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鸦片战争后传统服制的动摇

鸦片战争后传统服制的动摇

时间:2023-06-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西方文化开始进1. 不按等级制度着装鸦片战争轰开了国门,西方文化如潮水般冲进了大清帝国,清代的冠服制出现了动摇,人们开始突破旧有的着装规范,而不按品级穿戴。上海是开埠最早的城市,经济发展居全国之首,接受西风为最先,所以服装的变异对服制的动摇也是最先。但风气已成,清王朝的服制已开始动摇。在妇女中,则出现了不缠足的运动。

鸦片战争后传统服制的动摇

服饰发展到晚清,已经出现变革的倾向。西方文化开始进

1. 不按等级制度着装

鸦片战争轰开了国门,西方文化如潮水般冲进了大清帝国,清代的冠服制出现了动摇,人们开始突破旧有的着装规范,而不按品级穿戴。团蟒之纹﹑四开之袍已不能严格地标志等级,民间也不再遵制禁穿金绣﹑彩绣﹑狐皮等服装。光绪年间,原为一二品官所披的红色风兜,在上海等地却随处可见。上海是开埠最早的城市,经济发展居全国之首,接受西风为最先,所以服装的变异对服制的动摇也是最先。以致皇帝下谕曰:“国家制服,等秩分明。习用已久,从未轻易更张。除军服警服因时制宜,业经各该衙门遵行外,所有政界﹑学界以及各色人等,均应恪遵守,不得轻听浮言,致滋误会。”但风气已成,清王朝的服制已开始动摇。王韬在《瀛濡杂志》中说:“近来风俗日趋华靡,衣服潜侈,上下无别,而沪上尤甚。洋泾浜负贩之子,猝有厚获,即御狐貉,炫耀过市。”这种官服逾制,民服失禁的现象,是清代服装变革大潮的先兆。

2. 新思想人士主张剪辫放足

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派遣留学生赴欧洲各国及美﹑日等国学习,这些留学生接受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同时,也在思想和生活方式上受到熏染。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他们憎恨清政府的腐朽无能,纷纷剪去辫发,改穿西服,一时掀起剪辫易服的风潮,在国内产生强烈的影响。在妇女中,则出现了不缠足的运动。康有为在广东南海首创《不缠足会草例》,后又在广州成立妇女“不缠足会”,逐渐推行到上海﹑天津﹑北京等地。他们规定入会者所生女子不得缠足,所生男子不得娶缠足女子;已缠足女子,八岁以下者一律放足。提倡“天足”,不仅是对女性身体上的解放,更重要的是对女性心理上的解放,更是对封建意识和陋习的严峻挑战,得到广大妇女和男士的响应。(www.xing528.com)

图8-1 晚清留短发的中年男子

这种身体上剪辫放足的行为,直接影响到服装中的首服和足服的变化,进而形成了服装观念上的更新,也成为整个社会文化变革的组成部分(图8-1﹑ 图8-2)。

图8-2 在上海的女子天足会会场(晚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