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应用是一种常见的活动,我们所有人均与某种媒体有关。有人是窝在沙发上的薯片族,整夜坐在电视机前;有人连电视机都没有,只能从网络下载电影或电视剧看;还有人喜欢读报获取每日新闻,喜欢与家人一起在DVD上看电影放松自己。对他们来说,媒体应用是一项有意义的活动,各自以自己的方式乐在其中。那么,如何判定人们生活中媒体应用的功能与目的呢?或者说,我们在研究媒体应用时,什么才是核心问题呢?是媒体应用花费的时间重要,还是媒体内容的质量重要?我们应不应对阅读杂志或上网搜索相关信息的缘由也感兴趣?本章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些方法。研究的起点是社会科学、大众传播研究领域既有的研究传统,那么,这些领域又如何研究媒体应用问题呢?
要了解书的作者如何概述讨论的主题,研究目录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若把某一领域的几本教材放在一起,将目录进行比较,可能你会发现它们在结构上存在相似之处,这些相似之处体现了该领域业内人士的共识。如图13-1所示,大众传播方面三本教材的目录[1-3]遵循了相似的模式,即引言后分为三部分进行论述。首先,媒体机构中媒体信息的制作;第二,生产活动的结果即媒体内容;第三,媒体受众的问题。由于大众传播总是发生在某时某地,大众传播的环境即社会和文化方面,也会在书中以某种方式展开讨论。大众传播研究中,人们感兴趣的一个普遍问题,是这些不同的方面之间如何相互关联。制作过程的实践与惯例,最终如何形成一定类型的内容?受众对于特定内容的反应如何?社会或文化环境如何塑造媒体内容?媒体内容又如何塑造或反映文化或社会?
图13-1 大众传媒研究领域
本章内容没有涵盖整个大众传播领域,而是专注于媒体应用方面,对下面两个问题进行讨论:a.什么是媒体;b.怎样研究媒体应用。媒体制作与内容不是当前讨论的重点,重要的是要记住,这也是媒体应用不可或缺的部分,如图13-1所示。继续往下进行前,图13-1中有一个概念需要认真思考。(www.xing528.com)
受众的概念,传统意义上一般指观众或读者,即大众传播内容的接受者。信息与通信技术的最新发展及研究方法的新变化,引发了对受众概念可行性[4,5]的讨论。新技术使交互式和协商式媒体应用成为可能,这与大众传播传统的观众特性不同。若是把媒体作为技术而不是作为内容研究,受众这个术语可能不一定合适,因此经常被媒体用户一词代替,强调人与媒体的关系不只是观众、读者、听众的关系,还包括使用、消费和占有媒体[6]。
媒体市场的其他发展,也使受众一词受到质疑,尤其是受众传统意义的公众整体或特定公众群体。媒体应用经常被看成是消费,媒体服务需要面对特定的消费群体。说到受众的分化,是指受众面对不断增长的媒体渠道,基于个人的品位、生活方式,而非基于人口因素选择媒体。这种分化加上技术发展因素,可能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方面,特定媒体内容的受众或特定演出者的观众人数,会由于媒体市场的国际化、可能存在替代交付方式而增加;另一方面,数量相等的受众注意力,会由于媒体源的增多而被分散,从而导致媒体受众的分化。McQuail[7]提出了受众分化的四个阶段。最初阶段是单一模式,媒体受众或多或少与一般公众共存,在媒体渠道选择有限时,此模式占主导地位。随着媒体内容及渠道的增加,受众群体的选择呈现多元化,这个阶段称为多元化模式。第三个阶段为核心—外围模式,允许受众的媒体选择与主流媒体囧然不同,主要通过录像机、有线电视或卫星传输、数字媒体等方式实现。最后一个阶段是分裂模式,受众的分化加速,分化后的媒体用户群体不再具有共同特征,针对“大多数”受众的媒体内容消失。
下文中受众与用户均被用到,在特定语境下具有启发式价值。若是指传播学的研究传统,受众是自然的选择,整个研究领域习惯被称为受众研究。同样,若媒体应用被看作是“以媒体作为内容”,受众是可行的概念。若是站在“以为媒体为对象”如技术对象等角度,用户是一个更好的描述词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