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泡泡袖
泡泡袖肩部有较多褶裥,袖口处也有褶裥,效果图如图7-2-7所示。
(1)以袖子母型为基础制图,如图7-2-8所示画图,袖长=袖长-袖克夫宽,并以袖山深为基准,连接ac、cf和ce。
(3)如图7-2-9(b)所示将袖山部分进行修正,并画顺袖山上端弧线,完成泡泡袖结构图,如图7-2-9(c)所示。
2.灯笼袖
灯笼袖肩部无褶裥,袖口有大量细褶,效果图如图7-2-10所示。
(1)如图7-2-11所示,以袖子母型为基础来制图,袖长=袖长-袖克夫宽,并连接oc、cf和ce。
图7-2-7
图7-2-8
图7-2-9
(3)将袖口部分进行修正,并画顺袖口部分,如图7-2-12(b)所示,完成灯笼袖结构图,如图7-2-12(c)所示。
图7-2-10
图7-2-11
图7-2-12
3.短款灯笼袖
短款灯笼袖在袖口处有大量褶裥,效果图如图7-2-13所示。
(1)以袖子母型为基础进行制图,先按效果图确定袖长,如图7-2-14所示。
图7-2-13
图7-2-14
(3)沿分割线切开并向外拉展,在袖长方向补足6.5cm,如图7-2-15(b)所示。
(4)在拉展的袖子基础上作出短款灯笼袖结构图,如图7-2-15(c)所示。
图7-2-15
4.中长款泡泡袖
中长款泡泡袖在袖山部位有大量褶裥,袖口较小,造型好像羊腿,效果图如图7-2-16所示。
(1)根据袖子效果图,如图7-2-17所示,在袖子母型上作出中长款泡泡袖的袖长,并修正袖口尺寸,作出泡泡袖部分的交界线mn。
图7-2-16
图7-2-17
图7-2-18
图7-2-18
(3)沿分割线剪开并向外拉展,补足袖山顶点部分的尺寸到6cm,如图7-2-18(b)所示。将泡泡袖部分与袖子的下半部分合并,然后修正至圆顺,如图7-2-18(c)所示。最后作出中长款泡泡袖结构图,如图7-2-18(d)所示。
5.泡泡灯笼联合袖
泡泡灯笼联合袖在袖山处和袖口处都有大量褶裥,效果图如图7-2-19所示。
(1)根据效果图,在袖子母型上确定短袖袖长,如图7-2-20所示。
(3)分割后将每部分袖身均匀分布,间隔为1.5cm(此距离可根据效果图进行调整),并在此基础上对袖子进行修正,袖山部分放出3cm,袖口部分放出6cm,画顺袖子[图7-2-21(b)],图7-2-21(c)为此款袖子结构图。
图7-2-19
图7-2-20
图7-2-21
图7-2-22
6.圆袖袖身变化Ⅰ
此款袖子在袖肘部位没有袖肘省,袖型合体,效果图如图7-2-22所示。
(1)根据袖子效果图,为了获得较合体的袖款,要修正母型[图7-2-23(a)],首先将袖中线向前袖方向偏移修正,前偏量为2cm,与袖子母型袖口线相交于b′点,新袖中线与袖肘线相交于d′点,并按袖口尺寸以新的袖中线为基准,分别向左和向右作出袖口宽,与袖子母型袖口线相交于h′点和g′点,如图7-2-23(b)所示。
(2)连接fh′、eg′,并分别向外凸(fh′)和向内凹(eg′)0.6cm,画顺弧线fh′和eg′,弧线fh′与袖肘线相交于m点。取md′的中点作袖肘省mnm′,其大小为1cm,如图7-2-23(c)所示。图7-2-23(d)为最终的袖子结构图。
图7-2-23
7.圆袖袖身变化Ⅱ
此款袖型属于合体袖,在袖口处设有一个省道,效果图如图7-2-24所示。
(1)根据效果图,对圆装袖母型进行修正,将袖口线画直,将袖中线向前袖方向偏移修正,前偏量为2cm,与袖肘线相交于d′点,与袖口线hg交于b′点;以袖口宽为基准,从b′点开始,分别向左、向右各量取袖口宽+3和袖口宽,得到h′和g′点,如图7-2-25(a)所示。
(2)所得的两条新袖缝线fh′和eg′分别向内凹进0.6cm,后袖缝线与袖肘线相交于m′点,如图7-2-25(b)所示。取m′d′的中点n点,取h′b′的中点h″,连接nh″,从n点向下5cm找出n′点,袖口省大为3cm,如图7-2-25(c)所示,画出具体的省位图。图7-2-25(d)为完成的袖子结构图。
8.圆袖袖口变化Ⅰ
此款袖口采用荷叶边,袖身比较合体,款式效果图如图7-2-26所示。
(1)根据效果图,对圆装袖母型进行修正,袖中线修正方法同圆袖袖身变化Ⅰ。袖口荷叶边宽mh=11cm(也可以根据具体要求确定),作mn∥hg,mn与新的袖中线相交于q点,如图7-2-27(a)所示。
图7-2-24
图7-2-25
(2)在mn线上量取qg′=gh′=袖口宽,连接fh′和eg′,并将这两条线在袖肘线处分别向左偏0.6cm,与袖肘线的交点分别为f′和e′,弧线连接ff′h′和ee′g′为新的袖缝线,如图7-2-27(b)所示。图7-2-27(c)即为袖身结构图。
(3)运用第三章中斜裙设计原理进行袖口荷叶边结构设计,如图7-2-27(d)所示,圆心角α大小取决于袖口荷叶边的波浪程度。
图7-2-26
图7-2-27
9.圆袖袖口变化Ⅱ
此款袖口有装饰边,袖身较合体,效果图如图7-2-28所示。
(1)根据效果图,对圆袖母型进行修正,袖中线修正方法同圆袖袖身变化Ⅰ。袖口装饰边宽度=6.5cm(也可以根据具体要求确定),作mn∥hg,mn与新的袖中线相交于q点,如图7-2-29(a)所示。(www.xing528.com)
图7-2-28
(2)在mn线上量取qg′=qh′=袖口宽,连接fh′和eg′,并将这两条线在袖肘线处分别向左偏0.6cm,与袖肘线的交点分别为f′和e′,弧线连接ff′h′和ee′g′为新的袖缝线,如图7-2-29(b)所示。图7-2-29(c)即为袖身结构图。
图7-2-29
图7-2-30
10.花瓣袖
花瓣袖在袖山有6个活褶,袖身部分重叠,效果图如图7-2-30所示。
(1)根据效果图,在圆袖母型[图7-2-31(a)]基础上,作出袖长为22cm的短袖,袖口围为hg(分别从圆袖母型的袖肥处向内移动2cm),如图7-2-31(b)所示。
(2)采用切展法,从袖山顶点a开始,沿ac剪开,到c点后分别向左、向右剪至f点、e点。将a点剪开后分别拉展到a′点和a″点,aa′=aa″=6cm,拉展所增加的量在袖中线两侧分别打3个活褶,每个为2cm,如图7-2-31(c)所示。
图7-2-31
(3)根据效果图,如图7-2-31(d)所示,分别作分割线,离袖中线最远的活裥距离为3.5cm处作e′、f′点。
(4)完成新袖子结构设计,如图7-2-31(e)所示。
11.两片圆装袖运用Ⅰ
特点:前袖缝线前移,偏向小袖片,偏移量一般为2.5~4cm,后袖缝不偏移。
此袖结构设计时,先在两片袖母型上确定前袖缝线偏移线b′c′,如图7-2-32(a)所示,即可得此款式的小袖片结构图,如图7-2-32(b)所示。将小袖片母型上b′、d′、c′以ac线为轴对称展开,得到b′、d′、c′的对称点b″、d″、c″,用弧线连接b″、d″、c″,如图7-2-32(b)所示修图,即可得到大袖片结构图。
图7-2-32
12.两片圆装袖运用Ⅱ
特点:前袖缝线前移,偏向小袖片,偏移量一般为2.5~4cm;后袖缝线上部向后偏移2cm,在袖口处不偏移,并在此处开袖衩。
此袖结构设计时,先在两片袖母型上确定前袖缝线偏移线a′b′及后袖缝偏移线c′e′d,如图7-2-33(a)所示,并在后袖缝袖口处增加宽3cm、长10cm的袖衩,即可得此款式的小袖片结构图,如图7-2-33(b)所示。大袖片的前袖缝线的确定方法同两片圆装袖运用Ⅰ,后袖缝线是将小袖片母型上c′、e′对称向外展开得到c″、e″点,用弧线连接c″e″d,如图7-2-33(b)所示,袖衩与袖小片一致,即可得到大袖片结构图。
图7-2-33
13.两片圆装袖运用Ⅲ
特点:前袖缝线前移,偏向小袖片,偏移量一般为2.5~4cm,后袖缝线上下均勾向后偏移3cm,穿着时后袖缝不显露在外。
此袖结构设计时,先在两片袖母型上确定前袖缝线偏移线a′b′及后袖缝偏移线c′e′d′,如图7-2-34(a)所示,a′b′d′e′c′即为此款式的小袖片结构图,如图7-2-34(b)所示;大袖片的前袖缝线的确定方法同两片圆装袖运用Ⅰ,后袖缝线是将小袖片母型上c′、e′、d′以cd为轴向外展开,得到c″、e″、d″,弧线连接c″e″d″,如图7-2-34(b)所示,即可得到大袖片结构图。
图7-2-3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