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唐代女子的自然面妆风尚与梅花妆的流行

唐代女子的自然面妆风尚与梅花妆的流行

时间:2023-06-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贵族妇女的崇尚自然波及下层妇女的喜好,最终形成时代的风尚,唐代女子的面妆就具有明显的这个特点。如果不施胭脂,仅以铅粉敷面,则称白妆,常见于年轻寡妇,但也被贵妇所仿效。此时对画眉的重视远远大于面妆,贵族妇女可以不施粉脂,但必定要画眉。可知花子最初为掩面部受黥刑后的痕迹,后来发展为一种面部美妆。花子纹样多剪作梅花形,四瓣﹑五瓣皆有,此称梅花妆。

唐代女子的自然面妆风尚与梅花妆的流行

古代妇女对面部的修饰也尤为重视,自周代就有“傅粉以饰面”的记载。最初以粉脂着于面部,之后逐渐发展为敷粉﹑涂脂﹑贴钿﹑点唇﹑画眉等许多花样,加之头饰的装扮,其繁复程度可想而知。这也是由于古代女子无社会职业,有大量时间在闺中打发的社会现状而形成的一种女性化特征的文化现象。贵族妇女的崇尚自然波及下层妇女的喜好,最终形成时代的风尚,唐代女子的面妆就具有明显的这个特点。

这个时期的面妆可分敷面﹑画眉﹑点唇﹑贴面四大类,简介如下:

1. 敷面

在面颊上予以化妆,多以粉脂为主,用红粉着颊者为红妆,又称桃花面,着妆后面部艳若桃花,在唐代许多画中可以看到这种红妆女子。李白《浣纱石上女》:“青娥红粉妆”﹑杜甫《新婚别》:“对君洗红妆”﹑王建《宫词》:“射生宫女宿红妆”,都是对不同阶层女子红妆的描述,足见红妆之风波及之远。如果不施胭脂,仅以铅粉敷面,则称白妆,常见于年轻寡妇,但也被贵妇所仿效。白居易《江岸梨花》中:“最似孀闺少年妇,白妆素袖碧纱裙。”虽是写梨花,但用作比喻的女子正是白妆寡妇的装束;在额头涂以黄粉的化妆称为额黄,有的在眉心画一新月形。卢照邻长安古意》写道:“片片行云着蝉鬓,纤纤初月上鸦黄。”鸦黄即额黄,另有鹅黄﹑蕊黄﹑宫黄﹑约黄﹑花黄等名称;在面颊两侧的酒窝处点画胭脂颜料,称为靥妆,以黄色点出星辰或新月,叫黄星靥,如唐《酉阳杂俎》:“近代妆,妆靥如射月,曰黄星靥。”五代和凝《山花子》:“星靥笑偎霞脸畔,蹙金开襜衬银泥。”都记载描绘了这种面妆。有的绘成花纹形﹑圆形﹑杏核形,用色也有红﹑绿不等;此外在太阳穴绘红色的弯弓形状的叫斜红,又称晓霞妆。

图6-29 唐代眉形

(www.xing528.com)

图6-30

2. 画眉

唐代女子画眉之风较以往更为盛行,连儿童都以画眉为时尚。李商隐有诗云:“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写出晚唐女子画眉已在儿童中产生的影响。此前白居易有诗写道:“婵娟两鬓秋蝉翼,宛转双娥远山色。”写淡眉如山之妆;李贺有诗:“上客留断缨,残娥斗双绿。”写眉色青绿之妆。此时对画眉的重视远远大于面妆,贵族妇女可以不施粉脂,但必定要画眉。如杨贵妃的三姊妹中有一位封为虢(ɡuō)国夫人,自负美艳而不化妆,常常素面朝见天子,杜甫诗写道:“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都嫌脂粉涴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后来有“素面朝天”一词,就源自这个典故。唐玄宗有“眉癖”,尤好妇人美眉,曾令画工画《十眉图》,致使女子画眉成风。唐代妇女的眉式多为柳叶状,所称柳叶眉,“芙蓉如面柳如眉”(白居易《长恨歌》诗句)即是典型的唐代美女形象。此外还有月眉﹑阔眉﹑八字眉﹑桂叶眉﹑蛾翅眉等,顾名思义,可以知其眉式(图6-29)。

3. 点唇

用唇脂涂于嘴唇上也是唐代妇女化妆的重要形式。人的唇有大小厚薄之分,点唇则可以掩饰唇的不足,凸显人们皆以为美的唇形。唐代点唇往往先用妆粉把唇涂抹成白色,再用唇脂画出唇形,名目也颇多,如石榴娇﹑大红春﹑小红春﹑嫩吴香﹑半边娇﹑媚花奴等。唇色多以大红色为主,也有浅红﹑黑褐的。白居易家伎樊素之唇极美,被人奉为标准,有“樱桃樊素口”之称。

4. 贴面

这是一种将薄片状的饰物贴于面部不同部位的化妆形式。有一种名为花子,又称花钿,是以金银等材料制成薄片,剪刻出花卉﹑鸟等纹样,贴在额头﹑眉心﹑两颊等处。《酉阳杂俎·黥》:“今妇人面饰用花子,起自昭容上官氏所制,以掩点迹。”可知花子最初为掩面部受黥刑后的痕迹,后来发展为一种面部美妆。花子纹样多剪作梅花形,四瓣﹑五瓣皆有,此称梅花妆。此形式传承久远,至明清仍有女子或幼童于眉心点一红印,就是梅花妆的遗存,此外面靥[3]妆也是唐代妇女常用的妆扮(图6-3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