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市井中曾流行过一种称为曳(sǎn)或称一撒的长衣,用苎丝纱罗制成,大衣襟,两袖宽搏者多,也有短袖和无袖的。后背为整片,前片则分为上下两截,以腰际为界,腰下部分打有细裥,裥在两边,中留空隙。曳先为官吏便服,后演变为士大夫阶层的常服,宴会之时多服之。与曳相似,腰际无横线,称为道袍。明王世贞《觚不觚录》载:“衣中断,其下有横折,而下复竖折之,若袖长则为曳;腰中间断,以一线道横之,则谓程子衣;无线导者,则谓之道袍,又曰直掇。此三者,燕居之所常用也。近年以来,忽谓程子衣﹑道袍皆过简,而士大夫宴会必衣曳。”在明代风尚中,一种鹤氅也常被人们穿着,鹤氅是“鹤氅裘”的省称。以厚实的织物为主,中纳絮棉;或质以皮,一般多用于冬季出行时穿着(图7-42)。
清代平民袍服为平袖无衩,俗称一裹圆或一箍圆。因袖口为平口,不符清代礼仪,所以士庶男子行礼时另备一副马蹄袖,以纽扣连于袖口,行礼毕则可解下收起。
图7-41 明清时的男子小帽(www.xing528.com)
男子鞋履,明代有文人武士之分,儒生多穿镶鞋,以黑缎制成,鞋头和鞋跟镶有皮革,结实而又美观。武士或出力之人另穿麻编鞋,鞋上有耳襻,穿绳子以系于足。普通人多穿蒲鞋,鞋口大,穿着方便,江南陈桥所产最负盛名,称“陈桥鞋”。范廉《云间据目抄》卷二载:“宕口蒲鞋,旧云‘陈桥’,俱尚滑头,初亦珍异之。结者皆用稻柴心,亦绝无黄草。自宜兴史姓者客于松江,以黄草结宕口鞋甚精,贵公子争以重价购之,谓之‘史大蒲鞋’。此后宜兴业履者,率以五六人为群,列肆郡中,几百余家,价始甚贱,士人亦争受其业。”记载了蒲鞋的起始和发展。至清代蒲鞋在南方汉族男子中仍广为穿用。此外,人们在雨天外出时还常穿着木屐(图7-43)。
图7-42 明代男子服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