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结构
Sinha Ray等将PBS和OMLS简单熔融挤出制备出了PBS/OMLS纳米复合材料。他们所用的OMLS有两种,一种是十八烷基氯化铵(C18MMT)改性的MMT(C18MMT),一种是季十六烷基三丁基溴化磷改性的皂石(qC16SAP)。其制备工艺如下:首先将PBS和OMLS在袋中晃动干混,然后于150℃下在双螺杆挤出机中将混合物熔融挤出造粒。表4-7为所制备的PBS/OMLS纳米复合材料的组成。图4-17中的a~h为各种PBS/OMLS纳米复合材料的亮场TEM,其中褐色物体是插层的有机黏土层的断面。图中给出了更大的视图,展示出黏土在PBS基体中的分散情况,高放大倍数图像可观察离散的黏土层。从图4-17a和b可以看出,PBS/C18MMT(98.5/1.5)纳米复合材料中,硅酸盐层被插层,而图4-17c和d中插层、堆叠和絮凝的硅酸盐层片被无规分布于PBS基体中。实际上,其中存在着大量堆叠的各向异性的硅酸盐层层片,一些层片似乎具有大于600~700nm的长度,但是,他们没有能够根据TEM精确分析层厚。另一方面,在PBS/C18MMT(94.5/5.5)中(图4-17e和f)既有插层很好的结构,也有高度絮凝的结构。
表4-7 PBS/OMLS纳米复合材料的组成与特性
图4-17 PBSCNs亮场TEM照片
PBS/C18MMT(98.5/1.5):a)×100000 b)×200000PBS/C18MMT(96.0/4.0): c)×40000 d)×100000PBS/C18MMT(94.5/5.5): e)×100000 f)×200000PBS/qC16SAP(94.5/5.5):g)×100000 h)×200000
在一些极端情况中,TEM(图4-17g和h)显示,黏土颗粒细小而几乎是均匀地分散于PBS基体中,而黏土颗粒既有垂直于试样表面的排列,也有平行于试样表面的排列。从TEM中可以清楚地看出,PBS/qC16SAP(94.5/5.5)中插层结构的硅酸盐层与堆叠结构共存。插层结构是由平行堆叠表征的,出现了XRD反射;而无序黏土的形成呈现没有周期性的堆叠,因而XRD上没有反映。因此,根据XRD和TEM,他们得出结论:采用C18MMT制备的PBS/OMLS形成了有序的插层纳米复合材料,其中还有絮凝结构,而且硅酸盐层的絮凝程度随着OMLS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但qC16SAP制备的纳米复合材料要么形成了近乎剥离结构的纳米复合材料,要么是无序的插层结构,具体结构取决于黏土用量。
2.性能
(1)结晶性能。PBS的结晶过程被认为是热活化的,因此Avrami动力学参数k可以用于求得结晶活化能(表4-8)。k值可以近似用Arrhenius方程求出。
取对数后
式中k0——与温度有关的指前常数;
R——气体常数;
ΔE——总的结晶活化能,包括分子链段越过相边界到达结晶表面所需的能量
ΔEa和结晶温度下形成临界晶核所需的活化能;
Tc——结晶温度;
n——常数。
作图后,图中直线的斜率即为ΔE。
表4-8 PBS及其纳米复合材料的活化能
结果表明,两种复合材料的ΔE都高于PBS。一般来说,在PBS中添加黏土后会产生过异相成核,应该降低ΔE。然而,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晶过程既要考虑成核过程,也要考虑晶体长大过程。将黏土添加到PBS中后产生了更大的位垒,因为层状硅酸盐使PBS分子链在结晶过程中的运动能力下降,说明要使PBS分子链运动需要更多的能量。而PBS/30B20[C30B添加量为2.0%(质量分数),下同]体系是插层结构,因此将2%(质量分数)的黏土添加到PBS后产生的位垒高于添加30BM20[C30BM添加量为2.0%(质量分数),下同],因为后者为部分剥离结构;而30B20将PBS分子链限制在了硅酸盐层间,因此PBS/30B20的结晶活化能高于PBS和PBS/30BM20体系(表4-18)。这一结果与半结晶时间一致(表4-9)。
图4-18 PBS及其纳米复合材料等温结晶时(1/n)lnKt与1/Tc的关系
表4-9 PBS及其纳米复合材料的半结晶时间(www.xing528.com)
(2)动态力学性能。表4-10给出了不同温度范围内纯PBS和各种PBS/OMLS的G′值。在-50~-10℃的温度范围内,PBS/C18MMT(98.5/1.5)、PBS/C18MMT(97.5/2.5)、PBS/C18MMT(96.0/4.0)和PBS/C18MMT(94.5/5.5)的G′增加幅度分别为18%、31%、67%和167%。此外,室温时,PBS/C18MMT(96.0/4.0)和PBS/C18MMT(94.5/5.5)的G′分别增加82%和248%,而PBS/C18MMT(98.5/1.5)、PBS/C18MMT(97.5/2.5)分别增加18.5%和44%。90℃时,只有PBS/C18MMT(94.5/5.5)的G′有比较明显的增加。
表4-10 不同温度范围时,纯PBS和各种PBS/OMLS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G′值
与C18MMT制备的PBS/OMLS相比,qC16SAP制备的PBS/OMLS的G′增幅相对较小。在-50℃、25℃和90℃时,PBS/qC16SAP(94.5/5.5)体系的G′分别增加102.5%、128.6%和100%,但明显低于PBS/C18MMT(94.5/5.5)体系,尽管二者所含的黏土量相当。PBS/C18MMT(94.5/5.54)的G′增幅高于PBS/qC16SAP(94.5/5.5)的原因有二,一是分散于其中的黏土颗粒径厚比很大,另一个原因是其中的插层结构十分有序。应该指出的一点是剥离的硅酸盐层比堆叠的插层结构更柔软。
(3)动态剪切性能。图4-19为纯PBS及其与两种OMLS的纳米复合材料的G′和G″主曲线。所有频率下,纳米复合材料的G′和G″都随着OMLS用量的增加而单调增加,但PBS/C18MMT和PBS/qC16SAP除外,因为其黏弹性几乎与纯PBS的一样。高频时(aT·ω<5),G′和G″随着黏土用量的增加其变化并不是很明显,这就是说,随着黏土用量的增加,材料性能逐渐由类液变为类固。
很多学者都对黏土的成核作用进行了研究,但是黏土在插层态与剥离态时的成核作用明显不同,因为聚合物-黏土界面间的自由能不同。Sung Yeon Hwang等研究了黏土在不同分散态(插层、剥离和部分剥离态)时的成核作用及氨基甲酸乙酯基改性后黏土的成核作用。流变性能表明(图4-20),在低剪切区,均聚PBS和PBS/30BM体系有牛顿平台,而且运动黏度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而降低,类似于其他聚合物/黏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剪切变稀。而与均聚PBS和PBS/30BM20[30BM用量为2.0%(质量分数)]体系相比,PBS/30B20[30B用量为2.0%(质量分数)]体系在低剪切速率区的运动黏度增加幅度更大,而且从零剪切黏度到高剪切速率,剪切变稀下降更大。这表明,黏土(30B)与PBS之间的相互作用小,在剪切速率高时,分子链断裂。在剪切作用下,黏土颗粒分散得好能加速PBS的分子链取向。尽管低剪切速率时PBS/30BM20体系的运动黏度低于30B20,但是其剪切变稀下降的程度表现出均匀的斜率,类似于所测试的剪切速率范围内的均聚PBS。这是因为30BM与PBS分子链之间的相互作用大,氨基甲酸乙酯基对黏土改性后不仅使PBS/30BM体系的运动黏度在所有剪切速率范围内都高于PBS,而且剪切变稀的下降幅度小。三种体系的Cole-Cole曲线斜率分别为1.57、1.38和1.46,其中PBS/30B20体系的斜率最小,说明这一体系为异相的插层结构,能量被分散用于破坏网络结构。部分剥离的PBS/30BM20和PBS/30B20两种体系之间的差别源于氨基甲酸乙酯对黏土表面改性后其与PBS分子之间强烈的氢键作用。
图4-19 纯PBS及其各种纳米复合材料的G′和G″主曲线
注:图中PBSCN1、PBSCN2、PBSCN3、PBSCN4均为PBS/C18MMT,组成分别为98.5/1.5、97.5/2.5、96.0/4.0和94.5/5.5。
图4-20 150℃时PBS、PBS/30BM20和PBS/30B20体系的黏度和Cole-Cole主曲线
a)黏度 b)Cole-Cole曲线
(4)生物降解性。最近,Sinha Ray等对纯PBS及其纳米复合材料在两种不同条件下(堆肥条件和土壤中)的生物降解性进行了研究。图4-21为堆肥35天后回收试样的实际照片。堆肥为豆渣和有效微生物的混合物。在使用之前,在露天温度下将混合物密封发酵20天。测试时,将厚度为0.3mm±0.03mm的压制样片用一个35mm的活动夹夹住,放在混合物中。35天后,从蒸馏水中收取试样,最后用甲醇在超声浴中清洗5min。从图4-21可以看出,与纯PBS相比,纳米复合材料试样的裂纹要多得多,这表明在堆肥中纳米复合材料的生物降解性得到改善。这种碎裂对生物降解来说有很大的益处,因为碎裂的部分很容易与堆肥混合,产生更大表面,微生物进一步侵蚀。碎裂的程度与制备纳米复合材料所用OMLS的性质直接相关。Sinha Ray等还测试了从堆肥中收取的试样的相对分子质量,结果见表4-11,可以看出,所有试样的相对分子质量下降程度几乎相同。
图4-21 堆肥条件下纯PBS和各种纳米复合材料样片的可生物降解性
a)PBS b)PBS/C18MMT c)PBS/qC18MMT d)PBS/qC16SAP
表4-11 堆肥35天后,从堆肥中收取的试样的GPC测量结果
除了qC16SAP制得的纳米复合材料外,其他试样的降解程度没有什么不同。这说明MMT或者是烷基铵离子以及其他性能对PBS的生物降解性没有影响。qC16SAP存在时,PBS基体的降解加速,可能是因为其上有烷基磷盐表面活性剂。
Sinha Ray等还研究了土壤条件下纯PBS及其各种纳米复合材料的生物降解性。在测试中,他们使用了厚度为1mm、每片重3g±0.03g的压制试样。测试时,他们首先将样片放到网格里,然后将其埋在土壤里(厚约15cm),分别进行1个月、2个月和6个月的试验。1个月和2个月后,试样表面没有什么变化;但是6个月后,纳米复合材料表面上出现了红色的、黑色的点。图4-22为纯PBS及其各种纳米复合材料6个月后从土壤中收取的照片。据其分析,试样上的这些点是真菌侵蚀的结果,因为将有点的部分放到悬浮液中后,他们看到了真菌清晰的长大过程。上述结果表明纳米复合材料的生物降解性与PBS基材一样,甚至更高。
图4-22 纯PBS及其纳米复合材料片在土壤中的生物降解性
a)PBS b)PBS/C18MMT c)PBS/qC18MMT d)PBS/qC16SAP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