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男女随身携带的物品,帮助你更便捷生活

男女随身携带的物品,帮助你更便捷生活

时间:2023-06-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周代男女成人后,有孝顺父母公婆的义务,加之周礼特别烦琐,生活中往往会有所不便,所以为了使长辈生活中不至于不便,要求男女随身佩戴一些必用工具,犹如今天人们随身带的折刀小剪一样。礼仪和风俗是相互关联的,但风俗最终会占上风,礼仪渐渐会被时间淘汰。前一阶段的实物和文字资料极少,仅能从有限的出土文物或只言片语中推导出当时的服装状态。

男女随身携带的物品,帮助你更便捷生活

周代男女成人后,有孝顺父母公婆的义务,加之周礼特别烦琐,生活中往往会有所不便,所以为了使长辈生活中不至于不便,要求男女随身佩戴一些必用工具,犹如今天人们随身带的折刀小剪一样。《礼记·内则》说男子:“左佩纷(抹布)﹑帨(shuì,手巾)﹑刀砺(小刀与磨刀石)﹑小觿(xī,象骨制的解小绳结用的工具)﹑金燧(晴天从日中取火工具,如现在的凹镜面,可聚光取火);右佩玦(射箭时便于拇指钩弦的工具)﹑捍(皮袖套,以利射箭)﹑管(笔套)﹑(shì,刀匣)﹑大觿﹑木燧(阴天钻木取火工具)。”而女子所佩带之物,左佩和男子相同,右边“佩箴(缝衣用针)﹑管(针套)﹑线纩(丝绵)。施縏(pán)帙(装针线的囊袋),大觿﹑木燧﹑衿缨(香袋)”。佩带物之多,之齐,可见非一般贫民所能做到,都是奴隶主贵族男女所用之物。但佩物之风在民间也有,只是件数较少,都是自己随身用品。如《诗经·芄兰》:“芄兰之支,童子佩觿……童子师(即玦)”,可知解结﹑射箭工具是男子必佩之物(图4-20)。

周代对服饰的规定,有些只能是纸上谈兵,在民间无法全面施行,所以到了春秋时期,服饰装束就随时尚而变化。如齐桓公好紫衣,导致全国尽服紫色衣;又如齐灵公喜好女子穿男子服饰,于是国人尽仿效女子男服,齐灵公派人禁止,见到女子男服者,“裂其衣,断其带”,但仍禁止不了,后问于晏子,晏子说,君王必须先令宫廷内不让女子男服,自然国内无人仿效了。果然一个多月后,国内再无女子穿男服了(见《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礼仪和风俗是相互关联的,但风俗最终会占上风,礼仪渐渐会被时间淘汰。服饰风俗的生命力较服饰礼仪要长久得多。

图4-20 商代腰佩

本章综评

奴隶社会的服装大体上应分为两个阶段,夏商前期,是对原始服装的积淀阶段,商后期到西周、春秋,则是我国远古服装形制的定型阶段。前一阶段的实物和文字资料极少,仅能从有限的出土文物或只言片语中推导出当时的服装状态。后一阶段的资料特别丰富,总体上为我们绘出了奴隶社会礼制服装的繁复画面。统治者力求完善冠冕服制的思想和措施,自然刺激了服装的设计和制作,所以这个时期服装样式丰富而精美,首饰、佩饰更是极为繁多而令人惊艳。其中每一服饰,都传达出两种或更多的信息,既有对先前服饰的继承和扬弃,又有时代政治和社会心理、生活需要的表达。当上衣下裳制和上下连属制这两种服装基本形制定型后,就表现出奴隶社会对原始社会在服装上的创新,这一点积极因素一直影响着整个封建社会时期。从消极方面来考察,周代出现完善的冕服制后,其形制、服色、章纹、种类等,都纳入了礼制的范畴,使一切艺术的东西、实用性的东西都从属于政治和伦理,这一点成为后来封建社会服装中消极层面上的遗传因素,久久难以抹掉。

思考题

1. 名词解释:正色,弁服,深衣,十二章,冕旒,笄,衽,裳,五服。

2. 为什么说追溯服装体现的原始信仰对认识我国服装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并分析其具体内容。

3. 什么是官服制度?它为何成为我国古代社会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举例说明。

4. 什么是冕服?简述其形制和种类。

5. 简述上衣下裳和上下连属两种基本形制及其对我国历代服装产生的影响。

6. 夏商西周的民俗民风是如何影响服饰礼仪的?请举例说明。

基础理论与应用训练(中国部分)——

封建社会前期服装

课题名称:封建社会前期服装

课题内容:丝绸与丝绸之路(www.xing528.com)

楚汉袍服

魏晋南北朝衣衫

男子冠巾与时尚

女子发式及时尚

课题时间:4课时

训练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知道中国封建社会前期的服装已经发展到成熟时期,并且融会了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服装特点。

教学要求:1.了解汉代丝绸的空前发展在中西服装史上的深远意义。

2. 重点了解楚汉文化与袍服之间的关系。

3. 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对服装的影响。

4. 了解中国封建社会前期的时尚在男女服装上的体现。

【注释】

[1]正色:指与五行及其生克关系相对应的五种颜色:青﹑赤﹑黄﹑白﹑黑。这种宗教化﹑伦理化的色彩观,对我国古代服装色彩的运用具有支配性的影响。

[2]冠:一指帽的总称;二指古代官员所戴的礼帽;三指古代男子成年的一种礼仪。

[3]十二章:中国古代帝王冕服上的12种图案: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fǔ,刀斧)黻(fú),寓有极强的政治与道德意义。

[4]韨(fú):古时服装上的一种饰物,也叫“敝膝”原为遮蔽腹下膝前的一块布,待服装成形后,人们仍把它挂在腰间,以不忘先祖创衣之意,后逐渐演变成为一种祭服的一个组成部分。

[5]裳:裳有两种含义,一读shānɡ,指衣服和服装;一读chánɡ,指遮蔽下体的衣裙﹑裤。裳的主要功能在蔽体。穿裳,必与衣相配。

[6]笄(ji):古代男女用来束发﹑固冠的簪子。

[7]五服:中国古代人们在处理丧事时所穿的五种服装层次,根据人的身份等级和与死者的亲疏关系来穿着,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