐摄入,每天以不超过6g为宜。糖尿病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性疾病。糖尿病的危害往往不在于疾病本身,而是久病之后引起的多系统损害,出现心血管、肾脏、眼、神经等组织的并发症,由此引发的病残、病死率仅次于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是目前尚未能根治而仅能控制的疾病。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环境因素主要与营养膳食有关。

膳食不平衡导致的疾病与措施

肥胖是一种营养不良性疾病,以体内过多堆积脂肪为特征。肥胖是能量摄入超过能量消耗而导致的,目前认为是多因素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易于发生退行性疾病。

一直以来,肥胖在西方发达国家广泛流行。但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成人超重率始终呈增加趋势,目前,我国体重超重者已达22.4%,肥胖者占3.01%,肥胖已成为21世纪人类社会医学和公共卫生学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一)肥胖的判断

常用的判断肥胖的指标是人体测量指标,包括身高、体重、胸围、腰围臀围、肢体的围度和皮褶厚度等。

1. 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

BMI是体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这一指标考虑了身高和体重两个因素,常用于对成人体重过低、超重和肥胖进行分类,不受性别影响。我国的分类标准是BMI>23.9为超重,BMI≥28为肥胖。

BMI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体脂的增加,适用于判定成人肥胖,但不用于判定发育水平。

2. 腰围(Waist Circuit,WC)

腰围测量简便实用,与身高无关,是腹内脂肪量和总体脂的一个近似指标。男性WC≥85cm、女性WC≥80cm为肥胖。

3. 腰臀比(Waist to Hip Ratio,WHR)

腰臀比是腰围和臀围的比值。一般认为WHR超过0.9(男)或0.8(女)可视为中心性肥胖,但其分界值随年龄、性别、人种不同而不同。

4. 身高标准体重

肥胖度(%)=[实际体重(kg)-身高标准体重(kg)]/身高标准体重(kg)×100%。

身高标准体重可用身高(cm)-105,或[身高(cm)-105]×0.9计算。

肥胖度≥10%为超重;>20%~29%为轻度肥胖;>30%~49%为中度肥胖;≥50%为重度肥胖。

(二)单纯性肥胖

单纯性肥胖指单纯由于营养过剩而造成的全身性脂肪过度积累,可排除遗传性、代谢性疾病、外伤及其它疾病等原因。95%的肥胖属于单纯性肥胖。

肥胖发生的原因包括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有学者认为多数肥胖的发生遗传因素只占30%~40%,环境因素是更为主要的因素。环境因素包括社会因素、个体的饮食习惯和行为心理因素等。

(三)肥胖的营养治疗

1. 控制能量摄入

肥胖的治疗原则是实现能量负平衡,对肥胖的营养措施首先是控制总能量的摄入,即饮食供给的能量必须低于机体实际消耗的能量,促使长期积存的能量被代谢掉,直至体重恢复到正常水平。

减少能量摄入应循序渐进,绝大多数肥胖人群应注意不低于1000kcal/d,否则会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甚至对身体造成损害。

在控制总能量摄入的同时,应保证合理的供能营养素比例,保证蛋白质摄入、限制脂肪摄入和适当减少碳水化合物摄入。需限制动物性脂肪、糖、巧克力及含糖饮料的摄入。

2. 保证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摄入

新鲜蔬菜水果是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重要来源,且能量较低,应保证摄入。肥胖常伴有血压等疾病,因此应限制食盐摄入,每天以不超过6g为宜。

3. 改正不合理的饮食习惯

改变暴饮暴食、无节制地吃零食、偏食等饮食习惯,一日三餐应定时定量,尤其是控制晚餐不过量。

营养改善不是治疗肥胖的唯一途径,必须结合积极的运动,控制饮食与运动双管齐下才是最佳的选择。

糖尿病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性疾病。由于胰岛素分泌和作用缺陷,引起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临床表现为“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饮、多食和消瘦乏力。糖尿病的危害往往不在于疾病本身,而是久病之后引起的多系统损害,出现血管肾脏、眼、神经等组织的并发症,由此引发的病残、病死率仅次于癌症和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是目前尚未能根治而仅能控制的疾病。目前全世界糖尿病的患病率都在增加,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正逐年上升。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

营养治疗是糖尿病五项治疗方法(营养、运动、药物、自我监测与健康教育)中最基本的方法。营养治疗的目标是通过合理的营养供给,减少急性和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危险,改进健康状况。基本原则是合理控制总能量,摄入一定的碳水化合物,控制脂肪尤其是饱和脂肪摄入,保证适量的蛋白质,调节矿物质平衡,保证充足的维生素。(www.xing528.com)

糖尿病患者的膳食应因人而异,根据病情特点、血糖和血脂水平等因素进行及时调整,食物选择和烹调方法尽量顾及患者的饮食习惯。

广义的心血管疾病是一组以心脏和血管异常为主的循环系统疾病,包括心脏和血管疾病、肺循环疾病以及脑血管疾病等。当前该组疾病中以动脉粥样硬化性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最为严重。

(一)高血压

高血压是以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心血管疾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不仅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而且可引起心、脑、肾并发症,是冠心病、脑卒中和早死的主要危险因素。

高血压是一种遗传多基因与环境多危险因子交互作用而形成的慢性全身性疾病,一般认为遗传因素大约占40%,环境因素大约占60%。环境因素主要与营养膳食有关。

大量研究显示,肥胖和超重是血压升高的重要危险因素,特别是向心性肥胖是高血压的重要指标。引起高血压的膳食因素包括高盐、低钾、低钙、低镁和饱和脂肪酸过多等,其中食盐摄入量与高血压的发生显著正相关

高血压的营养防治措施包括控制体重、避免肥胖和控制钠盐摄入。控制体重可使高血压的发病率降低,减轻体重一方面要限制能量摄入,另一方面要增加体力活动。在限制能量的范围内,应保证营养平衡。改善膳食结构主要是限制膳食中钠盐的摄入,应注意除食盐外,味精和食品添加剂中的钠盐。高血压患者的食盐摄入量应在1.5~3.0g,正常成人应在6g以内。此外,适当增加钾、钙的摄入,控制脂肪,尤其是饱和脂肪酸及胆固醇的摄入和限制饮酒亦有利于高血压的防治。

(二)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指血浆中胆固醇或(和)甘油三酯水平升高。高脂血症可由遗传因素引起,也可由膳食因素造成。

血脂的主要成分是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是疏水性物质,不能直接在血液中被转运,也不能直接进入组织细胞。它们必须与特殊的蛋白质和极性类脂一起组成亲水性的球状大分子脂蛋白,才能在血液中被运输,并进入组织细胞。脂蛋白主要由胆固醇、醇、甘油三酯、磷脂和蛋白质组成,绝大多数在肝脏小肠内合成,并主要经肝脏分解代谢。血浆中的脂蛋白主要是乳糜微粒(CM)、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

高脂血症是血浆中某一类或几类脂蛋白水平升高的表现,主要根据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浓度进行诊断。WHO建议将高脂血症分为五型,分型不同饮食建议亦不同。

Ⅰ型为先天性脂蛋白酯酶缺乏,对摄入的甘油三酯难以及时清除,血浆中外源性甘油三酯(CM)升高,饮食中要严格限制高甘油三酯食物。

Ⅱ型和Ⅲ型是血胆固醇升高,饮食中首先要严格限制高胆固醇食物。由于高甘油三酯食物亦含有较高的胆固醇,胆固醇消化吸收需要甘油三酯的存在,因此亦应限制高甘油三酯食物。同时还应限制酒精摄入。

Ⅳ型患者近年来增加较多,主要是内源性甘油三酯升高。导致内源性甘油三酯升高的原料是碳水化合物,所以其饮食要求是限制碳水化合物,对酒精和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食物的限制相对宽松。

Ⅴ型是先天性脂蛋白酯酶缺乏,机体同时出现高胆固醇和高甘油三酯(包括内源性甘油三酯)。饮食要求是限制高甘油三酯、高胆固醇食物,同时严格控制体重,戒烟、戒酒。

对所有高血脂症患者来说,科学的降脂应是一方面加强运动,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如果非药物治疗无效,则应服用可靠的降脂药物。饮食原则包括少食多餐、多吃蔬菜和水果、少吃高脂肪食物。

(三)冠心病

冠心病全称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最常见的类型,在发达国家被称为头号杀手,是世界范围内的主要死亡原因。我国的动脉粥样硬化呈上升趋势。

冠心病的发生是由于脂质代谢异常,血液中的脂质沉积在原本光滑的动脉内膜上,出现粥样斑块,这些斑块渐渐增多造成动脉腔狭窄,使血流受阻,导致心脏缺血,产生心绞痛

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是一个缓慢渐进的过程,患者从青少年起即开始有血管壁的脂肪条纹形成,至40岁左右病变的血管明显变窄,冠状动脉供血减少,并可能发生出血、溃疡、血栓等病改变,导致心绞痛、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猝死等临床症状。

虽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脂类代谢紊乱与其发病密切相关已是共识。因此其营养防治原则是在平衡膳食的基础上,控制总能量和总脂肪的摄入,限制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保证摄入充足的膳食纤维和维生素,保证摄入适量的矿物质和抗氧化营养素,饮食清淡,少盐少饮酒。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低骨量、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骼脆性增加和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疾病,分为原发性、继发性、特发性骨质疏松症三大类。女性发病多于男性,而且比男性出现的早,骨量减少的速度更快。骨质疏松的发生与年轻时峰值骨量的高低和年老时骨丢失速率关系密切。此二者均受遗传基因、营养状况、运动负荷及激素调控等因素的影响。

骨质疏松的预防比治疗更重要,我国居民膳食钙的摄入量偏低,提高钙的摄入对预防骨质疏松具有重要意义,应提倡乳制品和蔬菜的摄入。值得注意的是,营养因素只是骨质疏松发病的影响因素之一,运动可以减少钙从骨骼中的丢失速度,还可以得到阳光的照射,利于机体钙的代谢,对预防骨质疏松是必不可少的。

痛风是由嘌呤代谢紊乱和(或)持续性血尿酸增高所造成的一组异质性疾病。痛风表现为高尿酸血症、特征性关节炎和痛风石等,严重时可出现关节活动功能障碍和畸形,可因肾功能衰竭而危及生命。

痛风多发于40岁以上人群,男性多于女性,脑力劳动者发病率高。痛风患者大多超重和肥胖,特别是腹型肥胖;易并发糖尿病;约75%的痛风患者并发高脂血症;高血压患者中痛风发病率为2%~12%,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常并发高尿酸血症,因此痛风与营养因素有密切关系。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可随尿排出体外。人体的尿酸中外源性来源占20%,来自富含嘌呤或核蛋白食物在体内的代谢,内源性占80%,由体内合成的核酸分解而来。正常情况下,核酸经多种酶的限速作用,嘌呤产生的量和速度得以调控。这一代谢活动在肝、肾、小肠最活跃。血尿酸增高的主要原因包括肾尿酸排泄减少、尿酸生成增多和继发于其它代谢性疾病。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是遗传和先天性多种酶缺乏,影响嘌呤代谢的多个环节,使尿酸在血液中积聚。

痛风营养治疗的目的是减少尿酸生成,增加尿酸排泄,防治急性发作,减轻关节和肾脏损伤。其营养原则是低能量、低嘌呤、低脂肪、低蛋白质和多水分。高嘌呤饮食可以使细胞外液尿酸值迅速增高,诱发痛风的发作。为尽快终止急性关节炎发作,宜选用含嘌呤少的食物,以牛乳及其制品、蛋类、蔬菜、水果、细粮为主;在缓解期,可选用含嘌呤的食物,但应适量,尤其不要在一餐中进肉食过多;不论在急性或缓解期,均应避免含嘌呤高的食物。

肿瘤是细胞失去控制的异常增生而形成的异生物,可发生于许多器官组织,根据对健康和生命的威胁的程度可分为良性和恶性肿瘤。一般所说的癌症,泛指所有的恶性肿瘤。恶性肿瘤是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一种严重疾病,是目前人类三大死亡疾病之一。

肿瘤的病因至今尚未十分清楚,目前的共识是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大部分的病因与环境因素有关,吸烟因素占30%、饮食因素占35%、生育和性行为因素占7%、职业因素占4%、酒精因素占3%、地理物理因素占3%、污染因素占2%、药物和医疗过程因素占1%,以饮食因素比重最大。

膳食可以影响恶性肿瘤的启动、促进和进展,营养因素是肿瘤预防的重要手段。预计通过合理平衡的膳食可以预防全世界30%~40%的癌症。世界癌症研究会和美国癌症研究所提出了14条预防癌症的营养建议,具体内容包括食物多样化,主要选择植物性食物,如蔬菜、水果、豆类,并选用粗粮;避免体重过轻或过重;坚持体力活动,每天快步走或类似运动1h,每周至少参加活动量较大的运动1h;每天吃谷类、豆类、根茎类600~800g,尽量多吃粗加工的谷类,限制摄入精制糖;鼓励不饮酒;控制肉的摄入量每天在80g以下,最好选用鱼、禽肉替代红肉;限制脂肪含量高,特别是动物性脂肪含量高的食物。选择植物油,尤其是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氢化程度低的油;减少腌制食物和食盐摄入量,每天摄入食盐不超过6g;避免食用被真菌毒素污染又在室温下长期贮藏的食物;用冷藏或其它适当方法保持易腐败的食物;控制食物中的食品添加剂、农药及其残留物在安全限量水平以下;不吃烧焦的食物,尽量少吃火焰上直接熏烤的肉和鱼,以及熏制和烟熏的肉和鱼;一般不需要服用营养补充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