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元代蒙古族服装:特色质孙服及其他男女服饰

元代蒙古族服装:特色质孙服及其他男女服饰

时间:2023-06-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7-10金代女裙元建国于1271年,在南宋末年,是北方蒙古族所建政权。蒙古族的质孙服也是其民族特色之一,质孙为音译,汉译一色衣。质孙服原为戎衣,后转为宫中礼服。蒙古族的服装民族特征尤为突出。图7-11元代男女服饰纵观辽金元少数民族服装,除了受汉文化一定影响之外,本民族服装的形式和取色,与其生活的环境﹑文化的水平有紧密关系。

元代蒙古族服装:特色质孙服及其他男女服饰

图7-10 金代女裙(出土实物)

元建国于1271年(当时称“蒙古国”,1279年改国号为“元”),在南宋末年,是北方蒙古族所建政权。蒙古族最先生活在黑龙江,逐渐迁徙至漠北各地,后由成吉思汗统一各部落,由其孙忽必烈开平(今属内蒙古)建国。元先与南宋结盟灭了金,后挥戈南下一举荡平了南宋的江山,统一了 全国。

蒙古族的服装民族特征尤为突出。男子长袍,圆领大摆,腰部缝以辫线,制成宽围腰,或钉成排纽扣,下摆折成密裥(jiǎn,衣褶)。首服则冬帽夏笠,色与服同。女袍服为左衽窄袖,内着套裤。裤无腰无裆,以带系于腰间。女子首服以顾姑冠最有特色,顾姑为音译,也有译作姑姑﹑固姑等。据《黑鞑事略》所述:“姑姑制,画木为骨,包以红绢金帛。顶之上,用四﹑五尺长柳条或银枝,包以青毡,其向上人,则用我朝翠花或五彩帛饰之,令其飞动,以下人,则用野鸡毛。”从现存画像中可以见其形制,高耸二尺,大有傲视群冠之概。又据法国教士鲁布鲁克的《东行记》记载:“他们有一种称之为波克(即顾姑)的头饰,用树皮或他们能找到的类轻物质制成,而它大如两手合掐,高有一腕尺多,阔如柱头……贵妇们在她们的头上戴上这种头饰,用一条巾把它向下拉紧,为此在顶端为它开一个孔,并且她们把头发塞进去,将头发在她们的脑后打成一个髻,把它放进波克中,然后她们把波克紧拉在颚下。”鲁布鲁克是元代来华的外国人,所记顾姑的戴着方法十分可信(图7-11)。(www.xing528.com)

蒙古族的质孙服也是其民族特色之一,质孙为音译,汉译一色衣。形制为上衣连下裳,衣式较紧窄,下裳较短,腰部有多襞(bì,衣褶)积,肩背之间贯以大珠。质孙服原为戎衣,后转为宫中礼服。每逢内廷大宴,天子百官皆着质孙服,其制式因职而异,但冠帽衣履须用一色,不得有异。元代柯九思《宫词十五首》之一:“万里名王尽入朝,法官置酒奏萧韶。千官一色真珠袄,宝带攒装稳称腰。”自注说:“凡诸侯王及外番来朝,必赐宴以见之,国语谓之质孙宴。质孙,汉言一色,言其衣服皆一色也。”据《元史·舆服志一》载:“天子质孙……服红黄粉皮,则冠红金答子暖帽。服白粉皮,则冠白金答子暖帽。服银鼠,则冠银鼠暖帽,其上并加银鼠比肩。”由此可见一斑。

图7-11 元代男女服饰

纵观辽金元少数民族服装,除了受汉文化一定影响之外,本民族服装的形式和取色,与其生活的环境﹑文化的水平有紧密关系。这些北方游牧民族都处于较低级的社会阶段,服装的实用功能为其主要内容,御寒﹑征战﹑狩猎﹑劳作导致服饰简朴,色彩单一,造型不求装饰,而窄衣紧袖更能体现实用功能。女服中顾姑冠﹑铁圈衬裙﹑后衣曳地尺余的服饰现象,则表现了贵族女子不事劳作的生活状态。北方游牧民族在服饰工艺上都偏落后,不能从色彩﹑质料﹑图案方面来美化服饰,便转向外部造型,或加高首服,或扩大裙摆,或延长衣裾,从而形成有自我特色的民族服饰,这种处理方法是值得肯定和借鉴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