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电场分辨率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电场分辨率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时间:2023-06-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调制传递曲线描述电场的分辨率特征。由于显影电极作用,实地的中间电场强度增大,边缘的线条被拉直,即电场的法向分量,强度相对会增大更多。图5-12 显影电极对电场的影响线条宽度对电场的影响,如图5-13所示,线条越宽产生电场越弱。相邻的电荷同性相斥,使感光导体内电荷发生漫散,是产生表面电荷扩散的另一因素。

电场分辨率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暴光之后,感光导体上产生电荷图案Qy[27-29]。电荷图案即潜像,与电荷图案对应的表面电位为Vy)。根据定义,表面电位在空间坐标方向的电位差产生电场

感光导体y坐标方向电位差,构成电场的平面分量Ey,与表面垂直方向(z方向)的电位差,构成电场的法向分量Ez

潜像Qy)电荷分布与电场的关系,是电子照相成像的关键,图像调制经过电场的传递,才进入显影阶段。其一般原理已有文献介绍[25,27]

电场Ezk)对电荷图案空间频率k)的依赖,可用调制传递函数MTF)描述。调制传递函数(MTF)的基本定义为:

经过若干简化,MTF为:

其中,fk是与频率k、感光导体厚度、感光导体上方间隙、介电常数相关的函数,fo是与厚度、介电常数相关,频率等于零时的常数。在较大频率范围内,fk大于fo,即在频率大于零时图像有一定程度锐化。显影区厚度减小时,锐化效果增强。显影区厚度即感光导体上方墨粉转移间隙。换言之,即在一定频率范围内,电场的调制传递有一大于1的最大值,而在整个频率范围内,感光导体厚度δ小,对大部分频率是有利条件。

调制传递曲线描述电场的分辨率特征。显影间隙可由显影电极限制,显影电极对感光导体上方电场的影响,如图5-12所示。如果没有显影电极,实地的中间电场变弱,如图中短线所示;实地的边缘部分,傅立叶频率大于零,电场强度增大。但电场还有一个重要的y方向分量。由于显影电极作用,实地的中间电场强度增大,边缘的线条被拉直,即电场的法向分量,强度相对会增大更多。

图5-12 显影电极对电场的影响

线条宽度对电场的影响,如图5-13所示,线条越宽产生电场越弱。

但是,无限窄线条产生的电场,由于感光导体表面(方向)的电荷迁移,不能被局限于无限窄的区域。电荷迁移产生的墨点扩散,其程度可作以下预测。暴光时,电荷由感光导体内向表面迁移,迁移速度为:

图5-13 电场与线条粗细关系(www.xing528.com)

1—细线条 2—粗线条

其中,μ是电荷迁移率,Ez是感光导体内的电场(z方向)。表面方向电荷迁移速度,相应地为:

暴光时,表面方向电荷迁移距离为:

其中,tl是电荷迁移至感光导体表面的时间。假设,暴光时电荷电位被完全放电,或z方向电荷迁移距离与感光导体厚度δ相等,可得:

几个公式合并后,表面电荷扩散距离为:

根据得到的Ey公式(本章未作详细探讨),线条变宽时,电荷扩散也增大。对于实地边缘的扩散,可得以下近似公式:

其中,δCGL是感光导体CGL层厚度。由公式(5-52)计算,扩散距离约为10μm。

相邻的电荷同性相斥,使感光导体内电荷发生漫散,是产生表面电荷扩散的另一因素。根据分子运动理论,时间等于t的电荷漫散距离等于:

漫散系数(D)按以下公式计算:

其中,k玻尔兹曼常数(=1.381×10 -28J/K),T热力学温度e是电子电荷(=1.6×10 -19C)。如果电荷迁移率等于10 -7~10 -8cm2/(V·s),漫散时间等于1s,则电荷扩散距离为1μm,即电荷从感光导体内向表面迁移时,表面方向迁移分量对电荷图案扩散的影响,大于感光导体表面的电荷漫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