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以前,我国的织染技术就已达到很高水平,战国和汉代时期花纹绚丽色彩斑斓的丝织品,至今仍被赞为艺术珍品,有立体感的彩色绒圈锦是汉代织染技术的杰出代表。到了隋代,又创造出用木板雕出花纹,然后将布夹入加以染色的技术,并能用多套色镂空版印花,使织染品获得空前的发展,并为唐宋的染织品开拓了更大的创造 空间。
唐代的纺织品主要是麻织品和丝织品两大类。丝织品的分布十分广泛,其中以河南﹑河北居全国之首,其次为四川,然后是江南地区。除了遍及全国的民间纺织业之外,唐代还建立了庞大的官府丝织业机构——少府监下的染织署,署下辖25个作坊,分工精细:“凡织饪之作有十[一曰布,二曰绢,三曰(shī),四曰纱,五曰绫,六曰罗,七曰锦,八曰绮,九曰,十曰褐];组绶之作有五(一曰组,二曰绶,三曰绦,四曰绳,五曰缨);线之作有四(一曰,二曰线,三曰弦,四曰网);炼染之作有六(一曰青,二曰绛,三曰黄,四曰白,五曰皂,六曰紫)。”这种精细的分工,表明唐代纺织印染技术的高度发达和社会消费的精益 求精。
盛唐时流行夹缬(xié),即用隋代的雕花木版夹染的方法,并在镂空板加筛网印制织物。此印花方法解决了印制封闭圆圈的问题。这种技术后来传到日本和欧洲各国,促进了世界印染技术的发展。《唐语林》卷四贤媛条:“玄宗时柳婕妤有才学,上甚重之。婕妤妹适(嫁给)赵氏,性巧慧,因伎工镂板为杂花之象而为夹缬。因婕妤生日献王皇后一匹,上见而赏之,因敕宫中依样制之。当时甚秘,后渐出,遍于天下,乃为至贱 所服。”
唐代还创造出“腊缬”,即蜡染工艺。用蜡在织物上绘成图案,浸染料中入染,然后煮去蜡成为色地白花的印染品。入染时产生的不规则裂纹,形成独特的民族装饰效果。独具个性的纹理,单色或复色的变化,成为一时新宠。今天云贵地区的蜡染织物,可说是唐代的遗绪。(www.xing528.com)
宋代城市人口有了极大的增长,对服装的需求更胜前朝,纺织业更有了重要成就。丝织品花色繁多,如锦的品种达一百多种,著名的有苏州宋锦﹑南京云锦﹑织金锦等;官府机构增多而升格,设有文思院﹑绫绵院﹑裁造院﹑内染院﹑文绣院等;丝织提花机已臻完善,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纺织机。
宋代的棉纺织业是一个新兴的手工业,发展迅速,从海南﹑广东﹑福建扩大到长江淮河区域,为服装的变化从材质上奠定了基础。
宋代的印染技术更为先进,色谱也较齐全。夹缬依然盛行,并出现了专门化现象。政府曾明令夹缬印花只许用于印染军服,禁止民间使用,商人不许贩卖夹缬花版,但民间仍然悄悄使用,至南宋时只得开禁,夹缬印花很快流行起来。宋以后出现用桐油竹纸代替木板来制作镂空印花板的技术,不但节省了时间和成本,还使印花图案更加精细。此外,宋代还发明了用石灰和豆粉调制出呈胶体状的浆来代替蜡进行涂绘和纺染的技术,为推广纺染技术提供了技术条件,称为“药斑布”(即蓝印花布),在民间广泛流行,那种蓝白相间的格调,和宋代的朴素雅致的服装风格极为协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