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地热能、波浪能、洋流能、潮汐能以及海洋表面与深层之间的热循环等。新能源理论储量都十分可观[2],但其资源普遍存在分散、间歇、能量密度低等问题。当前,风电和光伏发电已具商业开发竞争力,其他新能源的利用技术尚不成熟,商业应用尚待时日。
近年来,随着各个国家相应政策的支持以及关键技术的逐渐成熟,世界新能源发展速度加快。据《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7版显示,2016年世界可再生能源继续保持最快的增长速度,增长了12%,虽然低于15.7%的可再生能源10年平均增长水平,但这仍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年增加量(增加了5500万t油当量,超出煤炭消耗量的减少量)。我国可再生能源消费全年增长33.4%,仅仅10年间,我国可再生能源消费在全球总量中的份额便从2%提升到了2016年的20.5%。(www.xing528.com)
与此同时,由于我国在新能源建设过程中主要关注资源而忽视市场,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行业普遍遭遇并网难问题,造成规模过剩,导致发电难以送出,弃风、弃光问题突出。为解决我国新能源并网问题,2017年,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解决弃水弃风弃光问题实施方案》,制定了可再生能源消纳的全方位解决方案,使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根据我国能源局公布的统计数据[3]显示,2017年,全国弃风电量419亿kW·h,弃风率12%,同比下降5.2个百分点;弃光电量73亿kW·h,弃光率6%,同比下降4.3个百分点。尽管可再生能源的消纳有所改善,但想完全解决我国弃风弃电现象,仍面临挑战。我国在跃升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可再生能源消费国的同时,更要意识到提升新能源的消纳比例仍是我国能源面临的问题之一,能源技术的提升和能源体制的完善(如新能源补贴政策等)已成为重中之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