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马其顿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希腊大帝国时,在意大利半岛台伯河流域又兴起了一个国家,它历经600年左右的发展终于成为强大的帝国,这就是罗马大帝国。它于公元前146年征服了希腊本土,公元前30年击败埃及的托勒密王朝,自此,原来为希腊所统治的广大地区,包括希腊本土,全部归入罗马帝国的版图。罗马成为希腊之后的西方政治﹑文化的中心。古罗马的简史见表9-3。
表9-3 古罗马历史简表
罗马是靠武力征服世界的国家,国家崇尚武力,因此文化的发展较落后。罗马的文化承袭了希腊文化,并融会了东方文化,在屋大维统治时期成为古罗马文化的黄金时代。又由于罗马人主要依靠农业为生,在同大自然的斗争中养成了一种求实精神,这种务实的人文精神,影响到服装的设计和穿着。古罗马服装少有自己的创造而多了一些模仿。此外,罗马是贵族专政的共和国,也是最有秩序的阶级社会,等级差别特别强烈,文化艺术多为贵族服务,服装也是更多地表现出贵族们的情趣爱好,与希腊服装相比有着更明显的贵族等级化倾向,奢侈而华丽 (图9-34)。
1. 男子主要服装
(1)托加(toga):托加是当时世界上最宽大的服装,也是罗马最具代表性的服装。托加作为罗马人的骄傲,曾经是向世界炫耀的一种象征,在王政时代男女都可穿,而到共和国时代,成为男子的专门服装。到帝国时期,成为仪礼服,形制也变得奇大无比,穿着时要别人辅助才行,于是成为有权势者的专用服。当帝国衰落时,托加也变得小了,之后又变成带状,至公元7~8世纪消失。
托加形状为椭圆形,竖长为身长的3倍,横宽为身长的2倍。穿法是先从长轴对折,再以直边为内侧,把2/3经左肩披向身后,从右胁下绕过至前,搭到左肩上,多余部分垂于肩后,最后把胸前的一端稍稍提出,形成衣褶,也宽松了衣身。这是贵族们的着装形式,一般平民多用一块半椭圆形的布来完成 着装。托加一般为羊毛织物,厚重又肥大,其褶裥也十分沉重而有 深度,整体外观显得庄重而高贵。男子身着宽博厚重的托加,显得威武神气而又高傲。
古罗马的阶级等级观念十分严重,托加成为等级象征服装后,分化出不同类别,表示不同的社会地位或职业。托加类别见表9-4。
图9-34 罗马武士
表9-4 古罗马托加类别简表
图9-35 古罗马着托加的男子石雕
图9-36 托加穿法示意图
在古罗马,紫色象征着高贵,而白色象征纯洁正直。所以这两种颜色的应用最为常见。一般市民的外衣是羊毛的天然白色,无装饰。上层社会则用丝绸为衣料,有紫色边饰,元老院议员的袍服上有两条宽宽的深红色装饰带,这种显示身份的有条纹的衣服,后来演变为教会神职人员的专用服装。高级官吏﹑将军和皇帝的外袍则为紫色袍身,并用金线刺绣出纹饰(图9-35﹑图9-36)。
(2)丘尼卡(tunica):tunica一词源于拉丁语,本意是贴身内衣,在罗马泛指上衣。形式上是一种有袖﹑宽敞的袋状贯头衣。男子多用羊毛织物,女子则为相对轻薄的亚麻布制成。外衣托加直到共和制末期仍为罗马人的主要服装,后发展到过于庞大,日常穿用不便,这样丘尼卡成为日常主要服装。贵族们的丘尼卡普遍较长,且在前后身有紫红色的纵条纹装饰,以其宽窄标识官阶大小。丘尼卡用两片毛织物构成,留出领口和袖口,在两侧和肩部缝合,袖长可及肘,衣长则男子及膝,女子及踝。一般系有腰带,腰下形成自然的衣褶。腰带有宽有窄,皆白色,于室外活动时使用(图9-37﹑图9-38)。
2. 女子主要服装
(1)斯托拉(stola):公元前4世纪前后,罗马女子服装在希腊文化的影响下,出现模仿雅典女子的爱奥尼克式希顿样式的服装风潮,其中就有斯托拉。这种女子外衣在肩臂部以别针固定,颜色以红﹑紫﹑黄﹑蓝为主,用金黄色线刺上纹饰,为已婚女子和有罗马市民权的女子穿用。斯托拉一般穿在丘尼卡外面,系上腰带,有时在乳下和低腰处各系一条(图9-39)。
图9-37 内着丘尼卡外穿托加的古罗马男子
(2)帕拉(palla):这是一种披肩外衣,与希腊的希玛纯一样,穿在丘尼卡或斯托拉外面。多为毛﹑麻织物,有紫﹑红﹑蓝﹑黄﹑绿等色。在公元2世纪时,帕拉还打开包头兼作面纱用(图9-40)。
(3)胸带与三角裤:在公元3~4世纪时期,罗马女子参加体育竞赛时,穿出了固定乳房的胸带和便于运动的三角裤衩,这种装束和两千年后出现的比基尼泳装极为相似,体现出罗马人对体育的开放观念和服装务实思想(图9-41)。
图9-38 着丘尼卡的男子
图9-39 着斯托拉的女子石雕
图9-40 着帕拉的女子石雕
图9-41 胸带与三角裤
(www.xing528.com)
图9-42 古罗马发式
3. 装扮与饰物
罗马城很早就出现了理发这种行业,在大街小巷里的理发店中,有无数的男子在这里消磨时光,他们对自己的发式极为重视,因此罗马人的发式非常丰富。同样女子们也花大量时间进行化妆,一些贵族妇女还专门养了女奴,分工为主人做一些美容健身性质的护理工作,如浴后按摩﹑涂抹护肤品﹑修饰手足﹑梳理头发﹑制作发型﹑修眉染发﹑熏衣熏体等,凡能用于身体和面容的工序,可能都考虑到了。罗马人的化妆品有铅白粉﹑胭脂﹑面脂﹑染发料﹑假发﹑香料之类。女子的发式也十分美观,与男子发式争妍斗奇,今天看起来都颇具艺术欣赏价值(图9-42)。
值得一提的是,罗马人将埃及人戴戒指的风俗保存下来,并不断赋予某种象征意义。在罗马帝国时期,规定平民只能戴铁戒指,而贵族才能戴金戒指;结婚时,男女必须将戒指戴在左手无名指上,表示双方对婚姻的尊重。罗马人对戒指十分喜好,富有者为炫其富,在手指上戴好几个戒指,甚至脚趾上也戴有宝石戒指。
耳饰中以宝石为主,往往是中间一颗大宝石,下垂三颗小宝石,行走时,小宝石晃动时发出悦耳的声音。
至于鞋靴,罗马人从务实为出发点,把鞋和衣同等看待,并附加上某种社会意义,如平民穿未鞣制的生牛皮做成的凉鞋,用皮条编成的短靴只许有公民权的人穿,而奴隶不能穿。贵族和元老院议员的皮鞋是用小牛皮做的,十分柔软,并在鞋面上装饰有宝石。帝制以前,一般鞋是黑色的,后来染成白色,皇帝的鞋则用红色的皮条编制而成。
本章综评
西方服装的源头和西方文化一样,总是追溯到古埃及和古西亚的两河流域,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因为地理位置所决定;另一方面是该地区经济与政治的发展变化而造成。在几千年的历史变迁中,以地中海为中心的周边地区和国家的人民,先是在各自的地理范围内生活与发展,随着生产力的不断进步以及国家内部政治矛盾的不断激化,势必发生对外扩张的战争行为。于是在这个地区出现数千年的大变革,国家的消亡与产生,国土的沦丧与扩大,民族的灭亡与融合,文化的交融与传承,最终在欧洲形成古典的文化形态。在这种文化形态中,可以清晰地触摸到古埃及和两河流域的文化脉络,而服装也是这一文化脉络中的一根清晰的线条。埃及女子的筒形衣,波斯人的坎迪斯、克里特岛女子的紧身上衣与钟形裙、希腊的希顿和希玛纯、罗马的托加和丘尼卡都是这一时期服装的代表,而且彼此之间有着本质上的联系。希腊的希顿、罗马的托加与埃及的多莱帕里、巴比伦的卷衣可说是一脉 相承。
古希腊服装具有一种纯真的美感,它没有宗教的浸染,没有豪奢的炫耀,简洁中透露出人体最淳朴的美。其中希顿是代表,这种最简单的衣装,对罗马以致后来许多国家的服装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罗马的托加,就是对希顿的继承。之后在数千年的服装史中,一次次的周期性地复兴古希腊服装的传统,不仅表明了古希腊服装的长久生命力,也表明了在人类对古代优秀文化的不断追寻与回味中,最有审美价值的东西,往往是最简单而又含义最深的东西。比较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服装,可以发现他们的审美差异和民族性格差异。古希腊人的开放和浪漫气息,在希顿中流露出来,古罗马人的封闭与务实精神也从托加中感受得到。古希腊人服装体现出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对人体美的关注,而古罗马人的服装则表现出一种对帝国权威的自恋和创造力的贫乏,关注的是服装的形式和社会。用大量的服装材料来表现着衣者的权威和富有。
当我们注目西方服装史时,不能回避这一段曾经辉煌过的历史,从最古老的服装形态中,去发现服装最本质的因素,寻找出那些令今天人们都不能不动心的服装发展的动因,并为后来西方服装的发展变化规律求证出最近于真理的答案。
思考题
1. 名词解释:卡吾那凯斯,腰衣,持蛇女神像,希顿,希玛纯,斯托拉。
2. 简述古代西亚,北非服装的种类与特点。并举例分析它们对古代欧洲服装产生了怎样的 影响?
3. 举例说明古希腊的服装样式及其特点,并比较希顿的两种样式的形制与审美特点。
4. 简述托加的形制类别及特点在各个时期的变化,为什么说它的变化与罗马帝国的兴衰紧密 相连?
5. 试述古希腊与古罗马服装的联系与区别。
6. 在正确理解欧洲古典主义风格的基础上,进行模拟服装设计。
基础理论与应用训练(西方部分)——
中世纪服装
课题名称:中世纪服装
课题内容:拜占庭服装
5~12世纪的西欧服装
哥特式服装
课题时间:3课时
训练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深刻认识中世纪服装在西方服装发展史中的特殊地位,充分把握西方服装从古代向近代,从宽衣向窄衣,从平面向立体转折的关键因素。
教学要求:1. 掌握拜占庭服装艺术的特点。
2. 了解民族大迁徙和十字军东征对西方服装的影响。
3. 重点掌握哥特式服装艺术的特点及意义。
【注释】
[1]持蛇女神像:出土于爱情海南部克里特岛的雕像,她头戴高冠,身穿敞领紧身衬衣,长裙层叠,以小围裙束腰,与欧洲文艺复兴以后的女子服装样式相似,充分显示形体曲线,在世界服装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2]希顿(chiton):古代希腊常见的一种缠身束腰长衫,有两种式样:一是多利奥式(dorico),另一是爱奥利克式(ionico)。用羊毛和亚麻制造,色彩单纯,穿着时讲究衣服的褶皱变化,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