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上,发达国家都把工业设计作为国家创新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促进制造业不断创新发展。英国的工业设计一直处于全球领先的地位,这与其政府专门设立“英国设计委员会”,开展“扶持设计计划”和“设计顾问计划”密不可分,这些举措使得英国的工业设计逐步走向产业化、集成化,进而带动企业创新;现代工业设计的发源地是德国,德国制造业的强大竞争力也是不容置疑的,这与德国重视工业设计也息息相关;美国联邦机构内设有“国内设计部”,而且最早实现工业设计职业化的国家也是美国[9];日本设有“设计政策办公室”,下设“产业设计振兴会”,评定颁发国家级“优秀设计奖”,并确定每年的10月1日为“日本设计日”[10];韩国产业资源部下设机构“设计振兴院”,每年评选总统大奖,并且划拨约3亿人民币用于工业设计的培训、交流、评选、推动等,以便为韩国制造业提供全面的设计服务[11]。
英国:扶持发展型
英国的工业设计有着悠久的历史,英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英国工业水平处于领先的状态与其重视工业设计密切相关。在政府的直接扶持下,英国的工业设计产业发展起来,二战之后的英国政府开始重视工业设计,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对本国的工业设计进行引导、扶植。
英国于1944年成立了工业设计委员会并下设设计中心,主要为英国工业企业提供设计咨询、设计情报以及组织设计展示,此外还具有对政府和社会公众宣传、普及工业设计的知识、开展设计探讨活动等社会职能,并且设立了年度设计大奖——“爱丁堡奖”,由女王给最优秀设计作品的设计师与生产厂商颁发大奖。世界上著名的设计杂志《设计》就是由该工业设计委员会出版的,该杂志涉及的内容包括介绍各国设计艺术的发展动态,以及对设计艺术理论和实践进行探讨。1946年英国首次在维多利亚和阿尔伯蒂博物馆举办了题为“不列颠能做”工业设计展览会。1948年组织了第二个设计展览——“不列颠人的节日”,展出了包括著名设计师厄尼斯特·雷斯和罗宾·代等具有现代主义风格的设计作品。此外英国还推出优良设计标志计划,引导企业界对工业设计引起重视[12]。
德国:世界工业设计革命
德国作为工业设计的发源地,拥有“德意志制造同盟”和“包豪斯”两大品牌。1907年德国成立“德意志工业联盟”,主张把工业、艺术和手工艺结合起来,是欧洲国家中最早完成从手工业生产到机械化大生产社会转型的。通过召开年会,举办展览以及各种与机械化大生产相适应的设计活动,来探寻适合机械化生产的新形式,并提出了标准化、大批量生产的现代生产方式。在此期间,著名设计师彼得·贝伦斯的作品确立了现代设计的形式,以及现代设计的原则即重功能、重理性。“德意志工业联盟”活动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设计活动,因其避免了工业革命后“新艺术运动”和“工艺美术运动”对装饰美和手工艺的生产方式的回溯。德国开创的工业设计革命促使德国在20世纪初崛起,后期的持续发展更是得益于世界工业设计革命。
在工业设计教育方面,德国还是最早开展现代设计教育的国家,德国工业设计的教育从小学到大学都已普及。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包豪斯设计的学校,包豪斯的教学体系影响至当今设计教育的基本模式,其设计思想包括重功能、重质量、重技术,也成为现代设计思想的标杆。每年德国当地政府和管理部门都会对不少工业设计中心进行数量可观的拨款资助,部分工业设计中心的人员为国家公务员编制[13]。
意大利:独具创新特质
在欧洲,最畅销的轿车品牌10种中有6种是由意大利设计的,依靠杰出的设计,意大利创造了很多世界级的大品牌,意大利的工业设计享有世界级的美誉。意大利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在整个国家经济中占重要位置,具有独特的设计工业体系,在这些中小企业中产生了许多世界知名品牌。同时,意大利也培养了一批著名的制造商和设计大师,在现代设计领域中占领先地位。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中小企业始终追求设计的创新和产品的创新,他们委托优秀的工业设计师来对自己的产品进行设计,始终保持小批量生产,确保自己的产品具有优秀的设计与品质,从而带来极高的设计附加价值,可以说大部分企业家对设计有着高度的认知。意大利很多企业品牌形象鲜明,其强调设计的传承和企业品牌附加值的积累。意大利政府通过建立先进的设计服务体系来扶持设计业的发展,意大利工业设计协会和其他协会经常联合邀请工业企业和专家参与会议,共同研究探讨本国工业设计水平,以确保意大利工业设计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在意大利,政府、工业界、媒体、学校到普通民众,都把设计作为国际影响力和最有生命力的艺术来看待。意大利优质、独特的品质特征是意大利取得非凡设计成就的基石。在意大利,一个设计开发项目常常需要几个设计事务所或设计师来共同完成,因为在意大利的设计师中,大部分是创业者和自由职业者,而设计事务所一般只专长于某一领域,这样的合作往往能够激发更多的创新力,促使设计的成功度更高。意大利设计师拥有开放的心态,同时也对本民族的传统手工艺以及文化精粹非常重视,他们乐于接受新观点、新技术、新材料,并且致力于将新事物有机地融合到当地的文化和历史之中。意大利之所以能够成为具有持续活力的创新活动中心,还要归功于严谨有效的设计批评体系,能够在各种媒体上公开地讨论各种思想、观点,从而碰撞出火花。设计圈内著名的三年一度的米兰展与其他各种展览,正在向全世界展现全新的意大利设计风格。
日本:设计立业(www.xing528.com)
日本借由设计的带动,其产品具有“美、轻、巧、小、薄”的优势,在一段时间内日本商品风靡全球。在国家层面,政府在设计开发上投入的资金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居世界首位,达2.8%。日本提出了“科技立国,设计开路”的国策,实施“设计立业”战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开展了一系列促进工业设计的活动以确保日本工业稳定、迅速地发展。1949年日本的“工业法”发布,并举办对日本人影响极大的“美国现代生活展”;1951年美国著名设计师雷蒙德洛受邀来日本讲学;1952年“工业设计师学会”成立;1965年艺术大学成立工业设计系。日本设计界对工业设计的研究尤为重视,日本工业设计师协会开展了大量推进工业设计研究的工作,举办如“国际设计双年展”和“大阪设计节”等国际、国内工业设计的展示活动。除此之外,政府也支持举办了大量的工业设计院校的学术研究和学术会议。日本政府制定和实施了很多推进工业设计的相关法规和政策,从中央到地方建立起一系列工业设计及设计教育事业发展的机构、工业设计中心等。在政府的努力推进下,自主设计已经成为企业产品技术革新的重要因素,企业所生产的产品较之以往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如佳能、索尼、爱普生等日本大企业在自主设计上都获得了瞩目的成绩。日本工业设计产业在20世纪60年代初得到迅速发展,从最初的模仿欧美设计,到提出“迎接设计本位型社会的到来”“科技立国”等口号后,企业开始注重本土设计力量的发展,日本工业设计产业也开始繁荣发展[14]。
在“科技立国”方针的指引下,日本工业设计师协会提出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用于研究尖端技术以影响和推动设计。为了引领工业设计的发展,他们还提出了“人机交互界面”“信息化社会与设计”“先进技术设计”等主题。
除此之外,日本还努力完善保护知识的制度,明确了需保障原创设计经济利益、完善输出贸易产品健康发展的政策。
韩国:政府大力扶植,企业全力创新,韩流引领世界
韩国经济得以快速发展的根本因素是设计的振兴。韩国政府对设计事业的发展非常重视,他们专门设立了设计品牌科用于推动设计行业的发展。该机构负责起草相关的政策并推动整个设计行业振兴的相关法案。韩国还专门设置了设计行业振兴院用来接收政府创新预算机构,以推动韩国设计行业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至今设计振兴院已历经了40多年的发展,该机构成立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的名称叫设计包装中心,该机构于1991年更名为工业设计与包装院,于1997年更名为工业设计振兴院,于2001年更名为设计振兴院。从该机构名称更迭的历程不难看出韩国政府对设计行业认知的进步:从刚开始的外观层面,到如今认识到设计对社会经济与发展的深层次影响。
韩国的设计振兴院不仅仅提供咨询服务、行业剖析,鼓励企业生产具有“原创概念”的产品、帮助中小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还不断培养国内民众对原创设计、知识产权的认知。该机构还不断完善设计行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以确立该行业的“上层建筑”,它收集了行业内的大量数据,提供了一个可以用来交流设计行业相关信息的良性循环平台。对于职场新人、职业设计师来说,也是一个能够提供展示自我、不断学习提升的学习与训练平台。
设计对于商业活动的影响力,韩国官方学界已经有了统一而广泛的认知。1993年到1997年间,韩国政府不遗余力地实施了工业设计的振兴计划。在此期间,工业设计专业的毕业生翻了一倍之多,本土工业设计公司以及本土工业设计师均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这也直接促使本土中小企业在工业设计方面加大投资力度。其间,平均每家企业拥有4.24个专职的设计人员,共计有10万名设计师。韩国企业在1997年同样经历亚洲金融风暴,因而本土企业同样面临战略转型的需求。这就要求本土企业不仅在设计的数量上要有所提升,更需要在设计的质量上精益求精。以此为背景,1998年到2002年间韩国政府又全面推动了第二次工业设计的振兴计划。这一计划的实施,直接促进了韩国设计质的飞跃以及设计师创新能力的空前提升。在此期间,本土工业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又增长了约四分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进步,韩国政府发现在提高国家竞争力方面,创新能力究竟扮演了多么重要的角色,于是在2003年,韩国政府又推动了第三次工业设计振兴计划的开展。这也是韩国政府把创新设计的概念融入社会各个体制、各个行业,是韩国发展成东亚工业中心的新一轮五年计划[15]。
在设计教育方面,目前韩国的设计人才占全体就业人口的4.89%,每年设计类专业毕业生达3.7万人。韩国政府也进行了相当大的投入,政府向学校提供了大量的研究资金,韩国科学技术大学工业设计系主任李教授在介绍他们的项目BK21时,表明该项目选择了一些非常好的设计学校,并在五年内陆续向这些学校投资1300万美元,韩国政府希望工业界能够和学校结对,利用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协同发展。
如三星、现代、LG等韩国知名企业都设有管理健全,规模庞大,极具创新活力的工业设计部门。韩国的三星与日本的索尼在设计上均是优异的,据统计,此两家品牌的产值相差不多,但三星在盈利方面是索尼的三倍,三星在很多国际设计大赛中也获得过很多的设计奖项,其设计部门对设计研究的投入十分重视。三星在韩国总部设有庞大的设计部门,在上海、米兰、伦敦、洛杉矶、旧金山也设有设计机构。Kook Hyun Chung博士(三星公司设计中心副总裁)曾提到,三星通过利用他们在电子和化学领域发展的技术力量,结合心理学和人类学的行为实践使公司产品更加接近消费者的需求,不仅仅是为了自己创造,而是更加贴近消费者,甚至开始与消费者一起合作创新,一起创造更好的东西。
韩国的另一大知名企业LG公司的设计部门发展得很快,2001年到2004年,其设计部门由212人增加到400人。LG公司追求“用户第一的设计”,将USER拆解成U—用户友好、S—可靠性、E—表现性、R—生活方式,作为其设计目标,LG公司的设计目标可表述为“CIPD”,即“经产品设计来塑造企业形象”。在LG公司的设计流程中,除了在产品研发前期有设计研究,在设计的中后期也会有两次用户研究,这些研究可以提高产品的市场成功率。LG设计部门近几年还发展了以“设计创新报告”的形式发展“提案产品”这样一种以设计驱动的革新活动,针对未来两三年的市场需求,设计师提供全新的可以改变现有商业领域的设计概念,也就是“OCM”的设计模式,设计部门每年向总部提供“提案产品”10件到20件。韩国科学与技术高级研究中心工业设计教授Chung Kyung-won博士认为,设计不局限于让产品的外观变得更加悦目,更重要的是设计要成为将技术人性化的媒介,以这种方式来创造具有新体验的产品和服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