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于双层梯度检测的区分方法优化

基于双层梯度检测的区分方法优化

时间:2023-06-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龙滩地区多年实测资料显示,6~8月的月平均气温高于25℃,7月份极端最高气温达38.9℃,一般高温季节也多达35℃以上。气温是影响层面抗剪强度的主要因素,但并不是高温环境条件中的唯一因素。表3-3-8层面不处理时不同工况下的抗剪强度试验结果图4-32 钢管内、外部缺陷归一化衰减率分布图

基于双层梯度检测的区分方法优化

前面所述的基于中心频率、中心斜率和数字信号差分的三种方法均属于信号后处理方法,是对检测结果的进一步处理。这里,介绍一种基于传感器布置的双层梯度检测方法,它通过特殊的传感器阵列布置及其处理方法来区分缺陷的位置。具体实施方法为:从冗余检测出发,在法向上布置两层阵列磁敏感元件,实现两个特定间隔测点的梯度检测,并对得到的检测信号进行对比分析,然后利用内、外部缺陷的检测信号峰-峰值在提离方向上的衰减率进行评判。最后,构建出归一化衰减率作为评判参数来对缺陷的内、外位置进行评判。

1.内、外部缺陷检测信号的提离特性和双层梯度检测

当考虑不同的传感器提离值时,实际上检测得到的数字信号是关于不同提离平面上的一组信号序列。如图4-26所示,下面讨论漏磁场法向分量在不同提离值h下的检测信号峰-峰值变化规律,并将内、外部缺陷检测信号的峰-峰值分别记为Vinpph)和Vexpph)。

(1)Vexpph)和Vinpph)的提离特性 采用钢板进行内、外部缺陷提离特性试验,在其表面加工人工缺陷,分别有不通孔、横向刻槽以及斜向刻槽,如图4-27所示。用霍尔元件拾取漏磁场法向分量,通过改变霍尔元件与钢板表面之间的距离,即提离值h的大小,考察各人工缺陷在正面和反面检测时信号峰-峰值的差异。钢板漏磁检测试验平台如图4-28所示,试验钢板厚度、宽度和长度分别为9.6mm、100mm和1000mm,采用电火花机械加工方法制作人工缺陷,见表4-10,刻槽长度均为40.0mm,宽度均为1.0mm。磁化器采用穿过式直流磁化线圈,确保钢板被轴向磁化至饱和状态。

978-7-111-55859-0-Chapter04-40.jpg

图4-26 内、外部缺陷漏磁场法向分量信号波形

978-7-111-55859-0-Chapter04-41.jpg

图4-27 钢板上的人工缺陷

978-7-111-55859-0-Chapter04-42.jpg

图4-28 钢板漏磁检测试验平台

4-10 9.6mm厚钢板人工缺陷的深度与走向

978-7-111-55859-0-Chapter04-43.jpg

试验获得的人工缺陷正面检测和背面检测对应的峰-峰值Vexpph)和Vinpph)与提离值h之间的拟合曲线簇,如图4-29和图4-30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峰-峰值Vexpph)和Vinpph)的递减趋势虽然相同,但两者的变化速率则有明显区别,内部缺陷信号峰-峰值Vinpph)随提离值的增加递减平缓,而外部缺陷信号峰-峰值Vexpph)递减陡峭,当提离值大于1.0mm后,内、外部缺陷信号峰-峰值均呈现出平缓的变化趋势。

978-7-111-55859-0-Chapter04-44.jpg

图4-29 外部缺陷信号峰-峰值Vexpph)与提离值的关系曲线(正面检测)

978-7-111-55859-0-Chapter04-45.jpg

图4-30 内部缺陷信号峰-峰值Vinpph)与提离值的关系曲线(背面检测)

(2)双层梯度检测方法 根据Vexpph)和Vinpph)提离特性的不同,提出一种双层梯度检测方法,即沿着相同法线方向的不同提离值(h1h2)处布置两个测点,通过获取测点处缺陷漏磁场法向分量信号峰-峰值Vppz)在提离方向上的衰减率Rldh2-h1)作为评判指标,也即

978-7-111-55859-0-Chapter04-46.jpg

其中,衰减率Rld实际上是利用两测点的峰-峰值差ΔVpph)与两测点的提离值差Δh之比来实现的。当Δh足够小时,可以视为函数Vpph)在h方向上的梯度,由于检测元件具有一定厚度,两个测点间的间隔不可能无限小,实际应用中,只有当内、外部缺陷峰-峰值Vpph)的衰减率Rld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时,才有可能有效应用于内、外部缺陷的区分。为便于论述,对应于内部缺陷和外部缺陷检测信号,衰减率分别记为IRldERld

从图4-29和图4-30中可以看出,在不同提离值下,Vexpph)和Vinpph)的变化趋势仅在一定区域具有明显差异。在此区域,外部缺陷检测信号峰-峰值Vexpph)随提离值的增加剧烈减小,而内部缺陷检测信号峰-峰值Vinpph)的变化程度相对缓慢。

h分别取0.3mm、0.5mm、0.7mm时,将Vexpph)和Vinpph)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提离值为0.3mm与0.7mm时,内、外部缺陷峰-峰值衰减率有明显差异,见表4-11。

4-11 厚度为9.60mm的钢板衰减率计算值

978-7-111-55859-0-Chapter04-47.jpg

采用不同厚度的钢板进一步试验,缺陷参数和峰-峰值衰减率见表4-12~表4-15。(www.xing528.com)

4-12 厚度为8.0mm钢板上的缺陷及其峰-峰值衰减率

978-7-111-55859-0-Chapter04-48.jpg

4-13 厚度为14.7mm钢板上的缺陷及其峰-峰值衰减率

978-7-111-55859-0-Chapter04-49.jpg

4-14 厚度为17.2mm钢板上的缺陷及其峰-峰值衰减率

978-7-111-55859-0-Chapter04-50.jpg

4-15 厚度为23.7mm钢板上的缺陷及其峰-峰值衰减率

978-7-111-55859-0-Chapter04-51.jpg

通过大量对比试验可以发现,提离值分别取0.3mm与0.7mm时,内、外部缺陷衰减率差异较为稳定,无论缺陷形态特征如何,内、外部缺陷的衰减率均有较大差异。从上述列表中的数值可以看出,衰减率的量值并不随缺陷的其他特征(如裂纹的走向、形状等)的改变而发生大的变化。此外,随着被检测钢板厚度的加大,内、外部缺陷的衰减率差别更大。

2.内、外部缺陷位置区分特征量

对于相同尺寸的内、外部缺陷,在不同提离位置上的两个测点处得到的峰-峰值差值,外部缺陷信号明显大于内部缺陷信号。为此,提出归一化的峰-峰值差值,同时得到归一化衰减率Rld′,即

978-7-111-55859-0-Chapter04-52.jpg

其中,Vppz)对应外部缺陷时为Vexppz),对应内部缺陷时为Vinppz)。为便于表达,将外部缺陷和内部缺陷归一化衰减率分别记为ERld′和IRld′。实际检测时,用Rld′来辨别缺陷信号对应的是外部缺陷还是内部缺陷。

进一步,试验验证将归一化衰减率作为钢管内、外部缺陷区分标准的可行性,设计双层霍尔元件阵列封装检测探头,结构及实物如图4-31所示。采用厚度为0.3mm的聚甲醛片作为耐磨片,微型霍尔元件厚度为0.4mm,最终形成双层霍尔元件相对于钢管表面提离距离分别为0.3mm和0.7mm。选用厚度为9.35mm、外径为88.9mm的钢管作为试件,采用电火花及机械加工方法在钢管上加工内、外部缺陷,见表4-16,采用直流磁化线圈对钢管进行轴向磁化,检测速度保持稳定。

978-7-111-55859-0-Chapter04-53.jpg

图4-31 基于双层元件测量的钢管漏磁检测内、外部缺陷区分探头

通过试验数据计算归一化衰减率,见表4-16,并绘制成如图4-32所示的分布图。从图中可以发现,钢管中内、外部缺陷具有较明显的量值差异。该方法区分正确率高,然而探头系统较为复杂,需要更多的通道数来实现冗余检测,因此一般用于高品质钢管的检测。

4-16 ϕ88.9mm钢管内、外部缺陷归一化衰减率试验数据

978-7-111-55859-0-Chapter04-54.jpg

内、外部缺陷区分是钢管漏磁检测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它是内、外部缺陷实现一致性评判的基础,也就是要求无论缺陷处于钢管内部还是外部,相同尺寸的缺陷经过漏磁检测后必须获得相同的评价损伤量级。内、外部缺陷区分有很多方法,如基于缺陷信号中心频率、中心斜率和数字差分的后处理方法,以及基于双层梯度检测的冗余测量方法。当然,还可与其他无损检测方法进行联合检测,如漏磁检测与涡流检测方法,由于涡流只能检测钢管表面及近表面缺陷,与漏磁检测方法联合之后可以对缺陷的位置进行正确判断;还有漏磁与超声复合检测方法,超声检测可根据声波的传递速度和传递时间来判断出缺陷位置。

每种内、外部缺陷区分方法都各有优缺点,没有一种方法可100%正确区分。在选择缺陷区分方法时,要根据检测要求、工件特性、缺陷类型、使用工况以及设备成本来选择合适有效的内、外部缺陷区分方法。

978-7-111-55859-0-Chapter04-55.jpg

图4-32 钢管内、外部缺陷归一化衰减率分布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