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对纸张产生的应力>纸张克服该应力的能力
其中,应力应按一般意义理解。印刷和完成工序纸张承受的应力,如表3-5所示。
如表3-5所示,纸张在x,y,z方向受到应力,其中x,y为纸张平面方向坐标,z为纸张厚度方向坐标。应力一般会改变纸张特性并因此产生种种问题,如胶版印刷的润版液可能会破坏纸张的表面强度,导致纸面脱层,也表明运行适性是纸张、过程交互的结果。
图3-11 常见的套色控制回路
表3-5 印刷时纸张承受的各种应力
运行适性问题可分为以下3类:
①突发干扰:导致生产中断,属于离散干扰,如断纸、给纸或给墨问题;
②累积干扰:问题累积到一定程度,需要定期停机的干扰,属于可选择的干扰,如纸张的掉毛、掉粉属于此类干扰;
③导致生产速度减慢、印刷质量下降的干扰。
纸张所受的动态应力取决于生产速度。速度降低,干扰一般都会减轻,过程一般更容易控制。其中一个原因,是事件的时间常数与速度成反比,包括套色误差、起皱、鼓泡、干燥干扰、叠纸问题等,都属于速度相关干扰。
对影响纸张运行适性的最关键因素,将作如下探讨。
与印刷工艺及纸张类型有关,印刷机上的平均纸幅张力为100~700N/m,但远小于纸张的复卷张力(约为1000N/m),或实验室所测的实际抗张应力(<~2000N/m)。卷筒纸印刷时要保持一定的纸幅张力,纸幅才能在受控状态通过印刷机,见2.6节之讨论。一般的断纸频率为每100卷纸2~3次,等于每200~600km断纸一次。断纸频率相对较小,在实验室试验或中试时难以进行预测。由于印刷过程、控制技术的进步,断纸频率进一步降低。纸卷换卷时,纸幅张力通常会有瞬间增大,是一个特别的风险因素。
断纸频率大体可作如下分析,局部纸幅张力大于纸张强度时发生断纸[18],如图3-12所示。亦可用以下公式表示:
图3-12 断纸发生的条件
其中,P为断纸发生的概率,f(s)为纸幅张力的概率分布,g(l)确定断纸的强度分布。
断纸属于离散事件,因此,断纸概率P通常呈泊松(Poisson)分布,如图3-13所示,或为:
图3-13 泊松(Poisson)分布
其中,P(n)为幅值全域m,即m卷纸发生n次断纸的概率;为幅值全域m的平均断纸次数,若p为发生一次断纸的单位概率,= mp。
断纸发生的强度分布如何形成,一定程度上仍然未有定论。宽纸幅强度的形成模式,和窄纸幅不一定完全相同。印刷中影响纸张强度分布的因素,至少有如下几个:
①纸张的抗张强度;
②断纸时的纸张拉伸;
③断裂线扩展的条件;
④纸张的流变特性。
印刷中断纸不经常发生,宽纸幅和窄纸幅的断纸形成机理假设完全相同,实验室仍无法提供足够信息,用以证实抗张强度具有断纸预测功能。目前,抗张强度通常只有特别低时,才具有断纸预测功能。
断纸应力的起始假设为,当x幅宽发生局部断纸后,纸幅是否断纸取决于断点附近张力的分布[19];断点本身不承受任何张力,纸幅张力大于临界张力时发生整幅断纸。假设x幅宽局部断纸前的初始张力(Fs),作为额外张力Fs′在Δx幅宽分布,则:
其中,F为纸幅的拉力,l为纸幅宽度。
局部断纸前[1],当Δx宽的张力等于F s+时,以下公式成立:
断纸发生之时:
变量Fs为断纸应力,描述x大小孔洞的样品发生断纸时张力的大小。断纸应力受断点(break)出现后张力分布的面积大小影响,张力分布的面积越小,发生断纸的张力越小。根据流变学的研究,纸张的弹性系数越小,Δx的宽度越大,纸张弹性系数低因此有利。
以上对的概念未作讨论。现试图通过分析断裂线的扩展,理解断纸的临界张力如何形成。假设断纸是由以下3个阶段完成:
①起始阶段,出现局部断纸;
②扩展阶段,断裂线在纸面扩展;
③结束阶段,断纸发生。
断裂线延长即x增大时,变小,断裂线扩展到整个幅面时断纸发生。
纸张属于黏弹性材料,发生弹性变形时,纸张的纤维被拉直、拉长,发生黏弹性变形时纤维间的结合断开,甚至纤维本身断开。因此可以假设,纸张的流变特性具有断纸预测功能,其机理在纸厂层面最近已有讨论[20]。
纸张的进纸和出纸干扰,指纸张在复印机、印刷机或后加工机器上不能通过。干扰的原因可分为以下三类:
①几何尺寸原因:纸张平整度出现偏差,超出印刷机允许的范围;纸张的固有缺陷,如环境导致的纸张翘曲;
②结构原因:纸张的挺度低,纸张过机时只有几个点支撑,不能平整地通过机器;
③面间黏附:纸张黏连在一起;因摩擦或静电作用,纸张在印刷机表面黏附。
纸张正反两面尺寸大小不一,偏离正常的平整度,这一缺陷被定义为翘曲。翘曲方向为翘曲相对于CD、MD坐标方向,或为正面或为反面方向。翘曲大小以翘曲半径表示。
纸张产生翘曲的基本原因,是纸页的非均质性,可能的原因有:纤维定向的差异或不同位置纤维定向的差异(厚度方向的纤维膨胀,大于长度方向),不同位置细小纤维及填料的留着差异;纸面处理出现两面差。
纤维定向与翘曲的关系如图3-14所示。假设纸张反面(网面)纤维比正面纤维排列有序,再假设在一定的相对湿度如RH=50%时纸张平整,环境湿度若低于该相对湿度,CD方向纤维收缩大于MD方向,纸张正面的尺寸大于网面尺寸向网面翘曲;环境湿度若高于该相对湿度,CD方向纤维膨胀,网面尺寸变大。由于纤维定向原因,纸张CD方向尺寸变化大于MD方向。
图3-14 纸张的翘曲
纸张水分若发生变化,局部范围内平整度发生改变,然后产生波浪边纹起皱纸病。
众所周知,摩擦力[12]由静摩擦系数、动摩擦系数描述。印刷、完成、邮品机器过纸顺畅,要求纸张的摩擦力须保持在一定范围之内,摩擦力低则产生纸张打滑、过机不易控制以及收纸堆垛问题,摩擦力高则机器会产生进纸问题。(www.xing528.com)
纸张的摩擦力,经研究与两种因素有关:
①分子附着力:与纸面的附着力、平滑度有关;平滑度越高,总附着力越大;
②纸张粗糙度:摩擦力的测量发现,粗糙度在纸面产生非连续的微小附着力,如图3-15所示,因此,粗糙度增大时摩擦力增加。
纸张摩擦力的变化趋势,受粗糙度影响有高有低,取决于哪种机理占主导地位。
纸面累积的电荷为静电。电荷累积到一定强度(约3kV),纸张开始吸收尘埃,接着是过纸不畅,电荷强度再高,达到12~13kV时,纸张无法通过。两个物体发生表面接触,这一接触为压力接触或是滑动接触,在接触部位产生电子交换或带电颗粒交换,并产生电荷积累,两个物体如果都是绝缘体或者都被绝缘,则积累的电荷无法被释放。
印刷中纸张、辊面的接触多数为压力接触,接触产生的电荷密度取决于接触表面间的电荷电位差,以及表面接触时的实际情形。
纸张的电学性能由纸张的电容、电阻特征描述。电容C与电阻R相乘,等于电学性能的时间常数,描述纸面电荷释放速度。时间常数越大,电荷释放越慢。电荷的积累受电容控制。介电常数为按几何尺寸换算的电容(ε=C/δ,其中ε为介电常数,δ为厚度)。
图3-15 摩擦力、摩擦力滞后现象
电阻可作以下类型区分:
①表面电阻Rs(Ω)
②体积电阻Ru(Ω·m)
表面电阻Rs的测定,可在样品两点之间(两点之间距离固定)加以额定电流(i),测量两点之间的电压差(V),再由样品宽度(b)、厚度(δ)计算而得:
印刷用纸的Rs<1011Ω,静电复印纸的Rs=1011~1013Ω。
体积电阻Ru的测定,是给厚度为(δ)的样品加以额定电流,测量与之相应的电压,再由样品的表面积(A)计算而得:
表面电阻Rs和体积电阻Ru,可由以下方式降低:水分含量(水分与电阻存在对数线性关系);金属杂质;抗静电物质(如高分子电解质、多聚胺、乙二醇、乙二醇醚、丙三醇)。
静电的聚集[22]对印刷产生以下不利影响:纸幅或纸张过纸不畅、纸张之间黏连、套色不准。纸的绝缘性好,纸面可能正、负电荷同时并存;尘埃聚集,尘埃由带电颗粒组成;油墨携带的电荷[23],若与纸面电荷为同性电荷,则油墨转移减弱,会产生油墨雾化以及爆炸的危险。
提高环境的电导率,如通过电离作用,或加装金属导线,上述因素的不利影响会减小。
纸张起毛[24-25]指纤维或颜料颗粒从纸面脱落,并在印版、供墨系统、润版液系统聚集的现象。纸粉是一个相关的概念但又有区别,指纸张生产如卷筒纸、平板纸切纸时在纸面聚集的浮散物质。纸张起毛时,印刷机要定时清洁,会产生产量损失、造成印刷质量下降。没有经过涂布、表面施胶,用机械浆生产的胶版印刷用纸,如新闻纸、超压纸(SC纸)等容易起毛。静电复印、柔版印刷用纸,表面强度也经常出现问题,前者在热辊定影时纸面产生应力;后者印刷时如油墨在刷版上已开始干燥,纸面承受的分裂阻力,可能大于纸张表面强度。胶版印刷时,中间调的网点区域最容易出现问题,图文、空白间的表面边缘长边最能聚集纸毛。
纸张起毛的形成机理,可按三个因素加以区分,如图3-16所示。
图3-16 印刷色组的纸毛聚集
①纸面的浮散纸粉(如切纸纸粉)转移,附着于胶印橡皮布表面(第一色组);
②印刷压区内,油墨的分裂阻力从纸面拔起纤维或纤维束,在印刷图纹(半色调网点、字母)边缘聚集,先印刷的色组最多;
③润版液使纤维结合减弱,产生纤维脱落,后印的色组最多。
橡皮布表面聚集的纸毛(见图3-17),可由一级动力学模型描述,求解该模型可得纸毛聚集的饱和指数曲线。把聚集的纸毛数量标记为m,单位时间内脱落并聚集的纸毛数量标记为k0,橡皮布的转移系数标记为k1,可得以下纸毛聚集模型:
图3-17 胶版印刷色组的纸毛聚集
假设初始条件下,t =0,m =0,求解该模型,可得以下方程:
即聚集纸毛的数量有一极限,可由脱落纸毛、纸毛聚集表面的转移相关参数,以及参数间的关系加以预测。
纸张起毛问题与以下参数均有关:
①油墨的分裂阻力,即印刷压区的几何形状及过纸方向;
②印刷时的纸面强度(润版液的用量及质量);
③纸毛在橡皮布表面附着(附着相关因素、润版液用量、润版液的乙醇浓度);
纸张起毛现象具有累积特征,实验室测定时,纸面受力远大于印刷受力,脱落的纸毛增多,只会使问题变得复杂,测定的结果失真,如图3-18所示。
图3-18 纸张起毛的实验室测定和印刷生产纸面应力对比
纸张的起折或起褶、起楞,属于横幅不稳定现象[26],产生的原因有多种。起折为纸幅横幅张力不匀,如纸幅牵引不均、斜接接头、粘结接头、印刷大面积色块、纸边撕裂、纸卷本身张力波动所致。其他原因还有如辊面纸幅不稳定(摩擦力小)、纸卷内纸的质量波动等。起楞在平张印刷时明显,表现为横向的波浪纹。
纸幅颤振(飘动)机理,可简化为用自由振动的线说明。静止的线有以下微分方程特征:
其中,c =,为纸幅振动的传播速率,z为纸幅厚度方向坐标,x为纸幅横向或纵向坐标,FT为纸幅张力,m为纸的定量。z、x坐标如图3-19所示。
图3-19 振动的线,Z坐标为振动幅,X坐标为振动方向的一个分量
对于运动、振动的线,以下方程成立:
其中,l为自由纸幅长度。纸幅共振频率应大于印刷机振动的自然频率f = v/(2πr);r为辊筒半径。两者的频率如果相等,纸幅会产生共振并发生断纸,即印刷速度、纸幅张力的互相依赖,须满足下述条件:
式中,可用FT/m的函数求解v。印刷速度越高,要求的纸幅张力越高,才可避免出现共振条件。
胶版印刷常见运行适性问题见表3-6。
表3-6 胶版印刷常见运行适性问题汇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