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胡风盛行:从战国到五代宋初的服饰文化影响

胡风盛行:从战国到五代宋初的服饰文化影响

时间:2023-06-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早在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就曾引进胡服,进行“胡服骑射”的服装及军事改革,收效极大。至南北朝时,胡服的优点被汉服吸收,紧身适体,一时成为时代的新宠,朝野以着胡服为尚。隋唐时,胡服更为普及,不仅男子喜着胡服,妇女也竞相胡服骑行以为美。写出唐代胡风之盛,以女子为最的事实。而回鹘装中的窄袖折领长袍却一直流行至五代宋初的士庶妇女中,足见民族服饰对中原服饰文化影响的深远。

胡风盛行:从战国到五代宋初的服饰文化影响

图6-38 唐代男女胡服

中原地区汉民族对西部和北方游牧民族称为“胡人”,凡这些民族的事物,皆以胡字冠于前,所以胡人之服饰,称为“胡服”。早在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就曾引进胡服,进行“胡服骑射”的服装军事改革,收效极大。胡服的便利和适体受到中原地区的欢迎,胡人的其他生活﹑艺术也逐渐随着民族的融合而进入中原,被汉人接受。东汉灵帝对胡人器物尤为喜爱,《后汉书·五行志》说:“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胡空侯(即箜篌,一种丝弦乐器)﹑胡笛﹑胡舞,京都贵戚皆竞为之。”至南北朝时,胡服的优点被汉服吸收,紧身适体,一时成为时代的新宠,朝野以着胡服为尚。沈括梦溪笔谈》说:“中国衣冠,自北齐以来,乃全用胡服,窄袖绯绿,长靿靴,有蹀躞带,胡服也。窄袖利于驰射,短衣长靿,皆便于涉草。所垂蹀躞,盖欲佩带弓剑﹑帉帨(一种佩巾)﹑算囊﹑刀砺之类。”隋唐时,胡服更为普及,不仅男子喜着胡服,妇女也竞相胡服骑行以为美(图6-38)。

图6-39 隋唐穿胡服的各种人物像(www.xing528.com)

图6-40 唐回鹘

唐时盛行的胡服样式还包括外国如波斯阿拉伯等西亚国家的服饰,显得更加多姿多彩,为本来绚丽的唐代服饰又增添一笔浓艳的色彩(图6-39)。

从大量传世和出土的唐人画像与雕塑中,可以看到唐代妇女的胡服通常是由锦绣帽﹑窄袖袍﹑条纹裤﹑软锦靴组成套服。衣式为对襟﹑翻领,领口﹑袖口与衣襟大多缘一道宽边,腰系革带,附缀几条小带。此外唐代宫廷及贵族妇女喜穿回鹘(hú)装。回鹘原称回讫,为西北地区少数民族,今维吾尔族前身,唐时与中原汉民族交流频繁,其妇女服装传入中原,颇受宫中妇女青睐。回鹘装的特点是上衣宽大,下长曳地,翻折领,窄袖,下衣为长裙,腰际束带;领袖皆有纹饰,多为凤衔折枝花纹;头梳椎状回鹘髻,戴桃形金凤冠,有珠玉镶嵌,插有簪钗,耳旁和颈部也佩戴金玉首饰;足穿翘头软锦鞋,从服装形式看,是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大唐文化的综合产物。中唐诗人元稹在《法曲》诗中描绘:“自从胡骑起烟尘,毛毳(cuì)腥膻满咸洛。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火凤声沈多咽绝,春莺啭罢长萧索。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写出唐代胡风之盛,以女子为最的事实。而回鹘装中的窄袖折领长袍却一直流行至五代宋初的士庶妇女中,足见民族服饰对中原服饰文化影响的深远(图6-4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