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批量的高品质平版胶印,通过给印版提供润版液实现图文版面(文字和网点)的选择性着墨。润版液属于辅助物质,对最终产品没有实际用途。因此,这一领域研发的目标是取消润版液,当前发展的趋势是无水胶印版[27]的应用越来越广,经过预乳化的水性油墨也得到应用。
润版液又称润版水,但不完全是水,里面加有多种功能性的添加剂,用以改善润版液的使用效果。如润版液中加有酸(柠檬酸盐、柠檬酸磷酸盐),用以调节润版液的pH,在油墨、纸张有物质溶解到润版液,使系统发生变化时,酸起着稳定剂的作用。印刷时油墨、纸张、润版液的相互作用,如图3-20所示,这些相互作用会往多个方向发展。酸对印版空白版面有微弱腐蚀,增强润版液在版面的锚固。
润版液的另一组添加剂为保水剂,有亲水的高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如阿拉伯胶、CMC、海藻酸盐、磷酸盐、柠檬酸盐等,用以增强空白版面对润版液的吸附,调节水、墨界面的张力。
低相对分子质量表面活性物质,如非离子型聚氧乙烯醇的衍生物,亦影响界面张力。
润版液还添加了醇类物质,如异丙醇(IPA)等,以替代低相对分子质量表面活性物质,用于调节水、墨界面的张力。部分溶解于水的表面活性物质,只能与水形成非均质混合物,而异丙醇则可与水形成完全均质的混合物。因此,添加异丙醇的润版液,测得的瞬间界面张力或动态界面张力,与静态的界面张力一样低,如图3-21所示,有利于润版液发挥其效能。异丙醇比水容易挥发,可减轻润版液对纸张的不利影响(水使纤维润胀并影响纸张强度)。但基于劳动安全原因,业界在努力避免使用醇类物质。
图3-20 润版液、油墨、纸张的相互作用
图3-21 表面张力的形成
印刷时油墨无故障转移到纸面,要求印版的图文版面只允许有少量自由水,这就需要润版液与油墨乳化[28]或混合形成悬浮乳液,多余的润版液通过某种方式被去除。墨层表面的润版液会妨碍油墨转移,使印刷图文变淡或出现水纹,因此需要限制润版液的用量。图文版面的润版液与油墨混合后被去除,润版液的乳化与去除同等重要。印版的空白版面需有润版液防止版面着墨,而印版的实地版面每单位面积需润版液V0,对半色调区域网点面积A,需要润版液(1-A)V0。
润版液另外还用于防止油墨扩散。图文、空白间的界面长度,决定润版液用量。空白版面、实地版面无需额外消耗润版液,网点版面则需额外消耗润版液。集群网点的网点大小(r)、网点线数(l-1),与网点百分比(100A)的关系,当A<~(0.5)时(图3-22),如下:
图3-22 均匀、分散的网点
(πr 2=)网点密度(l -1)
可得以下2πr边缘线长度:
即边缘线的长度与网点线数成反比,而网点百分比低于50%时,又与网点百分比的平方根,即参数大致成正比。网点线数为单位长度的网点频率(每cm线数)。网点百分比大于50%时,即为所谓负网点,边缘线长度与成正比。单位面积的边缘线长度,与网点线数成正比(单位面积网点的数量与l2成正比),这样可得:
即半色调密度增大时润版液的用量也增加,中间色相网点的润版液用量最多。与前者相比,分散网点的润版液用量,与网点分散的平方成正比,分析图3-22(右)可得此结论。如该图所示,以下公式成立:
其中参数“3”为网点分散;集群网点由3个小网点组成,集群网点若为阈值网点算法生成,又被称为调频网点。分散网点的边缘线长度为:
最大的网点分散,A≤0.5时与相对网点面积的平方根成正比,A>0.5时与成正比。网点百分比低,网点分散受像素大小限制,网点百分比高,网点分散受网点百分比本身限制。
依据上述推理,润版液的用量由两个要素之和决定,并可用表3-7的公式表示。公式的前半部分为防止空白版面着墨的润版液用量,后半部分为防止油墨扩散的润版液用量。
表3-7的公式中,V0、α0、α02为不变参数,取决于油墨、润版液和印版,l为网点线数。根据以上公式,润版液用量、网点面积的关系,还可用图3-23说明。(www.xing528.com)
图3-23 润版液用量、网点面积A(%)关系
表3-7 均匀、分散网点的润版液用量
版面的润版液用量会有局部差异,但是给版面提供润版液,印版的纵向即圆周方向不能调节,横向通常不作调节(原则上,用喷嘴可以做到),因此只能按版面的最大用量提供。印版上润版液用量少的部位,多余的润版液应通过与油墨混合而被去除,避免润版液妨碍油墨转移。据此推理,版面的网点百分比不同,润版液用量会有差异,当网点线数增多、网点分散增大时,要去除润版液的量也增多,印刷此时更加不易控制。这从一方面可以解释,印刷时分散网点如调频网点,不及集群网点容易控制。另一种解释为,印刷时油墨往纸面转移,决定于网点的空间频率,小网点的油墨转移不如大网点有效,且小网点在印版上易于磨损。
实际上,润版液最佳用量的调节,是基于视觉判断,或基于对深色调(暗调)图文反差的判断,如图3-24(右)所示。从深色调(暗调)图文的反差,可间接判断润版液用量是否足够、空白版面是否有着墨、网点是否有扩散趋势等。公差范围越是扁平,见图3-24(3),印刷过程越是容易控制。质量上,印刷的网点要求网点均匀、网点边缘规整等,这也要求润版液用量有一个最佳范围。
印刷开始后,进入油墨的润版液量逐渐增多[图3-24,(1)]。润版液的乳化结构,开始时呈不稳定粗粒分散,然后渐变为细粒乳化,达到平衡、保持稳定[图3-24,(2)]。图3-24中,左图坡度曲线表示乳化速率,水平表示饱和乳化能力,取决于油墨、润版液特性以及系统条件。
润版液与油墨接触后才会乳化。油墨本身疏水,润版液乳化一般而言不是自发现象,要有外部的机械力存在,把润版液“带进”油墨内,乳化才会发生。在墨层表面,润版液还以表面水形式存在,印刷时发生乳化,或润版液被乳化后,又转变为表面水,水、墨溶液处于不稳定状态。
印刷时润版液的乳化现象可作如下分析。润版液、油墨的相互作用,其基本要点如图3-25所示。乳化按以下方式解释[28],假设墨层在水、墨总厚度的中间发生分裂。
图3-24 润版液乳化的时间依赖和最佳用量
图3-25 润版液、油墨相互作用
图3-25中印版的图文版面,水、墨作用要点为:
图中1:水辊/印版:润版液转移到印版,覆盖在墨层分裂后,版面残余薄墨层表面;
图中2:墨辊/印版:印版残余的墨层表面,经上述润版液覆盖后,与传墨辊的厚墨层接触。墨辊的厚墨层表面,存在一些表面水,压区中间墨层分裂后润版液留在墨层内。
图中3:墨辊/印版压区:上述现象2′在墨辊、印版压区内重复。由于压区内的墨层厚度与印版表面墨层厚度接近,部分润版液转变为表面水。
印版的空白版面,水、墨作用要点为:
图中1′:传墨辊/印版压区:空白版面的润版液,部分转移到墨辊的墨层表面;
图中2′:传墨辊/墨辊压区:传墨辊的墨层表面,有一层薄的表面水,压区发生墨层分裂时,表面水与油墨混合,进入到油墨里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