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技术经济范式和媒体:引言

新技术经济范式和媒体:引言

时间:2023-06-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信息通信技术和数字媒体的革新,使媒体领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每一次的技术革命,都会带来一系列共性技术、基础设施和组织原则——新的技术经济范式——能使整个经济的生产率逐渐现代化,并得到提高[1]。根据Perez所述[1,2],技术革命是从创新和导入期开始,逐渐成熟发展至拓展期,直到新的根本性创新挑战现存的技术、技术经济范式。第4节将介绍The Paper的媒体概念实验室。

新技术经济范式和媒体:引言

信息通信技术(ICT)和数字媒体的革新,使媒体领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要理解这种发展,要理解媒体新产品的产生和使用,需要有新的模型和概念,分析错综交织的媒体业、技术、媒体制作、新闻出版文化和受众。为此,我们提出了媒体概念的观点,以此用于分析与发展媒体产品,并理解媒体产品的应用。媒体概念呈现的是将媒体产品生产和消费参与者的不同观点、目的和价值绑在一起的逻辑,可用作研究的分析工具,亦可用作开发媒体产品如杂志、网站、报纸和移动媒体服务的模型和话语(discursive)工具。每个媒体产品都有其唯一的媒体概念,媒体产品借助其媒体概念,形成了不同于其他媒体产品的特征。

媒体概念由三个相关元素组成:

①出版商的社会地位、目标和价值,受众的需求,新闻出版文化和技术。

②媒体产品的组织结构、专业分工和构架,例如杂志和报纸的页面规划。

③针对读者需求和兴趣的日常工作实践和新闻出版工具。

媒体概念对受众、用户兴趣和需求不断给予关注,因此,潜在读者的理念,成为开发媒体内容的核心概念。潜在读者的概念(例如,Mary,32岁,单身,居住在市里,管理者,爱好旅行慢跑),可帮助新闻工作者理解受众的生活方式和兴趣,规划内容及内容的形式,以适应受众的需求和兴趣。

在现代工业社会的发展中,可追踪到几场技术革命。我们关注了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时代(汽车和大生产)起,到现在的信息和电子通信时代。这场技术革命改造了社会,但社会也塑造技术。技术创新并不都能转化为商业产品和日用产品。一个产品可能在技术上可行,但在经济上可能没有利润,在社会、文化上可能难以被接受。技术创新不仅给消费者带来新的产品或服务。每一次的技术革命,都会带来一系列共性技术、基础设施和组织原则——新的技术经济范式——能使整个经济的生产率逐渐现代化,并得到提高[1]

根据Perez所述[1,2],技术革命是从创新和导入期开始,逐渐成熟发展至拓展期,直到新的根本性创新挑战现存的技术、技术经济范式。创新阶段的特点是,投资者的期望和激烈的竞争,迫使企业不断的创新。目标市场小且复杂,工业结构易变。既有产业被迫推进现代化,否则会变得过时,许多企业也会因此消失[8]

现在,媒体商业现已逐渐进入拓展期,新数字媒体的创新,正在转变为可持续的商业产品,受众、媒体用户成了商业模型的核心,新的组织结构和实践也已出现。拓展期的特点是产品和市场扩张、依赖新技术的产品和服务的成功商业模型、工业结构的稳定和更广的目标市场。拓展期的商业模型中,理解受众的需求和习惯,越来越多受到关注。创新也由高风险的技术推动,转变为需求拉动的创新和服务(同上)。流程的创新[3],对于保持生产的进行和产品的使用便利,是必须的。(www.xing528.com)

Perez等[4-6]描述的技术革新过程,在分析媒体产业及其所面对的挑战时,也可以观察到。信息通信技术(ICT)改变了媒体产业,特别是商业模型、生产与消费方式的整个格局。

出现了几种技术引发的变化[7]

①新闻工作者或其他媒体业者的工作,有更多更有效率的方法可被采用;

②新的技术以积极和吸引人的方式,转变叙事特点和媒体内容,尤其是针对年轻受众或新闻叙事试验;

③对媒体组织的管理、结构和文化产生影响的转变;

④能改变新闻组织与其众多公众,尤其是与受众、消息源、投资者、监管者和竞争对手之间关系的技术。随着博客和网站的出现,一个基本问题出现:什么是新闻出版业和谁是新闻工作者。

本章我们描述媒体概念的使用,将其作为研究和发展一家芬兰报纸(称为“The Paper”)的工具和模型。2006至2007年,The Paper主编决定将报纸的媒体概念,从传统的印刷报纸转变为网络-印刷出版的概念,决定将新闻首先放在改版后的网站上出版。这样,印刷版The Paper新的角色也必须重新定位。为了实施这一转变,报社要求我们开展一项被称为“The Paper媒体概念实验室”的干预性发展研究。

本章的第2节,将对媒体概念及其三个组成作更详细的介绍。第3节将介绍源自商业、设计、创新、组织性学习研究的各种理论,以及我们用于发展媒体概念的行为理论。第4节将介绍The Paper的媒体概念实验室。第5节将介绍潜在读者的概念,以及如何用它开发网站内容并赢得新的读者。第6节是对我们研究的总结,讨论未来研究所面临的挑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